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Ramdisk根文件系统启动Linux(单独的ramdisk镜像)


    转载自:http://blog.csdn.net/liwendovo/article/details/7713435

    =========================================================



    开发环境:Ubuntu10.04

    交叉编译工具链:univore32-linux-gcc 4.3.2 

    嵌入式Linux内核版本:2.6.29.4-FriendlyARM

    开发板:SEP6200
    Bootloaderu-boot-2009.11


    具体步骤如下:
    1.解压内核源码树
    解压kernel.tar.gz2到自己的工作目录,其他的开发板就自己找相应的kernel,或者自已移植


    2.修改内核配置选项
    进入内核源码目录目录

    #cp config_mini2440_t35 .config 
    #make menuconfig ARCH=arm

    上面两句诗对用arm某开发板的,我是用的内核不具有代表性,就不在这里写了。
    打开配置菜单,修改两个配置项,分别是:


    a):General setup-->选择 Initial RAM filesystem and RAM disk...... 
    b):Device Drivers-->Block devices-->选择 RAM block device support 

    并检查Optimize for size是否被选中,如果没有则选中,此项优化内核大小,根据需要进行配置。
    修改(8192Default RAM disk size kbytes选项为4096Default RAM disk size kbytes,之所以修改是因为我之后制作的ramdisk4096KB大小的。当然如果你想制作8192KB大小的ramdisk,这里就要对应为8192了,以此类推。但是最小系统嘛,是不用那么大的ramdisk的。此项的默认配置就是(4096),以前我改过这个配置,所以是(8192)了。如果这个大小和你做的ramdisk不匹配,则启动时仍然会出现kernel panic内核恐慌,提示ramdisk格式不正确,挂载不上ramdisk
    然后特别要注意的一点是,ramdisk是一种内存虚拟磁盘技术,实质上并不是一种文件系统,它使用的文件系统时ext2文件系统。所以一定要在make menuconfig ARCH=arm的时候进入File systems菜单,选上<*> Second extended fs support。以提供内核对ext2文件系统的支持。我以前添加过了ext2文件系统了,所以开始的时候在此没有说明,在此为了说明为什么有的人照着我的方法做了,但是仍然kernel panic,特别把这一步也加上。
    然后保存配置退出。
    这样就为内核添加好了ramdisk启动功能和ramdisk的驱动支持了。



    3.修改内核启动参数
    方法有四:
    a):修改.config的第310行,修改CONFIG_CMDLINE=""的定义(.config需要执行一条make语句才能生成,具体忘了
    修改为CONFIG_CMDLINE="initrd=0x31000000,0x200000 root=/dev/ram rw init=/linuxrc console=ttySAC0 mem=64M"
    保存。
    意思为从ramdisk启动,ramdisk压缩文件起始地址在内存地址0x31000000处,文件大小为0x200000
    此参数也可以在make menuconfig ARCH=arm时进入Boot options菜单,然后在Default kernel command string里修改。效果是一样的。

    b):在内核的menuconfig中  boot options选项中  不要选  Passing command from u-boot

    再在下面的一栏填入启动参数即可,具体不说了。
    c):或者不修改.config的的第310CMDLINE定义,而是用u-bootbootargs环境变量来传递启动参数。
    同样也是修改该环境变量为bootargs=initrd=0x31000000,0x200000 root=/dev/ram rw init=/linuxrc console=ttySAC0 mem=64M
    saveenv保存u-boot环境变量

    d):修改u-boot的默认启动参数,要修改 uboot 源码文件夹下  include/开发版型号/config/sep6200.h 文件

    我的开发板是SEP6200  所以就是sep6200.h

    这里面定义了大量的宏定义,可以进行相应修改。

    需要修改bootargs 加入 initrd=0x31000000

    和bootcommand 加入将ramdisk 镜像 读入  内存的 命令。

    这也是我采用的方法。


    以上a),b,c),d的效果是一样的。

    4.编译内核
    #make clean

    #make sep0611_db//跟开发板有关

    #make -j4


    然后是十分钟左右的等待。
    编译完成后在当前目录下就出现了zImage内核映像了。



    5.制作uImage内核映像
    由于我使用的Bootloaderu-boot,所以要将zImage转化为uImage,方法如下:
    #make uImage
    说明:mkimage工具是u-boot格式uImage内核映像制作工具。如果成功编译u-boot之后,它会在u-boot源码树下的tools目录之下。建议将其拷贝到宿主机的/sbin/目录下,以方便使用。mkimage使用时的具体参数不再详述,不清楚的请自己查阅。

    uImage放在cpu/架构/开发板/boot 目录下

    6.制作ramdisk根文件系统
    该过程是制作ramdisk根文件系统的核心步骤,方法如下:
    a)创建根文件系统目录:
    #cd转入到你的工作目录。
    #mkdir rootfs
    #cd rootfs
    #mkdir bin dev etc lib proc sbin sys usr mnt tmp var
    #mkdir usr/bin usr/lib usr/sbin lib/modules

    b)创建最基本的设备文件:
    #cd dev
    #mknod -m 666 console c 5 1
    #mknod -m 666 null c 1 3
    #cd ..

    c)安装/etc配置文件:
    这里可以直接把友善之臂的root_qtopia里的几个基本的配置文件拷贝过来,只拷贝必要的即可,并对其内容进行删减,因为我做的ramdisk并不包含Qtopia等,全拷贝过来也没有用。
    我是从网上找的最小系统的etc配置文件直接解压到我制作的根文件系统里了,并做参照友善之臂的root_qtopia添加了一些内容,见最后的说明。
    操作如下:
    #tar etc.tar.gz -C /xxx/rootfs
    xxx表示你要制作的rootfs所在的目录。

    d)编译内核模块:
    方法是如下:
    进入Linux内核源码目录(linux-2.6.29
    #make modules ARCH=arm CROSS_COMPILE=arm-linux-

    e)安装内核模块:
    #make modules_install ARCH=arm INSTALL_MOD_PATH=/xxx/rootfs
    xxx表示你要制作的rootfs所在的目录。

    f)配置busybox
    进入busybox目录执行#make menuconfig
      进入Busybox Settings -> build Options ->选中"Build busybox as a static binary“,即静态链接,免去拷贝大量的库文件。
      Installation Options -> 选中"Don't use /usr",以免busybox不慎被安装到宿主机系统的相应目录下,破坏宿主机系统。
      Busybox Installation Prefix /xxx/rootfs),修改该选项表明编译后的busybox将安装到该位置。

    g)编译、安装busybox
    #make ARCH=arm CROSS_COMPILE=arm-linux-
    几分钟编译完成后
    #make install
    安装到Busybox Installation Prefix /xxx/rootfs)设定的目录里。当前为我要制作的根文件系统目录(/xxx/rootfs)。

    h)制作ramdisk根文件系统镜像

    PC机上进行如下步骤,可以制做RamDisk根文件系统的镜像。
    需要在root权限下操作

    (1)、dd if=/dev/zero of=/dev/ram0 bs=1k count=4096
    说明:if:从文件读取;of:输出到文件;bs:ibs(输入)obs(输出)设置成指定的字节数;
    count:仅读取指定的区块数,4096=4M应该与第二条第五条的大小一致,并且要和linux内核配置中设置的大小一致

    (2)、mke2fs -vm0 /dev/ram0 4096
    说明:将RamDisk格式化成ext2文件系统格式,大小为4M

    (3)、mount /dev/ram0  /home/rootfs
    说明:mount RamDisk,将根文件系统拷贝到/home/rootfs目录下;

    (4)、在这里将已经只做好的ramdisk目录复制到 rootfs目录下 。要用  cp -a 命令。

    (5)、dd if=/dev/ram0 bs=1k count=4096 | gzip -v9 > /tmp/ram_image.gz
    说明:将RamDisk打包,并进行压缩成ram_image.gz。执行到这里就可以直接下载了 

    7.下载内核映像和ramdisk映像
    启动u-boot,暂停u-boot自动启动,在u-boot命令行中键入如下命令下载内核和ramdisk映像:

    在u-boot命令行下,将内核及镜像下载到RAM再写入到nand


    8)使用ramdisk根文件系统启动内核
    u-boot命令行下键入如下命令启动系统:
    bootm 0x32000000//具体地址根据开发板

    如果在3.修改内核启动参数 时用了第四种方法这里就不用手动输入了
    锻炼一下自己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吧。呵呵。

    关于busybox的 操作,我自己并未使用,各位可以直接网上看相应的操作,这里就不详细说明了。


    Meet so Meet. C plusplus I-PLUS....
  • 相关阅读:
    影视感悟
    缩写字母
    从工程文化和运维理念理解Netflix
    telinit:Did not receive a reply.Possible causes include:the remote application did not send a reply, the message bus security policy blocked the reply, the reply timeout expired
    centos6 ext4修复
    windows显示日期时间(精确到秒)
    【C#】IDispose接口的应用
    【转】【WPF】WPF 自定义快捷键命令(Command)
    【转】【WPF】MVVM模式的3种command
    【转】【WPF】WriteableBitmap应用及图片数据格式转换
  • 原文地址:https://www.cnblogs.com/iplus/p/4467378.html
Copyright © 2020-2023  润新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