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na]计算机网络性能指标(延迟/吞吐量/RTT等)


    参考
    计算机网络性能指标

    计算机网络性能指标


    带宽、速率、延迟、吞吐量、丢包率(无线验收标准一般-75dbm,del<100ms,丢包率3%)
    带宽x延迟 决定着路上的数据的多少。

    速率: 连接在网络上的主机在数字信道上传送数据位数的速率,也称为data rate或bit rate或bit.

    b/s kb/s Mb/s Gb/s

    速率:访问右上是速率是5M 访问右下速率是10M
    带宽:100M--网卡支持百M

    吞吐量:是单位时间内通过网络的总数据量b/s Mb/s

    往返时间

    时延(一个数据从网络的一端传送到另一端所需要的时间,可以是报文,比特流)

    时延:是数据(一个报文或分组,甚至比特)从网络或链路的一段传送到另一端所需要的时间。
    发送时延:是从发送数据帧的第一个比特算起,到该帧的最后一个比特发送完毕所需的时间。
    发送时延=数据帧长度(b) /信道带宽(b/s)      [信道带宽就是数据率]
    传播时延:电磁波在信道中需要传播一定的距离而花费的时间。
    传播时延=信道长度(m)/电磁波在信道上的传播速率(m/s)
    处理时延:主机或路由器处理所收到的分组的时间。
    排队时延:分组在输入队列中排队等待处理,在输出队列中等待转发,就形成了排队时延。
    
    总时延=发送时延+传播时延+处理时延+排队时延
    

    利用率

    栗子-计算题:

    假设信道长度为1200km,其往返时间为20ms,分组长度为1200bit,发送速率为1Mb/s。若忽略处理时间和发送确认分组时间,则该信道的利用率为( )0.0566
    
    解释:首先知道传递的数据时1200bit.
    
       接下来计算有数据通过的时间,其中把速率的单位化成b/ms的形式,1Mb=1024Kb=1024*1024b=1048576b,1s=1000ms,所以1Mb/s=1048576/1000(b/ms)=1048.576b/ms,取近似1000b/ms
    
       有数据通过的时间=1200/1000=1.2ms
    
       利用率=1.2/(20+1.2)=0.0566
    
  • 相关阅读:
    数据结构实验之链表一:顺序建立链表
    数据结构实验之链表五:单链表的拆分
    最终排名
    选夫婿1
    数据结构实验之链表三:链表的逆置
    数据结构实验之链表二:逆序建立链表
    数据结构实验之链表四:有序链表的归并
    水题
    win32线程简单封装
    Boost 1.46.1,vc2005, 编译
  • 原文地址:https://www.cnblogs.com/iiiiher/p/8514323.html
Copyright © 2020-2023  润新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