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WSGI源码中可以看到,第一个函数是get_current_url,源码如下,仔细分析一下这段代码的作用:
def get_current_url(environ, root_only=False, strip_querystring=False, host_only=False, trusted_hosts=None):
tmp = [environ['wsgi.url_scheme'], '://', get_host(environ, trusted_hosts)]
cat = tmp.append
if host_only:
return uri_to_iri(''.join(tmp) + '/')
cat(url_quote(wsgi_get_bytes(environ.get('SCRIPT_NAME', ''))).rstrip('/'))
cat('/')
if not root_only:
cat(url_quote(wsgi_get_bytes(environ.get('PATH_INFO', '')).lstrip(b'/')))
if not strip_querystring:
qs = get_query_string(environ)
if qs:
cat('?' + qs)
return uri_to_iri(''.join(tmp))
get_current_url接受5个参数,其中后四个是默认参数都设置为False或者是None。
第一句list中,索引为0的值获取environ字典中key为wsgi.url_scheme的值,scheme有两种:http或者是https。索引为2的值是一个地址,其中函数get_host和trusted_host的作用我们会在下面的源码中看到。
cat是一个函数,相当于list1.append(i)
。
接下来如果host_only为True,那么直接返回字符串,格式如:https://www.xxxxx.xxxx/ ** 。注意这个uri_to_iri函数位于urls模块中,它的作用是: 将URI转换成用Unicode编码的IRI**,IRI的介绍可以查看w3 。
cat(url_quote(wsgi_get_bytes(environ.get('SCRIPT_NAME', ''))).rstrip('/'))
中首先get环境字典元素中的script_name,接着wsgi_get_bytes方法将编码方式改成为latin1,在_compat模块中wsgi_get_bytes=operator.methoncaller('encode','latin1')
。url_quote传入要转换的编码格式的字符串和需要转成的编码格式,将字符串的编码方式改变成给定的形式,默认参数是utf-8。
methodcaller的作用如下:
url_quote源码中有一个bytearray方法是一个内建函数:使用方法
>>>d1 = b"12345"
>>>print(type(d1))
>>>d2 = bytearray(d1)
>>>print(type(d2))
>>>for i in d2:
>>> print d2
由输出结果可知d2是一个"bytearry"类型,且d2是一个可迭代对象。
下一个条件语句,针对URL中path和querying进行格式化,并将path和query加到URL路径中。
类似get_query_string函数,在WSGI中有很多,主要得到的是特定的字符串,get_query_string的理解如下:
里面有一个方法:try_coerce_native其作用是:将字符Unicode字符格式转换成默认的编码格式。
函数最后返回一个经过url_parse处理过的tuple。url_parse返回经过is_test_based、URL或者BytesURL修饰过的字符串。而URL和BytesURL两个类从BaseURL中继承。最中还是返回URL中各个信息段组成的tup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