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上午米老师就今目标的使用,再次对我们进行了一次深刻的教育。通过这次反省,对一个函数感触颇深,谈谈自己的体会。
这是一个一元二次方程,图中描述的是一种求解的几何方法。
先估计出两个点X1和X2,使得X1与X2对应的Y值异号;然后把X1与X2在曲线上对应的点连起来,与X轴交点为A。
再把A在曲线上对应的点与X2在曲线上对应的点连接起来,得到交点B。
依此类推,最终交点会越来越接近真正的解,进而求得近似解。
没记错的话这个图是第三次看见:第一次没看懂,马马虎虎;第二次表面看懂了,没看透内涵;直到第三次,才恍然大悟!
个人认为,这个图体现以下三大哲学思想:
一、人生是一个过程。
无论对于学习还是生活,都是一个个过程,走过了,就是成功。
正如图中的X1和X2两点,如果我们一味彷徨,不去动手画出X1和X2,如何确定A点?如何发现求解规律?
有了找出X1和X2的过程,就可以进一步确定A点,有了A,又可以确定B点,不断走向成功。这不正是过程的完美体现吗?
别问那么多为什么,知道这是正确的,脚踏实地走下去就可以了,用实际行动,代替空想,无疑是聪明的做法。
有时候自己都不知道是怎么过来的,感觉很神奇,反正是过来了。
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二、以终为始。
几乎整个人生,我们都要正确看待一件事情的开始和结束。
当你认为做完一件事时,它恰恰就是这件事的开始。因为你在做一件事之前,整个事情对你来说都是未知状态,就算是走过了,也只能算是模棱两可。而只有当你做过一遍之后,才可以对整个事情有一个宏观的认识,才可以继续去分析品味细节,才可以真正的去学习。
正如图中展现的那样,根据估计的X1和X2点,确定了A点,但这并不意味了求解完成,还要继续研究下去,最终求得近似解。
不要以始为始,要以终为始。
三、完美是用来追求的,而不是要求。
完美,是不可能达到的目标,世界上没有任何事物是完美的。
从事物本身的角度出发,没有任何人可以定义完美的标准;从观察者角度出发,不同的观察者有不同的审美标准。
因此,我们可以追求完美,精益求精,但绝对不可以盲目的以完美为目的。
对于程序,我一直信奉这样一句话:符合需求的程序,才是“完美”的程序。
在解释上图时,我特意把“近似解”加粗,也就是想提醒大家,生活就如同求解方程,只能求得近似解,不存在绝对,只要能满足需求,就认为达到目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