启思录(重塑三观)
我最恐慌的事情是我感觉不到自己在进步,我最担心的事是我的进步没有加速度
一,遇到问题第一秒的反应:(而不是首先就是排斥)
1.是什么? :这个东西是什么?
2.为什么? :为什么是他
3.怎么办? :他要干什么?
二,用这样的总体思路:
1.找原因,不找借口
2.分析问题的主要矛盾点在哪?解决问题的核心矛盾点。
解释:(有时候会觉的自己这个东西的问题太多了,一个头两个大,但是如果仔细理的话会发现其实这些问 题是存在主次关系的,重要把问题的主要 矛 盾解决了,次要矛盾可能会减少恩达一部分,或者难度会降低一个等级)
3.可以把一个大问题分解成无数个小问题,然后依次寻求方法解决。
解释:(这主要取决于自己能消化的颗粒度)
4.根据问题的紧急程度,完成成本,影响程度来给问题排一下优先级。
解释:(这样才能让你的工作有条理,游刃有余,整个工作变得清爽)
5.机会成本,在众多方法中选择最有利的方法进行实现。
6.边界成本,要经常考虑边界成本。
解释:学习你做需要的技能前期可能需要投入巨大的人力,物力,财力,但是如果一旦超过了这个边界成本,也就是说你学会了你要用的知识,那么后面用起来就顺风顺水了,坐等出成果,再工作中无时无刻都会有边界成本的体现)
7.把所有学到的东西尽量用于实践工作,知识推动工作,工作印证实践,相互前进,让所有的嘴上说的东西都变成事实,让所有思想上构图都变成现实中 的产物。
8.在想这件事的时候要鲜活,就像自己就是这件事的主人公,要有要用多重身份去看待这个问题,其实就是角度问题,用场景画面记忆问题更加深刻,就像我们一般只能记住我们最爱的人和最恨的人一样,把一个你觉得重要的东西,要么变成你的痛点,要么变成你最得意,最爱的东西。
三,如果通过第一步的思考认为有价值需要进一步的思考可以用一下方法:
5w2h1e1r(认识事物)
1.what?是什么?特性:优点缺点(就是你对它的认识与了解)它是干什么的, 还有什么地方是我们现在没有认识到的(优化) 我们通过什么样的方式去认识他
2.why?为什么是他? 用它有什么好处(给据他的特性,现在的环境需要,以及将来可能间接的需要他的地方) 能不能换成其他的,如果能,应该怎么换
3.where?他出现在什么地方(应该出现的地方,现在出现的地方),问什么会出现在这个地方,他来自哪? 可以再别的地方能用到他妈?怎么用
4.when?什么时候用?(我们要达到什么需求使用或者是时间节点上的调整)我为什么我们会在这个时候用(可以是问你什么是在这只用需求上用火问什么是在这个时间节点上用) 能不能调整(在需求中的使用环节(环节节点进项调整)或时间节点) 该怎么样调整
5.who?现在谁在做这件事?为什么是他在做?(也可以是什么人再用它) 能不能换成其他人做,如果能改怎么换
6.how?怎么样干?为什么会这样干?如果能该怎样优化
7.relation?他和周围的东西都是什么关系?问什么是这种关系?能不能优化这些关系,该怎样优化
8.Effect(效果)--[ɪ'fekt] -预期效果,现在的效果 问什么会出现现在的效果 能否改善 怎样改善
9.HOW MUCH——预计多久完成的,现在进度大概有百分之多少?为什么才完成这些呢?(个人(方法)外在(问题本身难,外部条件)进度和质量能不能优化,在解决了这些问题之后?指定什么样的方法解决阻碍你效率的计划,需要我帮忙参与解决这些问题吗?(主要考虑产出与投比)
四,认识事物后用本质诉求推进事物的发展:
我(本质诉求)
1.我想要什么,或者你想要什么?
2.我现在有什么?
3.我还能做哪些才能达到你想要的或者我想要的,?我还需要获取到什么达到你我想要的结果?
4.完成这些之后对会影响后面的什么?
5.整个事件对我有什么影响?
简单的理解就是(从何处来?来此作甚?去往哪里?)
此思维导图与上面的 5w2h1e1r对应并且优化
解决问题的思思路:
1.追本溯源:这个问题的最本质的出问题的地方
2.纵横交错思维法:可以纵向和横向看待问题是问题变得立体起来。
3.逆向倒转发:可以反向思维,也可以换角度思考
4.攻其一点思维法:当大的问题你驾驭不住时,找个自己熟悉的领域切入回来,找到一个你熟悉的突破点去进入解决。
5.场景分析法:活灵活现的来模拟场景,想问题。
总结:目前这是自己一直遵循的一套工作和生活思路指南,希望自己的生活和工作变得越来越清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