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适配器模式


    适配器模式

    标签 : Java与设计模式


    结构型模式

    在解决了对象的创建问题之后,对象的组成以及对象之间的依赖关系就成了开发人员关注的焦点,因为如何设计对象的结构、继承和依赖关系会影响到后续程序的维护性、代码的健壮性、耦合性等。对象结构的设计很容易体现出设计人员水平的高低;
    结构型模式共有7个可供研究,它们分别是: 适配器模式, 代理模式, 桥接模式, 装饰者模式, 组合模式, 外观模式, 享元模式;


    适配器模式

    将一个类的接口转换成客户希望的另外一个接口. Adapter模式使得原本由于接口不兼容而不能一起工作的那些类可以一起工作;

    适配器模式中的角色:

    • 目标接口(Target): 客户端所期待的接口
    • 需要适配的类(Adaptee): 原先就存在的需要适配的类;
    • 适配器(Adapter): 通过包装一个需要适配的对象,把原接口转换成目标接口.

    实现

    • 需要适配的类
    /**
     * Created by jifang on 15/12/10.
     */
    public class Adaptee {
    
        public void specificRequest() {
            System.out.println("特殊请求");
        }
    }
    • 目标接口(Target)
    public interface Target {
        void request();
    }
    • 适配器
    public class Adapter implements Target {
    
        private Adaptee adaptee;
    
        public Adapter(Adaptee adaptee) {
            this.adaptee = adaptee;
        }
    
        @Override
        public void request() {
            adaptee.specificRequest();
        }
    }
    • Client
    public class Client {
    
        @Test
        public void client() {
            Target target = new Adapter(new Adaptee());
            target.request();
        }
    }

    小结

    • 适配器模式使用场景:
      两个类(Target与Adaptee)所做的事情相同或相似,但是具有不同的接口.使用适配器之后可以使得客户端可以统一调用一个接口(Target)就行了, 这样应该就可以更简单, 更直接, 更紧凑.

    • 适配器模式的缺点
      大家可能注意到了: 我在介绍需要适配的类这一角色的时候写到他是原先就存在的类;因为在公司内部,类和方法命名都有其规范,最好前期就设计好并进行统一,因为过多的使用适配器,会让系统非常零乱,一个系统如果太多出现这种情况,无异于一场灾难;因此如果不是很有必要,可以不使用适配器,而是直接对系统进行重构. 除非是在双方都不太容易修改的时候才使用适配器模式.


    参考

  • 相关阅读:
    《Unix/Linux系统编程》第九章学习笔记
    第1、2章学习笔记
    第11章学习笔记(20191213兰毅达)
    第7、8章学习笔记(20191213兰毅达)
    sort(20191213兰毅达)
    # 电子公文传输系统团队项目 团队作业(一):团队展示
    第10章学习笔记(20191213兰毅达)
    MyOD(选做)(20191213兰毅达)
    2019-2020-1 20191213兰毅达《信息安全专业导论》第十二周学习总结
    2019-2020-1 20191213兰毅达《信息安全专业导论》第十一周学习总结
  • 原文地址:https://www.cnblogs.com/itrena/p/5926920.html
Copyright © 2020-2023  润新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