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Java集合框架概述和集合的遍历


    第三阶段 JAVA常见对象的学习

    集合框架概述和集合的遍历

    (一) 集合框架的概述

    (1) 集合的由来

    如果一个程序只包含固定数量的且其生命周期都是已知的对象,那么这是一个非常简单的程序。

    通常,程序总是根据运行时才知道的某些条件去创建新对象。在此之前,不会知道你所需要对象的数量,甚至不知道确切的类型。为了解决这个普遍的编程问题,需要在任意时刻和任意位置创建任意数量的对象。所以,就不能依靠创建命名的引用来持有每一个对象,因为你不知道实际上会需要多少这样的引用

    ​ ——Thinking in Java

    我们来简单的解释一下:

    首先要知道我们所学习的Java语言是一个完全面向对象的语言,而这种语言对事物的描述是通过对象体现的,为了方便对多个对象进行操作,我们就必须把这多个对象进行存储

    一个基本类型的变量显然是无法满足存储多个对象的,所以应该是一个容器类型的变量,通过前面的知识,我们知道数组和StringBuffe、StringBuilder均属于容器类型。但是呢? StringBuffer的结果是一个字符串,不一定满足我们的要求,所以我们只能选择数组,这就是对象数组。

    可是问题又来了,对象数组又不能适应变化的需求,因为数组的长度是固定的,这个时候,为了适应变化的需求,Java就提供了集合类供我们使用。

    (2) 数组和集合的区别?

    A:长度区别

    数组的长度固定

    集合长度可变

    B:内容不同

    数组存储的是同一种类型的元素

    而集合可以存储不同类型的元素

    C:元素的数据类型问题

    数组可以存储基本数据类型,也可以存储引用数据类型

    集合只能存储引用类型(装对象)

    虽然数组看起来有一丝不太灵活,但数组也确实是保存一组对象的有效方法,如果想要保存一组基本数据类型,我们也推荐使用这种方法,只是由于其长度固定,导致它在很多时候也受到一些限制。

    补充:

    在Java中,数组是一种效率最高的存储和随机访问对象的引用序列的方式。数组就是一个简单的线性序列,这使得元素访问非常快速。但是为这种速度所付出的代价是数组对象的大小被固定,并且在其生命周期中不可改变。你可能会建议使用ArrayList,它可以通过创建一个新实例,然后把旧实例中所有的引用到移到新实例中,从而实现更多空间的自动分配。尽管通常应该首选ArrayList而不是数组、但是这种弹性需要开销,因此,ArrayList的效率比数组低很多。

    ——Thinking in Java 第16章

    (3) 集合框架关系,以及Collection 类简介

    Java提供了很多种集合类,他们的数据结构是不同的,但是,它们肯定有一些共性的地方 (存储,获取,判断)一直向上追溯,我们可以的得到这样继承体系

    Collection : 是集合的顶层接口,它的子体系有重复的,有唯一的,有有序的,有无序的。

    Collection c = new Collection(); //这是错误的 接口不能实例化
    

    Collection的功能概述:

    1:添加功能

    //添加一个元素
    Boolean add(Object obj)
    
    //添加一个集合的元素
    Boolean addAll(Collection c)
    

    2:删除功能

    //移除所有元素  
    void clear()
    
    //移除一个元素
    boolean remove(Object o)
    
    //移除一个集合的元素(有一个移除就返回true)
    Boolean removeAll(Collection c)
    

    3:判断功能

    //判断集合中是否包含指定的元素
    Boolean contains(Object o)
    
    //判断集合中是否包含指定的集合元素(包含所有)
    Boolean containsAll(Collection c)
    
    //判断集合是否为空
    Boolean isEmpty()
    

    4:获取功能(重点)

     Iterator<E> iterator()	
    

    5:长度功能

    int size()
    

    面试题:数组有没有length()方法呢?字符串有没有length()方法呢?集合有没有length()方法呢?

    数组求长度用length属性
    
    字符串求长度用length()方法
    
    集合求长度用size()方法
    

    6:交集功能

    //两个集合A B ,A对B交集,最终的结果保存在A	中,B不变。返回值表示的是A是否发生过改变
    boolean retainAll(Collection c)
    

    7:把集合转换为数组

    Object[] toArray()
    

    (二) 集合的遍历

    (1) 集合转数组遍历

    import java.util.ArrayList;
    import java.util.Collection;
    
    public class Demo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Collection c = new ArrayList();
            c.add("I");
            c.add("love");
            c.add("you");
            c.add("!");
    
            Object[] objs = c.toArray();
            for (int x = 0; x < objs.length; x++) {
                //System.out.println(objs[x]);
                //得到的元素是字符串,我在获取到元素的同时,如果还想知道元素的长度
                //System.out.println(objs[x] + "---" + objs[x].length());
                //上述代码实现不了是因为,Object中没有length()方法
                //我们想要使用字符串的方法,就必须把元素还原成字符串
                //向下转型
                String s = (String) objs[x];
                System.out.println(s + "---" + s.length());
            }
        }
    }
    
    /*
     *	Collection存储自定义对象并遍历案例
     */
    
    import java.util.ArrayList;
    import java.util.Collection;
    
    public class StudentDemo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创建集合对象
            Collection c = new ArrayList();
    
            //创建学生对象
            Student s1 = new Student("admin", 10);
            Student s2 = new Student("张三", 20);
            Student s3 = new Student("李四", 30);
            Student s4 = new Student("王五", 40);
    
            //把学生添加到集合
            c.add(s1);
            c.add(s2);
            c.add(s3);
            c.add(s4);
    
            //把集合转化为数组
            Object[] objs = c.toArray();
            //遍历数组
            for (int x = 0; x < objs.length; x++) {
                //System.out.println(objs[x]);
                //得到的元素是字符串,我在获取到元素的同时,如果还想知道元素的长度
                //System.out.println(objs[x] + "---" + objs[x].length());
                //上述代码实现不了是因为,Object中没有length()方法
                //我们想要使用字符串的方法,就必须把元素还原成字符串
                //向下转型
                Student s = (Student) objs[x];
                System.out.println(s.getName() + "-" + s.getAge());
            }
    
        }
    }
    

    (2) 集合迭代器遍历

    import java.util.ArrayList;
    import java.util.Collection;
    import java.util.Iterator;
    
    /*
     *  Iterator iterator() 迭代器,集合的专用遍历方式
     *  Object next():获取元素
     *  oolean hasNext():如果仍有元素可以迭代,则返回 true。
     */
    public class IteratorDemo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创建集合对象
            Collection c = new ArrayList();
            c.add("I");
            c.add("love");
            c.add("you");
            c.add("!");
    
            //实际返回的肯定是子类对象,这里是多态
            Iterator it = c.iterator();
    
            while (it.hasNext()) {
                String s = (String) it.next();
                System.out.println(s);
            }
        }
    }
    
    //运行结果
    I
    love
    you
    !
    
    集合的使用步骤:
    1. 创建集合元素

    2. 创建元素对象

    3. 把元素添加到集合

    4. 遍历集合

    (1) 通过集合对象获取迭代器对象 —— Iterator it = c.iterator();

    (2) 通过迭代器对象的hasNext()方法判断是否有元素 ——while

    通过迭代器对象的next()方法获取元素并且移动到下一个位置

    迭代器为什么不定义成一个类,而是一个接口?

    假设迭代器定义的是一个类,这样我们就可以创建该类的对象,调用该类的方法来实现集合的遍历。但是呢?我们想想,Java中提供了很多的集合类,而这些集合类的数据结构是不同的,所以存储的方式和遍历的方式应该是不同的。进而它们的遍历方式也应该是不同的,最终就没有定义迭代器类。

    而无论你是哪种集合,你都应该具备获取元素的操作,并且,最好再辅助于判断功能,这样在获取前,先判断,这样就更不容易出错。也就是说,判断功能和获取功能应该是一个集合遍历所具备的,而每种集合的方式又不太一样,所以我们把这两个功能给提取出来,并不提供具体实现,这种方式就是接口。

    那么,真正的具体实现类在哪里呢?

    在真正的具体的子类中,以内部类的方式体现。

    结尾:

    如果内容中有什么不足,或者错误的地方,欢迎大家给我留言提出意见, 蟹蟹大家 !_

    如果能帮到你的话,那就来关注我吧!(系列文章均会在公众号第一时间更新)

    在这里的我们素不相识,却都在为了自己的梦而努力 ❤

    一个坚持推送原创Java技术的公众号:理想二旬不止

    img

  • 相关阅读:
    一夜风雨,夏入秋
    Starting,博客园的开通,渐行渐远
    The second day
    The first day study
    [前缀和] Jzoj P3913 艰难的选择
    [树形dp] Jzoj P3914 人品问题
    [匈牙利][Floyd] Jzoj P1015 导弹
    [高精度][规律][二分] Jzoj P4213 对你的爱深不见底
    [概率dp] Jzoj P4212 我想大声告诉你
    [最小割][最大流] 洛谷 P1345 奶牛的电信
  • 原文地址:https://www.cnblogs.com/ideal-20/p/11065962.html
Copyright © 2020-2023  润新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