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面向对象设计六大原则


    一:OOP六大原则

    1.设计模式的目的

    编写软件过程中,程序员面临着来自耦合性,内聚性以及可维护性,可扩展性,重用性,灵活性等多方面的挑战,设计模式是为了让程序(软件),具有更好
        1)代码重用性(即:相同功能的代码,不用多次编写)
        2)可读性(即:编程规范性,便于其他程序员的阅读和理解)
        3)可扩展性(即:当需要增加新的功能时,非常的方便,称为可维护)
        4)可靠性(即:当我们增加新的功能后,对原来的功能没有影响)
        5)使程序呈现高内聚,低耦合的特性
    

    2.OOP六大原则

    设计模式原则,其实就是程序员在编程时,应当遵守的原则,也是各种设计模式的基础(即:设计模式为什么这样设计的依据)
    设计模式常用的七大原则有:
    	1)单一职责原则
    	2)接口隔离原则
    	3)依赖倒转原则
    	4)里氏替换原则
    	5)开闭原则
    	6)迪米特法则
    	7)合成复用原则   --扩展
    

    3.单一职责原则

    1.介绍:一个类应该只负责一项职责
    2.注意事项和细节:
        1)降低类的复杂度,一个类只负责一项职责。
        2)提高类的可读性,可维护性
        3)降低变更引起的风险
        4)通常情况下,我们应当遵守单一职责原则,只有逻辑足够简单,才可以在代码级违反单一职责原则;只有类中方法数量足够少,可以在方法级别保持单一职责原则
    

    4.接口隔离原则

    介绍:一个类对另一个类的依赖应该建立在最小的接口上

    传统方法的问题:类A通过接口Interface依赖类B,类C通过接口Interface依赖类D,如果接口Interface对于类A和类c来说不是最小接口,那么类B和类D必须去实现他们不需要的方法
    接口隔离原则改进:接口interface中出现的方法,按实际情况拆分为多个接口

    5.依赖倒转原则

    1.介绍:
    	1)细节应该依赖抽象
    	2)中心思想:面向接口编程
    	3)设计理念:相对于细节的多变性,抽象的东西要稳定的多。以抽象为基础搭建的架构比以细节为基础的架构要稳定的多。在java中,抽象指的是接口或抽象类,细节就是具体的实现类
    	4)使用接口或抽象类的目的是制定好规范,而不涉及任何具体的操作,把展现细节的任务交给他们的实现类去完成
    2.依赖关系传递的三种方式:
    	1)接口传递
    	2)构造方法传递
    	3)setter方式传递
    3.注意事项和细节:
    	1)低层模块尽量都要有抽象类或接口,或者两者都有,程序稳定性更好.
      	2)变量的声明类型尽量是抽象类或接口,这样我们的变量引用和实际对象间,就存在一个缓冲层,利于程序扩展和优化
      	3)继承时遵循里氏替换原则
    

    6.里氏替换原则

    1.oo中的继承性的思考和说明:
    	继承在给程序设计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带来了弊端。比如使用继承会给程序带来侵入性,程序的可移植性降低,·增加对象间的耦合性,如果一个类被其他的类所继承,则当这个类需要修改时,必须考虑到所有的子类,并且义类修改后,所有涉及到子类的功能都有可能产生故障
    2.介绍:
    	1)所有引用基类的地方必须能透明地使用其子类的对象
    	2)使用继承时,在子类中尽量不要重写父类的方法
    	3)里氏原则告诉我们,继承实际让两个类耦合性增强了,在适当情况下,可以通过聚合,组合,依赖来解决问题
    3.解决方法:
    	1)在实际编程中,我们常常会通过重写父类的方法完成新的功能,这样写起来虽然简单,但整个继承体系的复用性会比较差。特别是运行多态比较频繁的时候
    	2)方法:原来的父类和子类都继承一个更通俗的基类,原有的继承关系去掉,采用依赖,聚合,组合等关系代替。
    

    7.开闭原则

    1.介绍:
    	1)开闭原则是编程中最基础,最重要的设计原则
    	2)类,模块和函数应该对扩展开放(提供方),对修改关闭(使用方)。用抽象构建框架,用实现扩展细节。(即当给类增加新功能时,尽量不修改代码,或尽可能少修改代码)
    	3)当软件需要变化时,尽量通过扩展软件实体的行为来实现变化,而不是通过修改已有的代码来实现变化
    

    8.迪米特法则

    1.介绍:
    	1)迪米特法则(Demeter Principle)又叫最少知道原则,即一个类对自己依赖的类知道的越少越好。也就是说,对于被依赖的类不管多么复杂,都尽量将逻辑封装在类的内部。对外除了提供的public方法,不对外泄露任何信息
    	2)迪米特法则还有个更简单的定义:只与直接的朋友通信
    	3)直接的朋友:每个对象都会与其他对象有耦合关系,只要两个对象之间有耦合关系,我们就说这两个对象之间是朋友关系。耦合的方式很多,依赖,关联,组合,聚合等。其中,我们称出现成员变量,方法参数,方法返回值中的类为直接的朋友,而出现在局部变量中的类不是直接的朋友。也就是说,陌生的类最好不要以局部变量的形式出现在类的内部。
    2.注意事项和细节
    	1)迪米特法则的核心是降低类之间的耦合
    	2)但是注意:由于每个类都减少了不必要的依赖,因此迪米特法则只是要求降低类间(对象间)耦合关系, 并不是要求完全没有依赖关系
    

    9.总结

    用抽象构建框架,用实现扩展细节:
        单一职责原则告诉我们实现类要职责单一;
        接口隔离原则告诉我们设计接口要精简单一;
        依赖倒置原则告诉我们要面向接口编程;
        里氏替换原则告诉我们不要破坏继承体系;
        迪米特法则告诉我们要降低对象间耦合关系;
        而开闭原则是总纲,告诉我们要对扩展(提供者)开放,对修改(使用者)关闭。
    

    参考链接:https://www.cnblogs.com/pony1223/p/7594803.html

  • 相关阅读:
    2020牛客暑期多校训练营(第二场)Interval 网络流平面图转化成最短路
    [P4001 [ICPC-Beijing 2006]狼抓兔子]
    [2020牛客暑期多校训练营(第二场)Greater and Greater]
    [2020牛客暑期多校训练营(第二场)All with Pairs]
    2020牛客暑期多校训练营(第二场)[ Boundary]
    数据结构的特性
    centos7 pgsql启动异常问题
    go实现服务授权
    go 使用线程池做请求限流
    go实现爬虫
  • 原文地址:https://www.cnblogs.com/itzlg/p/11223593.html
Copyright © 2020-2023  润新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