• 图像填充算法


    封闭连通域的图像填充是个常见的算法,最近有机会接触到大图像的例子,做一下总结。

        这类问题最基本的算法是种子填充。即先给出封闭区域内的一点,从这点出发搜索邻域,只要不到边界,就把相邻点纳入连通域,赋予填充色。边界的判断比较灵活,可以使用固定颜色,也可以用一定阈值的色彩容差,类似photoshop中的魔棒。其他更复杂的计算自然也可以。

        邻域的搜索是填充的重点。最简单的算法就是递归,写出来也就几行代码,像下面的样子:

    FillShape(int   x,   int   y)
    {
        if( !IsBrim(x,y) )
        {
            SetPixel(x,y);
            FillShape(x+1,   y);
            FillShape(x-1,   y);
            FillShape(x,   y+1);
            FillShape(x,   y-1);
         }
    }

    只要当前点不是边缘,就填充,然后递归相邻的点。这个算法是4连域,改成8连域也是很简单的事。

    上述算法简单直观,但存在一些问题。首先它需要逐点搜索,效率不高。其次,在实际的编程中,递归运算是很消耗资源的事情。函数的递归需要压栈,即把当前函数的地址和状态量放到系统的堆栈中,进入下一个状态。实际操作系统的资源总是有限的,如果递归的层数太多,系统的堆栈会溢出,这个是用户控制不了的。这样当我们处理稍大一些的图像时,往往会出现堆栈溢出的错误,使程序无法运行。

        针对这些问题,我们先做修改,把填充目标由点改为线。也即使用线扫描的方式搜索连通域。进入一个种子点后,在X方向从左向右逐点搜索连通点,填充,直到遇到中断点停止,然后从这些连通点开始,取上下点递归,伪代码见下:

    FillShape(int   x,   int   y)
    {
        if( !IsBrim(x,y) )
        {
    // 向左填充,FillToLeft(x,y);
            nleft = x;
            while(!IsBrim(nleft,y))
           {
                SetPixel(nleft,y);
                nleft--;
            }
    // 向右填充,FillToRight(x,y);
            nright = x;
            while(!IsBrim(nright,y))
           {
                SetPixel(nright,y);
                nright++;
            }
    // 上下层的点递归
            for(i=nleft+1;i<right;i++)
            {
                FillShape(x,y+1);
                FillShape(x,y-1);
            }
         }
    }

    这样做减少了递归次数,提高了效率。但是还没有解决递归的根本缺陷,如果遇到大区域填充,仍然可能出现堆栈溢出。根本的解决之道是放弃递归。研究表明,任何递归算法都是可以修改为使用循环的非递归算法。修改的关键是两步:一、设计并实现一个自己的栈,保存原来递归出现的中间状态量,这样资源的利用率大大提高。二、在循环处理代码中,至少实现起始层和下一层递归的功能,这样才能把中间状态压入自己的栈中以备处理。
        经过修改的非递归算法如下:(为了简洁起见,我把具体的代码用函数名代替):

    // 构建堆栈代码
    PushStack();// 压栈
    PopStack();// 出栈
    SetStackEmpty();// 清空栈
    int IsStackEmpty();// 判断栈是否为空
     
    FillShape(int   x,   int   y)
    {
        FillToLeft(x,y);
        FillToRight(x,y);
        SetStackEmpty();
        PushStack();
        while(!IsStackEmpty())
        {
            PopStack();
            xLeft = getstack_left();
            xRight = getstack_right();
            // 处理上边
            y=y-1;
            FillToLeft(xLeft,y);
            i=xLeft;
            while( i <= xRight)
            {
                FillToRight(i,y);
                PushStack();
            }
            // 处理下边
            y=y+2;
            FillToLeft(xLeft,y);
            i=xLeft;
            while( i <= xRight)
            {
                FillToRight(i,y);
                PushStack();
            }
        }
    }

    这段代码的思路是,仍然使用扫描线进行邻域填充,使用自己的堆栈来记录中间状态。完成一条扫描线的填充后,把前一个扫描线状态压入栈,弹出时,向上下搜索相邻的扫描线段,填充,压栈。直到栈中状态都被弹出处理为止。

        至此,填充算法提高了效率,也避免了系统堆栈溢出。而递归算法,更适合用于原理说明和较少层次的运算,对图像的处理应当慎用并修改之。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fa6b8fe0100r4gn.html

  • 相关阅读:
    Word 操作类库
    Windows服务卸载之后未重启机器之前再安装问题
    Word转Html
    Centos7下配置Python3和Python2共存,以及对应版本Ipython安装配置
    Linux 和Windows之间命令行实现目录或文件互传
    centos下卸载OpenJDK 并安装sun的jdk
    bridged(桥接模式)、NAT(网络地址转换模式)和hostonly(主机模式)VMware下三种网络配置方式
    关于centos启动报错:Failed to start Crash recovery kernel arming的解决方案
    centos7下固定IP(静态IP)网络配置
    【分享】BUG从诞生到灭亡——处理BUG的流程
  • 原文地址:https://www.cnblogs.com/jiangxiaobo/p/6046945.html
Copyright © 2020-2023  润新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