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HDU 1286 筛法求欧拉函数


    http://acm.hdu.edu.cn/showproblem.php?pid=1286

    学到了筛法求欧拉函数。即欧拉函数φ(n)表示≤n且与n互素的正整数的数目(其实等于仅对1而言,φ(1)=1,1被认为与任何数互素)。
    编程求一个数的φ(n)显然很简单,用gcd()就可以了,但如果求一个很大范围(N)内所有数的欧拉函数值,gcd()就难以胜任了。
    在网上找了一下,发现欧拉函数的一个公式:
    φ(n)=n*(1-1/p1)(1-1/p2)....(1-1/pk),其中p1、p2…pk为n的所有素因子。
    比如:φ(12)=12*(1-1/2)(1-1/3)=4。
    利用这个就比较好求了,可以用类似求素数的筛法。
    先筛出N以内的所有素数,再以素数筛每个数的φ值。
    比如求10以内所有数的φ值:
    设一数组phi[11],赋初值phi[1]=1,phi[2]=2...phi[10]=10;
    然后从2开始循环,把2的倍数的φ值*(1-1/2),则phi[2]=2*1/2=1,phi[4]=4*1/2=2,phi[6]=6*1/2=3....;
    再是3,3的倍数的φ值*(1-1/3),则phi[3]=3*2/3=2,phi[6]=3*2/3=2,phi[9]=.....;
    再5,再7...因为对每个素数都进行如此操作,因此任何一个n都得到了φ(n)=n*(1-1/p1)(1-1/p2)....(1-1/pk)的运算
    觉得这个“筛”还是比较好用的,以前求数的所有因子之和也是用的它。

    #include<stdio.h>
    #include<string.h>
    int phi[33000];
    int gphi()
    {
        int i,j;
        memset(phi,0,sizeof(phi));
        phi[1]=1;//与1互质的只有他本身一个 
        for(i=2;i<33000;i++)
           if(!phi[i])//因为在计算中j是以i在叠加的,所以所有被叠加到的数都是合数,所以当i
           //依次增加到那个数的时候发现那个数已经被赋值,表明那是个合数,无须再算,所以这里如果已经被赋值过了,就不能再进行计算了 
           //反之如果没被赋值,说明这个数肯定不是之前数的倍数,也就是i是质数,可以进行下面phi的计算 
               for(j=i;j<33000;j+=i)//这里重要的筛法,j+=i,表示以下出现的数,i都是j的因子 
               {
                  if(!phi[j])phi[j]=j;//未赋值的时候,要先赋值为其本身 
                  phi[j]=phi[j]/i*(i-1);//phi[j]=phi[j]*(1-1/i)会出现错误,因为1/i都变成0了 
               }
    }
    int main()
    {
        int cn,n;
        gphi();
        scanf("%d",&cn);
        while(cn--&&scanf("%d",&n))
        printf("%d
    ",phi[n]);
        return 0;
    }
    View Code
  • 相关阅读:
    杂想
    验证码再次学习。(处理方法汇总)
    神经网络学习入门 -01
    基于本地文字提取的有效的定位和识别场景文字
    C#学习总结~~~
    Deep Learning!!!
    记事本也能批量更名
    家庭一台电脑多人上网方法
    基于 OS X Mavericks 系统
    关于中文编程是解决中国程序员效率的秘密武器的问题思考
  • 原文地址:https://www.cnblogs.com/huzhenbo113/p/3255976.html
Copyright © 2020-2023  润新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