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运筹学那些事,专科学生学习运筹学之线性规划,No.4


    线性规划

    概述

    重点概念提炼

    • “规划” 就是使用某种数学方法使有效资源的运用达到最优化。
    • 规划就是计算,以数学形式表达的一定条件下的一组方程式和/或一组不等式中求某些未知量。

    线性规划的模型结构

    线性规划的定义:线性规划是求一组变量的值,在满足一组约束条件下,求得目标函数的最优解,使决策目标达到最优,

    线性规划模型的基本结构包含如下内容

    1. 变量(也叫决策变量)
    2. 目标函数(线性规划一般只解决单目标问题)
    3. 约束条件
    4. 线性规划的变量应为正值

    线性规划建立模型时的四个步骤

    1. 明确问题,确定目标,列出约束因素
    2. 收集资料,确立模型
    3. 模型求解与检验
    4. 优化后分析

    教材中提供了一个说明线性规划基本结构和建模基本步骤的案例

    例题:设某家具厂生产桌子和碗橱两种产品,分别由加工、装配、油漆三个工段完成。相关数据如下

    运筹学自考
    要求:在不超出三个工段的可用工时的情况下,合理搭配品种(桌子、碗橱),使得每班获得利润最大。

    解答步骤:

    (1)确定变量
    设X1为产品桌子产量,X2为产品碗橱产量

    (2)确定目标函数
    桌子获得利润为8X1,碗橱的利润为6X1,故获得最大利润值的目标函数为:
    极大值 S = 8X1 + 6X1

    (3)列出约束条件
    本案例中约束因素为三个工段的工时,其中加工工段为60小时,装配工段为48小时,油漆工段为36小时。
    两个产品分别在不同工段所耗工时:加工工段为4X1+2X2,装配工段2X1+4X2,油漆工段2X1+3X2
    每个工段耗工时均不得超过计划期间内可利用的工时,故约束条件分别为:
    加工工段 4X1+2X2 ≤ 60
    装配工段 2X1+4X2 ≤ 48
    油漆工段 2X1+3X2 ≤ 36

    (4)变量的非负值 即 X1,X2 ≥ 0
    因此,这个生产计划的线性规划模型为:

    极大值 S = 8X1 + 6X1
    满足于
    4X1+2X2 ≤ 60
    2X1+4X2 ≤ 48
    2X1+3X2 ≤ 36
    X1,X2 ≥ 0

    线性规划的图解法

    模型列出之后就需要求解。线性规划的基本解法有图解法(几何解法) 和 单纯解法 两种

    求最大值问题

    图解法分两步进行:

    (1)求满足约束条件的可行解区

    凡满足约束条件的解,均称之为可行解,可行解区就是全部可行解所分布的区域

    这个步骤其实非常简单,就是通过方程在坐标系中绘制,我截取一下教材上的一个图(本想自己绘制,发现软件不好找)
    自考

    详细可以查阅教材第71页说明即可

    绘制完毕图形之后,得到的域OCQB,就是线性规划模型的可行解区(凸集或叫可行域)。在这个区域内任何一点均满足所有约束条件的要求。

    (2)从可行解区内,找满足目标函数的最优解

    最优值的求得,就是从可行解区内找出一个合适的X1,X2值,使得目标函数的极值(如利润值)最大。

    根据线性规划的基本原理认为:如果线性规划问题又最优解,就只可能在可行解区中的有限极点(角)上,最优的可行解避灾可行解区边缘折线的凸交点上。

    教材第72页,也给出了相应的解答,比较容易理解,就不在赘述一遍了。

    说白了,就是把目标函数画出来,然后画平行线,找到和哪个重合,那个点如果距离原点O最远,就是满足目标函数方程极值(如利润值)最大的一个极点。

    这个地方有几个比较关键的数学概念

    作目标函数直线斜率相同的平行直线,这些直线称为等值线。

    求最小值问题

    设有某林场需配制某种灭虫药水500公斤,该药水系由甲与乙两种药水混合而成,甲种药水每公斤5元,乙种药水每公斤8元。按照两种药水的化学性质,在混合时,500公斤混合药水中含甲种药水最多不能超过400公斤,含乙种药水最少不能少于200公斤。

    约束条件:

    X ≤ 400
    Y ≥ 200
    X + Y = 500
    X、Y ≥ 0

    目标函数,求成本S的极小值:

    S = 5X + 8Y

    最小值的求解方法和最大值一致。翻看上述内容即可。

    图解法用来解两个变量的线性规划问题是简单并且准确的。

    单纯形法

    单纯形法阶梯的基本步骤分为两步:

    第一步 求一个基础可行解(可行基)
    第二步 从求得的基础可行解出发,通过换基迭代,不断改进,得到最优解

    一般最大值问题的求解法

    教材中,给我们通过案例完整的解释了该种题目的解决办法,本篇博客重点提取一些关键部分进行说明

    设某电视机厂生产两种电视机,彩色电视机和黑白电视机。这两种电视机的生产需要逐次经过两条装配线进行装配。其数据如表所示。为了使获得的利润最大,该厂每天应生产彩色电视机和黑白电视机各多少台?

    运筹学自考
    根据数据,设计模型如下,其中X1,X2分别表示彩色电视机与黑白电视机的台数

    利润S的最大值:

    S = 100X1 + 80X2
    约束条件
    2X1 + 4X2 ≤ 80
    3X1 + X2 ≤ 60
    X1 + X2 ≥ 0

    解题步骤 该解题步骤,理论比较繁琐,耐心看完,可配合教材查阅,然后重点关注最后的答题技巧即可

    1>>>>>>>>>> 以原点为基础可行解,建立初始方案,列出单纯形表
    (1)引入辅助变量,将模型转换成标准形式。(这个辅助变量,在教材中定义为松弛变量

    现设下列松弛变量(以小时为单位)
    K1 为装配线1的约束条件的松弛变量,表示装配线1 未被利用的工时
    K2 为装配线2的约束条件的松弛变量,表示装配线2 未被利用的工时

    2X1 + 4X2 + K1 = 80 // 装配线1
    3X1 + X2 + K2 = 60 // 装配线2

    由于K1、K2 分别代表闲置工时,生产上不创造利润,所以它们在目标函数中的系数为0。即
    100X1 + 80X2 + (0)K1 + (0)K2 = S
    松弛变量的引入,不影响目标函数。所以,又称为辅助变量,主要用于辅助运算。

    增加松弛变量后,得到如下的初始方案

    100X1 + 80X2 + (0)K1 + (0)K2 = S
    2X1 + 4X2 + K1 = 80
    3X1 + X2 + K2 = 60
    X1 、X2、K1、K2 ≥ 0

    注意,上述的松弛变量是正的。因为车间的约束条件是等于或者小于(≤)。但是,如果约束条件是大于或者等于(≥),那么将引进“剩余变量”,有时也称为负的松弛变量

    (2)列出单纯形表。以原点为基础,建立初始方案,即X1= 0,X2 = 0 将其代入模型,得

    K1 = 80 , K2 = 60,S = 0

    显然,全部工时闲置,利润为0,方案不理想,调整改进。

    为了便于运算,教材中采用的表格取代文字说明。由于填入的是以原点为基础的可行解的系数,故称之为初始单纯形表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首先说明前面4行的含义

    1. 第1行列出目标函数的系数
    2. 第2行列出全部变量
    3. 第3行、第4行列出两个约束方程的系数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1. 第1列Cj 表示目标函数中的基变量K1,K2 的系数;
    2. 第2列为基变量
    3. 第3列至第6列为对应于变量的系数(除第2行)
    4. 第7列为常数列。约束条件右侧部分

    单纯形表的后两行 - 第5行、第6行是用来确定 解是否还能得到改善。

    看一下Zj 行,它包括两部分

    a. 常数列 (第7列)的Zj值。表示基础可行解的利润值,或者说,表示未用时间K1和K2未做贡献,即没有生产产品X1或X2,也表示闲置时的损失值。它是常数列与Cj目标系数乘积之和,即
    0*80+0*60 = 0

    b. 变量X1,X2,K1,K2的Zj值。它是所在列的系数与目标列系数Cj乘积之和。即

    Z1 = 0 * 2 + 0 * 3 = 0
    Z2 = 0 * 4 + 0 * 1 = 0
    Z3 = 0 * 1 + 0 * 0 = 0
    Z4 = 0 * 0 + 0 * 1 = 0

    Cj - Zj 行是单纯形表中的判别指数行。

    在讨论线性规划问题的最优解 可行基解之前,我们先解释通解,特解,基解和可行基解 的含义

    在线性规划中,设约束方程的个数为m,变量的个数为,m<n时,可把变量分别基变量和非基变量两部分,基变量个数为m个,非基变量个数为n-m个。基变量也可以叫基本变量或者基础变量,它可以用非基变量来表示,如上述案例,如果确定K1,K2为基变量时,它们就可以用非基变量X1,X2表示如下

    K1 = 80 - 2X1 - 4X2
    K2 = 60 - 3X1 - X2

    这就是基变量组为K1、K2时,约束方程的通解

    根据变量非负的要求,我们给非基变量X1,X2 一个具体的值,如X1 = 10,X2 = 5,则可得到K1 = 40、K2 = 25,这个就是一个特解,因为这个解满足约束方程组和变量非负的要求,所以是一个可行解(可以实行的解)

    若令X1 = 0 ,X2 = 0 时,则得K1 = 80,K2 = 60,这也是一个特解,这个特解(0,0,80,60),因为所有的非基变量都等于0,所以叫做 基解基础解

    一个基变量组只有一个通解、一个基解,有无穷个特解。

    2>>>>>>>>>>进行第一次迭代
    (1)基变量、非基变量的转变。首先从初始表开始,用最高的正直选择列。
    首先选出X1 为基变量(因为100大于80,生产1个单位的X1价值大)

    选定X1之后,需要把原来的K1、K2中的一个转换成非基变量。转变的原则是 根据变量非负的原则。

    如何决定使K1还是K2转换为非基变量呢?教材中提供的办法是查找 常数项/X1 的系数 这一比值最小的一个。

    80/2 和 60/3 这些比值中最小的一个,然后把这个最小值所对应的原基变量转变为非基变量。该题中将K2转变为非基变量

    这时在下图所示的第3列,第4行所相交的那一格的数字3上画一个方格,表示这是一个交换格。

    自考运筹学
    如何保证K1在基变量组转变为(K1,X1)后,在新的基解中非负就是接下来要研究的问题了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若此基变量组(K1,X1)有最优解的话,一定是一个可行基解,即非基变量(X2,K2)全为0,基变量(K1,X1)都≥0,因此考察K1的正负,只要看常数项即可。

    1/2K1 = 80/2 - 60/3。

    因为60/3 是几个比值中最小的比值,所以,1/2K1 = 80/2 - 60/3 必然大于或等于0。

    这就证明了,当X1的通解 代入 1/3K1 的通解,以消去X1时,基变量 K1 的常数项非负,从而保证了K1在新的基解中非负。

    接下来就是迭代过程了,这个过程是你需要掌握的

    第一次迭代

    表1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第(1)步:把表1中第4行Cj列下的0换成100(即新的基变量X1在目标函数中的系数),把K2换成X1。所以第4行应变成X1的通解,我们用X1的系数3除表1的第4行

    X1 + 1/3 X2 + 1/3 K2 = 20

    第(2)步:通过表2,新的第4行与表1第3行,构成的方程组,做差去掉X1
    表1的第3行:2X1 + 4X2 + K1 = 80
    表2的第4行*2:2X1 + 2/3 X2 + 2/3 K2 = 40

    上面的两个式子相减
    0 +10/3 X2 + K1 - 2/3K2 = 40,这个就是表2的第3行

    Zj行:
    先回忆一下目标函数 S = 100X1 + 80X2

    为了在目标函数中消去X1,所以用目标函数中X1的系数100,乘以表2第4行,得到表2的第5行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Cj - Zj行:表2的第1行减去Zj行,得新的由非基变量X2,K2表示的目标函数。

    S-2000 = 140/3 X2 -100/3 K2

    max S = 2000 + 140/3 X2 - 100/3 K2

    目标函数中,X2的系数>0,这表示如果给X2正数值,利润还可以增加,因此就需要第二次迭代。

    第二次迭代
    (1)基变量、非基变量的转变。
    在表2的Cj - Zj行中,只有X2的系数>0,所以选择X2为新的基变量,那么原来的K1和X1哪一个转变成非基变量呢?

    查看X2的系数,发现各行中X2的系数与常数项同为整数。然后查找 常数项/X2的系数 这一比值最小的一个,发现 40/(10/3) = 12,20/(1/3) = 60 ,前者小,因此确定K1转变为非基变量(出基)

    第二次迭代在下面的两个表中进行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1. 首先把表5-4的第1行的目标函数写入表5-5的第1行。
    2. 在确定X2为新的基变量以后,用表5-4第3行X2的系数10/3除该行,求出X2的通解
      X2 = 12-3/10K1 + 1/5K2
    3. 经过移项,写入表5-5第3行
    4. X2已变为基变量,在将表5-4第4行移入表5-5时应消去X2
    5. 表5-4第4行:X1+1/3X2+1/3K2 = 20
    6. 表5-5第3行乘以1/3:1/3X2+1/10K1-1/15K2 = 4
    7. 表5-4第4行与上式相减,得:X1-1/10K1+2/5K2 = 16

    为了消去表5-5的X1,X2,以第3行X80,第4行X100,然后两行相加,得
    100X1 + 80X2 + 14K1 - 24K2 = 2560

    第Cj - Zj 行,为非基变量K1,K2 表示的新目标函数。它实际上就是以表5-5中X1,X2的通解带入初始目标函数后,所得的结果

    S = 100X1 + 80 X2

    S = 2560 - 14K1 - 24K2

    从这个目标函数中可以看到,K1、K2 的系数全为负数,因此我们若给K1、K2以正数值,只能使利润下降,只有当我们给K1、K2以零值时,才能获得利润的最大值。

    因此当K1 = 0、K2 = 0 时,X1(彩色电视机) = 16,X2 (黑白电视机) = 12 ,S = 2560
    (16,12,0,0)就是我们所求的最优可行解,于此对应的最大利润为2560。

    套路总结

    一般最大值问题的单纯形法,初步看上去,很复杂,其实套路非常简单

    第一步:初始单纯形表

    第一行,放目标函数形参
    第二行,放未知数
    第三行,放约束条件的参数(基变量)
    第四行,放约束条件的参数(基变量)
    
    第一列,放基变量的系数
    第二列,放基变量,Z~j~,C~j~ - Z~j~
    第三列~第六列,对应变量的系数
    第七列,放常数列
    

    第二步:把单位提高一个,利润提高多的那个变量(假设是X1)转变为基变量,然后将原基变量转变为非基变量(假设值K2)
    这个地方,找常数项/X1 的系数比较小的,即可。
    找到之后,在表格中标记出来

    第三步:X1变为基变量之后,需要把表格中的指定行,修改为X1的参数。因为X1是基变量,所以包含X1的式子,需要调整,调整方法,就是用新表新的一行乘以一个倍数,去减原表的那行。(其实说白了,就是方程组中的消除元的方法)

    第四步:Zj 这行目的就是消去基变量,注意核对Cj行数字即可

    重复上述步骤迭代即可,最终必须将原基变量的值置为0才可以。

    加强练习

    一般最小值问题的求解法

    最小值的解题步骤相对于最大值问题的求解法,难度系数更大一些,该部分内容,想要学习的可以自行研究一下,因为在自考或者期末考试中出现的概率比较低,故不在延展。

    自考真题

    注意,线性规划属于自考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章节,在自考中一般以压轴题目出现(就是最难的,出现在最后的一道题目)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注意看,前些年第39题和第40题每次都是在网络图+双线法,图解法+单纯形表转换,近3年已经调整为两部分都需要考察,可以预测2020年之后,可能会采用相同的策略。

    更多内容,欢迎关注 https://dwz.cn/r4lCXEuL

    附录2019年4月考题:
    运筹学自考

  • 相关阅读:
    python_Memcached
    python_day10_IO多路复用
    java_list,set,map集合
    python3.0_day9_scoket基础之篇
    redis.conf配置文件详解
    Java_数组
    面向接口编程初识(转)
    SSH三种框架及表示层、业务层和持久层的理解(转)
    解决win10磁盘占用过大的问题(亲测有效)
    ORA-12541:TNS:无监听程序
  • 原文地址:https://www.cnblogs.com/hzcya1995/p/13311475.html
Copyright © 2020-2023  润新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