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锁】MySQL和Oracle行锁比较


    InnoDB

    1. INNODB表是索引组织的表,主键是聚集索引,非主键索引都包含主键信息。

    2. INNODB默认是行锁。

    3. INNODB行锁是通过给索引项加锁来实现的,即只有通过索引条件检索数据,InnoDB才使用行级锁,否则将使用表锁。

    InnoDB行锁实现方式

    InnoDB行锁是通过给索引上的索引项加锁来实现的,如果没有索引,InnoDB将通过隐藏的聚集索引来对记录加锁。InnoDB行锁分为3种情形。

    • Record lock:对索引项加锁。

    • Gap lock:对索引项之间的“间隙”、第一条记录前的“间隙”或最后一条记录后的“间隙”加锁。

    • Next-key lock:前两种的组合,对记录及其前面的间隙加锁。

    InnoDB这种行锁实现特点意味着:如果不通过索引条件检索数据,那么InnoDB将对表中的所有记录加锁,实际效果跟表锁一样!

    在实际应用中,要特别注意InnoDB行锁的这一特性,否则可能导致大量的锁冲突。

    Oracle

    1. 在Oracle的每行数据上,都有一个标志位来表示该行数据是否被锁定。这样就大大减小了行级锁的维护开销,数据行上的锁标志一旦被置位,就表明该行数据被加X锁,Oracle在数据行上没有S锁。

    2. 许多对Oracle不太了解的技术人员可能会以为每一个TX锁代表一条被封锁的数据行,其实不然。TX的本义是Transaction(事务),当一个事 务第一次执行数据更改(Insert、Update、Delete)或使用SELECT… FOR UPDATE语句进行查询时,它即获得一个TX(事务)锁,直至该事务结束(执行COMMIT或ROLLBACK操作)时,该锁才被释放。所以,一个TX 锁,可以对应多个被该事务锁定的数据行。

    3. ORACLE的行级锁 只是数据块头的ITL、数据行头的LB锁标识位,不需要消耗额外的资源。需要注意的是事务并不是被行阻塞,而是被其它的事务阻塞。所以某些数据库就有锁升级机制,而ORACLE没有。ORACLE的行级锁 只是数据块头的ITL、数据行头的LB锁标识位,不需要消耗额外的资源。

    转自:https://blog.51cto.com/ultrasql/1837368

  • 相关阅读:
    JavaScript箭头函数 和 generator
    JavaScript闭包
    JavaScript高阶函数 map reduce filter sort
    JavaScript函数定义和调用 变量作用域
    python实现遗传算法求函数最大值(人工智能作业)
    PAT 1003
    制作U盘启动盘之后的恢复
    异步IO
    CCF201703-3 Markdown
    SQLAlchemy
  • 原文地址:https://www.cnblogs.com/itplay/p/11315201.html
Copyright © 2020-2023  润新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