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8/11/18] Java数据结构(2) 简单排序 冒泡排序 选择排序 插入排序


    冒泡排序

     1 package ch_02;
     2 
     3 public class BubbleSort {
     4  public static void sort(long[] arr) {
     5      long temp = 0;
     6      for(int i = 0; i < arr.length-1; i++) {
     7          // 外层的循环从前向后
     8          for (int j = arr.length - 1; j > i; j--) {
     9              // 内层的循环从后向前, 判断序号靠前的元素是否小于序号靠后的元素
    10              // 如果不是, 交换位置
    11              if (arr[j - 1] > arr[j]) {
    12                  //进行交换
    13                  temp = arr[j];
    14                  arr[j] = arr[j-1];
    15                  arr[j-1] = temp;
    16              }
    17          }
    18      }
    19  }
    20 }

    通过两重循环来实现冒泡排序法, 外层的for循环用来从头开始遍历数组内的所有的元素. 内循环从数组的最后的一个元素开始便利, 每次遍历的次数等于元素总数减去排好的元素的数量, 这通过for 循环内的 j > i; 条件来实现, 每当我们正确的排好一个元素, i就加1. 内层的if判断语句实现的功能是如果在这一次的循环中, 前一个元素的值比后一个元素的值大, 那么就在if语句内调换连个元素的值. 每一次的循环可以确保一个元素被正确的排好位置. 在最坏的情况下, 一个数组需要循环elements-1次, elements表示元素的总量.

    选择排序SelectSort

     1 package ch_02;
     2 
     3 public class SelectionSort {
     4     public static void sort(long[] arr) {
     5         int k = 0;
     6         long temp = 0;
     7         for (int i = 0; i < arr.length - 1; i++) {
     8             // 这一步和冒泡排序是相同的, 都是从最前开始排序
     9             k = i;
    10             for (int j = i; j < arr.length; j++) {
    11                 if (arr[j] < arr[k]) {
    12                     // 确保k是最小的元素的下标
    13                     k = j;
    14                 }
    15             }
    16             temp = arr[i];
    17             arr[i] = arr[k];
    18             arr[k] = temp;
    19         }
    20     }
    21 }

      最外层和冒泡排序法是相同的, 从下标为0的元素开始遍历全部的数组元素. 内部的循环和冒泡排序法就有很大的不同了, 内循环从起始位置开始, 通过j变量遍历之后的所有的元素, 通过k变量使得k变量一直都是数值最小的元素的下标, 当便利完所有的元素之后, 将k所指的元素的值和最外层的i所指的元素的值交换, 从而实现一位元素的排序, 然后i++, 开始排序下一位, 如此循环, 直到所有位都完成排序. 

    插入排序

     1 package ch_02;
     2 
     3 public class InsertSort {
     4     
     5     public static void sort(long[] arr) {
     6         
     7         for(int i = 1; i<arr.length; i++){//外层向右的index,即作为比较对象的数据的index
     8             long temp = arr[i];//用作比较的数据, 标准位, 即要替换的位置
     9             int j = i-1;  // j在i前一位
    10             while(j>=0 && arr[j]>temp){  //当比到最左边或者遇到比temp小的数据时,结束循环
    11                 arr[j+1] = arr[j];  // 当发现前面的元素的值比后一位的元素的值大的时候, 将前一位的值赋给后一位.
    12                 j--;  // j继续向前.
    13             }
    14             arr[j+1] = temp;//把temp放到空位上
    15         }
    16     }
    17 }

    我自己手写的例子: 20 1 5 8 7

    我手工的一步一步的写出了过程.

       写一下我对插入排序的想法, 这个排序的方法比其他的两个都难理解, 所以我自己手写了全过程, 现在脑子里又了一个动态的过程, 可以写一点东西了. 要理解每一个变量的功能, 这个方法有一个数组参数, 没有返回值. 数组参数就是要排序的数组. 定义了三个变量, int型的tmp、i、j. 理解了这三个变量的功能, 就理解了这个方法是怎么实现的. 首先, 是i变量, 这个变量用来从头开始遍历整个数组的元素, 同时, 这个循环的目标就是每一次否循环, 头能确定i下标的元素为正确位置的元素. 即i的元素在循环后被确定好了. 变量tmp用来保存每一次循环的i下标的数字, 即i下标的元素的值在循环的过程中会被覆盖, 通过tmp保存他的值. j变量初始等于i-1, 说明j永远在i的前面,  while(j>=0 && arr[j]>temp) 这个条件限定了j的范围, j>=0, 表明j可以到达数组的最前方, arr[j]>tmp, 即arr[j] > arr[i], 表明条件是前面的元素的值要大于下标为i的元素的值, 只要满足这个条件, 就执行while循环内的代码—— arr[j+1] = arr[j];j--; , 这段代码的意思是, 只要j下标所对应的元素的值大于i下标对应的元素的值, 那么, 就将j对应的元素的值赋值给j后面一位的元素的值, 然后j再向前一位. 当不符合while循环的条件的时候, 有两种情况, 一种是j == -1, 不满足j >= 0的条件退出, 即i所对应的元素的值比它前面的所有的元素的值都小, 故j--到了-i, 此时执行arr[j+1]=tmp, 相当于arr[0] = arr[i]; 另一种退出while循环的情况是不满足arr[j] > tmp, 即下标i对应的元素前面存在着一个比它小的元素, 从而推出循环, 此时j对应的值是值比i对应的值小的元素的下标, 无处循环后执行arr[j+1] = tmp = arr[i], 相当于将arr[i] 插入到值比它小的元素的后一位. while()循环相当于一只将元素向后移动. 直至数组的第一位或者是遇到一个比tmp值(保存着最初的arr[i]的值)小的元素时, 将tmp插入到第一位或者是插入到比它小的元素的后面. 不断的循环, 直至最后一个元素.

  • 相关阅读:
    终端ssh登录mac用shell打包ipa报错:replacing existing signature
    andrond mk通配符遍历文件夹
    一键自动发布ipa(更新svn,拷贝资源,压缩资源,加密图片资源,加密数据文件,加密lua脚本,编译代码,ipa签名,上传ftp)
    (转)C++0x语言新特性一览
    (转)Xcode调试技巧
    (转)关于Certificate、Provisioning Profile、App ID的介绍及其之间的关系
    自动编译和提交脚本(结合svn和visual studio)
    (转载)让XCode运行时自动更新资源
    cocos2dx3.0rc导出自定义类到lua的方法
    cocos2dx之lua派生类和方法重新
  • 原文地址:https://www.cnblogs.com/huangZ-H/p/9976320.html
Copyright © 2020-2023  润新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