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卧底老板》是美国的一个真人秀,据说已经播出了几季,收视还不错。讲的是公司大老板伪装后,进入基层员工的工作,了解基层员工的生活,遇到的种种事情。强烈推荐大家看一看。
我今天看了第一季的第一集,是讲的北美最大的垃圾回收企业WasteManagement的CEO Larry的故事。链接:http://video.sina.com.cn/v/b/57453594-2006528320.html
(希望你看完视频再看下面的)
看了以后感触良多,想知道别人会怎么看这个问题,就让女朋友也看了这一集,然后讨论一下。
女朋友看了以后说,有两个方面的感悟,一个是来自老板的,一个是来自员工的。
从老板的角度来说,觉得老板可以放下姿态关心员工,确实的深入员工的生活,只有美国可能有这样的情况,中国的国情不会发生这样的事。(我另外一个朋友在微博上也是这么跟我说的)老板的人文关怀,人性的关怀。想要发现工作的原动力是什么?也就是什么驱动了他们那么热爱工作。
从员工的角度来说,有些员工虽然做的是很脏的工作,比如清除粪便的,分类垃圾,但是他们热爱他们的工作,并能从中找到乐子。有一个员工他常年做透析,但是他做的工作比正常人做的还要好,这些种种都十分激励人。
这也是我最直观的感受。但我希望想的更多一些。
为什么会出现《卧底老板》这样的真人秀?为什么这样的真人秀还能取得成功?
公司的老板不认识他们的员工,也不知道他们员工每天都做了些什么。怎么完成他们的工作的。
但是,当老板走进员工的生活,发现了员工的优秀品质,发现了他们员工生活中的难处,不禁潸然泪下。然后最后,以ceo身份解决了这个问题以后,员工脸上露出的不可思议的表情。
这一过程是多么富有戏剧性。
同时,作为观众,大部分都是这个或那个公司的普通员工,工作中或多或少都有些这样或那样的不快,其实内心都期盼有一天boss会从天而降,关心他们,了解他们。而《卧底老板》恰恰满足了人们的这一期望。
所以大家喜欢看这个节目。这还是一种普遍的现象,也正因如此,才会有这么多丰富的素材,支撑这个节目拍摄了那么多集。
那么我们最应该从中想到什么?思考些什么?
传统的组织形式层次多,沟通距离长。每一层的信息来源仅依赖于下一层,不需要考虑再下一层的情况,看似完美的职责解耦。却隐藏着巨大的弊端。
Larry是个特别注重效率的人,制定了很多针对提高效率的政策。但是当他发现他的女性员工为了提高效率,就用一个小罐子解决小便问题时。他不禁有些心酸。开始责怪自己的规定。可以看得出来Larry是个善良的人,如果他知道员工是这么一种情况,他绝对不会做出之前那些提高效率的决定的。
如果老板不能了解员工的工作,他怎么能做出对公司来说最有利的决策?仅仅看看公司报表,分析下不知从哪儿搞来的客户反馈。然后拍脑袋说,我们需要提高效率了。然后就公布一系列措施?
隔了N久以后,才发现,呀,自己是多么2啊,对不起啊,sorry了!让你尿桶里了。
当老板和员工处于相差甚远的层次以后,中间和底层发生了什么,老板可能根本不知道。中层制定的规定可能完全不出自他的本意。
而扁平化组织恰恰可以解决这样的问题。如果Larry和身兼数职的Jacklyn是朋友,他们能够直接说话,那么Larry一定会了解她的难处,也会知道他参加节目最开始的初衷精简人员的想法是错误的。如果Larry和做垃圾分类的大妈也是朋友,他们能够直接说话,那么Larry会知道中午严格的午饭时间,让工人们有些喘不过气。如果Larry和挨家挨户收垃圾的员工是朋友,他们能够很容易的直接说话,那么Larry就会知道,降低一点儿效率,可以让公司能够更好地服务社会,赢的他人的尊重。
如果仅仅是做一个节目,提拔几个人,关心几个人,这根本解决不了问题。唯有改变公司的严格的层次划分,才可能让片子里一些心酸的情景不再发生。
如果不做这样的改变,或者认为这样的改变因为种种原因是不可能的。那么可以设想一下,如果有另外一家叫WasteHouse的公司,老板是Jacklyn的朋友,是垃圾分类大妈的朋友,是挨家挨户收垃圾的那个员工的朋友,他们无话不说,他知道公司确切的需要什么。那么谁更可能赢的竞争呢?
所以,这个节目的火爆是不是恰好说明,传统行业甚至是各行各业都迫切的需要进行一次扁平化革命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