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些心理学主张, 我们的现在乃至未来, 都是由过去所经历的事情所决定的, 这种思想被称为 "原因论", 同时也符合佛家的思想. 而相对的另一种解释就是 "目的论". 举个例子, 如果你在饭店吃饭, 被服务员不小心把汤打翻了, 泼了你一身. 此时, 你愤怒不已, 站起身来破口大骂, 此时你已经被愤怒的情绪所支配了.
如果以 "原因论" 的角度来看, 你大发雷霆是因为被泼了一身的汤, 是这个前因导致了愤怒的后果. 但是以 "目的论" 来看, 则是因为你先有了想要大发雷霆的目的, 从而给自己捏造了愤怒的情绪作为相应的手段. 对, 没错, 愤怒的情绪只是一种达到目的的手段而已. 即使你没有大发雷霆, 心平气和的进行交涉, 想必服务员也会给你道歉认错, 但是你选择了大发雷霆的这一快捷的方式, 因为讲道理太麻烦了.
再假设, 正在你大发雷霆的时候, 接到了公司老板的电话, 想必也会迅速切换状态, 客客气气的进行交谈, 当电话挂断的时候, 又能够快速切换回愤怒的状态, 这也从侧面证明了愤怒的情绪是一种可自由收放的手段而已.
而"目的论"在生活中也有着显而易见的场景, 当你和某个人十分要好的时候, 看她浑身都是优点, 而当你们闹掰了, 人还是那个人, 再看就浑身都是缺点了. (比如恋爱) 而这, 就是只是因为你的目的变了, 从而为了相应的目的采取了不同的手段.
"目的论"甚至认为, 当你喜欢某个人, 而又因为害羞不敢表白时. 也是因为害怕表白后被拒绝, 从而自己捏造出了"害羞"这种情绪. 对于生活中经常听到的: "假如我 XXXX, 我也能 XXXX"也给出了解释, 也就是为自己不做出改变而找的借口.
"目的论"主张, 无论之前发生过什么, 都对今后的人生没有任何影响. (大概这意思, 不是原话) 决定未来人生的, 是活在此时此刻的你, 你的未来与过去毫无关系, 只在于你在此时此刻做出了什么选择. 也就是说, 你的每一个选择都是为了达到自己此时此刻的目的而做出的.
既然其主张当下的选择, 那么也就是说人生有重新选择的机会. 包括你的性格, 也是在之前的人生中进行的选择, 而此时此刻的你, 是可以重新进行选择的, 而这个重新进行的选择可能需要很大的勇气, 就看你有没有做出改变的决心了. 当不同的选择同时摆在面前的时候, 其中部分选择十分简单, 而也有部分选择需要很大的勇气, 而最终的选择就看你当时有多大的勇气与决心了. 当然, 倒也不是说需要勇气越多的选项就越好(比如违法).
无论您的选择是什么, 都希望能够选中您认为最好的那个, 并且拿出与之对应的勇气来! 当然, 咱也不建议您盲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