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inux多任务编程之四:exit()函数及其基础实验(转)


    来源:CSDN  作者:王文松   转自Linux公社

    exit()和_exit()函数

    函数说明

    创建进程使用fork()函数,执行进程使用exec函数族,终止进程则使用exit()和_exit()函数。当进程执行到exit()或 _exit()函数时,进程会无条件的停止剩下的所有操作,清除各种数据结构,并终止本进程的运行。但是,这两个函数还是有区别的,其调用过程如图1所 示:

    从图1可以看出,_exit()函数的作用是:直接使进程停止运行,清除其使用的内存空间,并清除其在内核中的各种数据结构;而exit()函数则在这些基础上做了一些包装,在执行退出之前加了若干道工序。exit()函数和_exit()函数的最大区别就在于exit()函数在终止当前进程之前要检查该进程打开过哪些文件,把文件缓冲区中的内容写回文件,也就是图1中的“清理I/O缓冲”一项。

    在Linux的标准函数库中,有一种被称作“缓冲I/O(buffered I/O)”的操作,其特征就是对应每一个打开的文件,在内存中都有一片缓冲区。

    每次读文件时,会连续读出若干条记录,这样在下次读文件时就可以直接从内存的缓冲区中读取;同样,每次写文件时,也仅仅是写入内存中的缓冲区,等满 足了一定的条件(如达到一定数量或遇到特定字符等,最典型的就是咱们的vim中使用的:w命令),再将缓冲区中的内容一次性写入文件。

    这种技术大大增加了文件读写的速度,但也给咱们的编程带来了一些麻烦。比如有些数据你认为已经被写入到文件中,实际上因为没有满足特定的条件,它们 还只是被保存在缓冲区内,这时用_exit()函数直接将进程关闭掉,缓冲区中的数据就会丢失。因此,若想保证数据的完整性,最好使用exit()函数。

    函数语法

    下表列出了exit()和_exit()函数的语法要点:

    基础实验

    以下两个基础实验1比较了exit()和_exit()函数的区别。由于 printf()函数使用的是缓冲I/O方式,该函数在遇到“ ”换行符时自动从缓冲区中将记录读出,以下两个基础实验就是利用这个性质来进行比较的。以下为实验1的代码:

    执行结果如下图

    从输出的结果可以看到,调用exit()函数时,缓冲区中的记录也能正常输出。

    实验2的代码如下:

    执行结果如下图:

    从最后的结果可以看到,调用_exit()函数无法输出缓冲区中的记录。

    如果在实验2中的代码中的 第二个代码加上回车符,那么结果会有不同了。自己试试哈!

  • 相关阅读:
    Android url中文编码问题
    android studio error configuration with name default not found
    Android studio 配置JNI环境
    Github获取仓库最新Release版本号API
    微信小程序开发——设置默认图片、错误加载图片
    微信小程序开发-rem转换rpx小工具
    微信小程序开发小技巧——单击事件传参、动态修改样式、轮播样式修改等
    解决vue-router嵌套路由(子路由)在history模式下刷新无法渲染页面的问题
    VUE图片懒加载-vue lazyload插件的简单使用
    vue项目微信分享之后路由链接被破坏怎么办
  • 原文地址:https://www.cnblogs.com/hztd/p/4128935.html
Copyright © 2020-2023  润新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