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软件测试的两类经典方法


    传统上认为软件测试的方法从总体上分为两类。

    第一类测试方法是试图验证软件是“工作的”,所谓“工作的”就是指软件的功能是按照预先的设计执行的;而第二类测试方法则是设法证明软件是“不工作的”。

    提出第一类方法的代表人物是软件测试领域的先驱Dr. Bill Hetzel,他曾于1972年6月在美国的北卡罗来纳大学组织了历史上第一次正式的关于软件测试的论坛。他首先在1973年给软件测试一个这样的定义:“就是建立一种信心,认为程序能够按预期的设想运行。后来在1983年他又将定义修订为:“评价一个程序和系统的特性或能力,并确定它是否达到预期的结果。软件测试就是以此为目的的任何行为。在他的定义中的“设想”和“预期的结果”其实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用户需求或功能设计。他还把软件的质量定义为“符合要求”。

    第一类测试可以简单抽象地描述为这样的过程:在设计规定的环境下运行软件的功能,将其结果与用户需求或设计结果相比较,如果相符则测试通过,如果不相符则视为Bug。这一过程的终极目标是将软件的所有功能在所有设计规定的环境全部运行,并通过。

    在软件行业中一般把第一类方法奉为主流和行业标准。1990年的IEEE/ANSI标准将软件测试进行了这样的定义:“就是在既定的状况条件下,运行一个系统或组建,观察记录结果,并对其某些方面进行评价的过程。这里所谓“既定的状况”也可理解为需求或设计。

    尽管如此,这一方法还是受到很多业界权威的质疑和挑战。代表人物是Glenford J. Myers,他认为测试不应该着眼于验证软件是工作的,相反应该首先认定软件是有错误的,然后去发现尽可能多的错误。他还从人的心理学的角度论证,将 “验证软件是工作的”作为测试的目的,非常不利于测试人员发现软件的错误。于是他于1979年提出了他对软件测试的定义:“就是以发现错误为目的而运行程序的过程。

    这就是软件测试的第二类方法,简单地说就是验证软件是“不工作的”,或者说是有错误的。他甚至极端地认为,一个成功的测试必须是发现Bug的测试,不然就没有价值。这就如同一个病人(假定此人确有病),到医院做一项医疗检查,结果各项指标都正常,那说明该项医疗检查对于诊断该病人的病情是没有价值的,是失败的。

    第二类软件测试方法在业界也很流行,受到很多学术界专家的支持,有一个明确而简洁的定义:“软件测试员的目标是找到软件缺陷,尽可能早一些,并确保其得以修复。”有些软件企业以Bug数量来作为考核测试人员业绩的一项指标,其实就是接受了这样的方法。

  • 相关阅读:
    Java实现 蓝桥杯VIP 算法提高 11-2删除重复元素
    Java实现 蓝桥杯VIP 算法提高 11-2删除重复元素
    Java实现 蓝桥杯VIP 算法提高 11-2删除重复元素
    Java实现 蓝桥杯VIP 算法提高 P0401
    Java实现 蓝桥杯VIP 算法提高 P0401
    Java实现 蓝桥杯VIP 算法提高 P0401
    Java实现 蓝桥杯VIP 算法提高 P0401
    Java实现 蓝桥杯VIP 算法提高 P0401
    QApplication::alert 如果窗口不是活动窗口,则会向窗口显示一个警告(非常好用,效果就和TeamViewer一样)
    QString::toWCharArray可以拷贝到宽字符串里
  • 原文地址:https://www.cnblogs.com/iProg/p/4337684.html
Copyright © 2020-2023  润新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