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内存泄露
2.内存越界访问
3.野指针
4.访问空指针
5.引用未初始化的变量
6.不清楚指针运算
7.结构顺序变化错误
8.结构大小变化引发的错误
9.分配/释放不配对
10.返回值指向临时变量指针
11.试图修改变量
12.误解传值与传引用
13.重名符号
14.栈溢出
15.误用sizeof
16.字节对齐
17.字节顺序
18.多线程共享变量没有用valotitle修饰
19.忘记函数返回值
o 内存泄露
大家都知道,在堆上分配的内存,如果不再使用了,应该把它释放掉,以便后面其它地方可以重用。在C/C++中,内存管理器不会帮你自动回收不再使用的内存。如果你忘了释放不再使用的内存,这些内存就不能被重用了,这就造成了所谓的内存泄露。
把内存泄露列为首位,倒并不是因为它有多么严重的后果,而因为它是最为常见的一类错误。一两处内存泄露通常不至于让程序崩溃,也不会出现逻辑上的错 误,加上进程退出时,系统会自动释放该进程所有相关的内存(共享内存除外),所以内存泄露的后果相对来说还是比较温和的。但是,量变会导致质变,一旦内存 泄露过多以致于耗尽内存,后续内存分配将会失败,程序可能因此而崩溃。
现在PC机的内存够大了,加上进程有独立的内存空间,对于一些小程序来说,内存泄露已经不是太大的威胁。但对于大型软件,特别是长时间运行的软件,或者嵌入式系统来说,内存泄露仍然是致命的因素之一。
不管在什么情况下,采取谨慎的态度,杜绝内存泄露的出现,都是可取的。相反,认为内存有的是,对内存泄露放任自流都不是负责的。尽管一些工具可以帮助我们检查内存泄露问题,我认为还是应该在编程时就仔细一点,及早排除这类错误,工具只是用作验证的手段。
o内存越界访问
内存越界访问有两种:一种是读越界,即读了不属于自己的数据,如果所读的内存地址是无效的,程度立刻就崩溃了。如果所读内存地址是有效的,在读的时 候不会出问题,但由于读到的数据是随机的,它会产生不可预料的后果。另外一种是写越界,又叫缓冲区溢出,所写入的数据对别人来说是随机的,它也会产生不可 预料的后果。
内存越界访问造成的后果非常严重,是程序稳定性的致命威胁之一。更麻烦的是,它造成的后果是随机的,表现出来的症状和时机也是随机的,让BUG的现象和本质看似没有什么联系,这给BUG的定位带来极大的困难。
一些工具可以够帮助检查内存越界访问的问题,但也不能太依赖于工具。内存越界访问通常是动态出现的,即依赖于测试数据,在极端的情况下才会出现,除 非精心设计测试数据,工具也无能为力。工具本身也有一些限制,甚至在一些大型项目中,工具变得完全不可用。比较保险的方法还是在编程是就小心,特别是对于 外部传入的参数要仔细检查。
我们来看一个例子:
#include <stdlib.h>
#include <string.h>
int main(int argc, char* argv[])
{
char str[10];
int array[10] = {0,1,2,3,4,5,6,7,8,9};
int data = array[10];
array[10] = data;
if(argc == 2)
{
strcpy(str, argv[1]);
}
return 0;
}
这个例子中有两个错误是新手常犯的:
其一:int array[10] 定义了10个元素大小的数组,由于C语言中数组的索引是从0开始的,所以只能访问array[0]到array[9],访问array[10]就造成了越界错误。
其二:strcpy(str, argv[1]);这里是否存在越界错误依赖于外部输入的数据,这样的写法在正常下可能没有问题,但受到一点恶意攻击就完蛋了。除非你确定输入数据是在你 控制内的,否则不要用strcpy、strcat和sprintf之类的函数,而要用strncpy、strncat和snprintf代替。
o 野指针。
野指针是指那些你已经释放掉的内存指针。当你调用free(p)时,你真正清楚这个动作背后的内容吗?你会说p指向的内存被释放了。没错,p本身有变化吗?答案是p本身没有变化。它指向的内存仍然是有效的,你继续读写p指向的内存,没有人能拦得住你。
释放掉的内存会被内存管理器重新分配,此时,野指针指向的内存已经被赋予新的意义。对野指针指向内存的访问,无论是有意还是无意的,都为此会付出巨大代价,因为它造成的后果,如同越界访问一样是不可预料的。
释放内存后立即把对应指针置为空值,这是避免野指针常用的方法。这个方法简单有效,只是要注意,当然指针是从函数外层传入的时,在函数内把指针置为 空值,对外层的指针没有影响。比如,你在析构函数里把this指针置为空值,没有任何效果,这时应该在函数外层把指针置为空值。
o 访问空指针。
空指针在C/C++中占有特殊的地址,通常用来判断一个指针的有效性。空指针一般定义为0。现代操作系统都会保留从0开始的一块内存,至于这块内存有多大,视不同的操作系统而定。一旦程序试图访问这块内存,系统就会触发一个异常/信号。
操作系统为什么要保留一块内存,而不是仅仅保留一个字节的内存呢?原因是:一般内存管理都是按页进行管理的,无法单纯保留一个字节,至少要保留一个页面。保留一块内存也有额外的好处,可以检查诸如p=NULL; p[1]之类的内存错误。
在一些嵌入式系统(如arm7)中,从0开始的一块内存是用来安装中断向量的,没有MMU的保护,直接访问这块内存好像不会引发异常。不过这块内存是代码段的,不是程序中有效的变量地址,所以用空指针来判断指针的有效性仍然可行。
o 引用未初始化的变量。
未初始化变量的内容是随机的(有的编译器会在调试版本中把它们初始化为固定值,如0xcc),使用这些数据会造成不可预料的后果,调试这样的BUG也是非常困难的。
对于态度严谨的程度员来说,防止这类BUG非常容易。在声明变量时就对它进行初始化,是一个好的编程习惯。另外也要重视编译器的警告信息,发现有引用未初始化的变量,立即修改过来。
在下面这个例子中,全局变量g_count是确定的,因为它在bss段中,自动初始化为0了。临时变量a是没有初始化的,堆内存str是没有初始化 的。但这个例子有点特殊,因为程序刚运行起来,很多东西是确定的,如果你想把它们当作随机数的种子是不行的,因为它们还不够随机。
#include <stdlib.h>
#include <string.h>
int g_count;
int main(int argc, char* argv[])
{
int a;
char* str = (char*)malloc(100);
return 0;
}
o 不清楚指针运算。
对于一些新手来说,指针常常让他们犯糊涂。
比如int *p = …; p+1等于(size_t)p + 1吗
老手自然清楚,新手可能就搞不清了。事实上, p+n 等于 (size_t)p + n * sizeof(*p)
指针是C/C++中最有力的武器,功能非常强大,无论是变量指针还是函数指针,都应该非常熟练的掌握。只要有不确定的地方,马上写个小程序验证一下。对每一个细节了然于胸,在编程时会省下不少时间。
o 结构的成员顺序变化引发的错误。
在初始化一个结构时,老手可能很少像新手那样老老实实的,一个成员一个成员的为结构初始化,而是采用快捷方式,如:
Struct s
{
int l;
char* p;
};
int main(int argc, char* argv[])
{
struct s s1 = {4, "abcd"};
return 0;
}
以上这种方式是非常危险的,原因在于你对结构的内存布局作了假设。如果这个结构是第三方提供的,他很可能调整结构中成员的相对位置。而这样的调整往 往不会在文档中说明,你自然很少去关注。如果调整的两个成员具有相同数据类型,编译时不会有任何警告,而程序的逻辑可能相距十万八千里了。
正确的初始化方法应该是(当然,一个成员一个成员的初始化也行):
struct s
{
int l;
char* p;
};
int main(int argc, char* argv[])
{
struct s s1 = {.l=4, .p = "abcd"};
return 0;
}
(有的编译器可能不支持新标准)
o 结构的大小变化引发的错误。
我们看看下面这个例子:
struct base
{
int n;
};
struct s
{
struct base b;
int m;
};
在OOP中,我们可以认为第二个结构继承了第一结构,这有什么问题吗?当然没有,这是C语言中实现继承的基本手法。
现在假设第一个结构是第三方提供的,第二个结构是你自己的。第三方提供的库是以DLL方式分发的,DLL最大好处在于可以独立替换。但随着软件的进化,问题可能就来了。
当第三方在第一个结构中增加了一个新的成员int k;,编译好后把DLL给你,你直接把它给了客户了,让他们替换掉老版本。程序加载时不会有任何问题,在运行逻辑可能完全改变!原因是两个结构的内存布局重叠了。
解决这类错误的唯一办法就是重新编译全部代码。由此看来,动态库并不见得可以动态替换,如果你想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建议你阅读《COM本质论》。
o 分配/释放不配对。
大家都知道malloc要和free配对使用,new要和delete/delete[]配对使用,重载了类new操作,应该同时重载类的delete/delete[]操作。这些都是书上反复强调过的,除非当时晕了头,一般不会犯这样的低级错误。
而有时候我们却被蒙在鼓里,两个代码看起来都是调用的free函数,实际上却调用了不同的实现。比如在Win32下,调试版与发布版,单线程与多线 程是不同的运行时库,不同的运行时库使用的是不同的内存管理器。一不小心链接错了库,那你就麻烦了。程序可能动则崩溃,原因在于在一个内存管理器中分配的 内存,在另外一个内存管理器中释放时就会出现问题。
o 返回指向临时变量的指针
大家都知道,栈里面的变量都是临时的。当前函数执行完成时,相关的临时变量和参数都被清除了。不能把指向这些临时变量的指针返回给调用者,这样的指针指向的数据是随机的,会给程序造成不可预料的后果。
下面是个错误的例子:
char* get_str(void)
{
char str[] = {"abcd"};
return str;
}
int main(int argc, char* argv[])
{
char* p = get_str();
printf("%s/n", p);
return 0;
}
下面这个例子没有问题,大家知道为什么吗?
char* get_str(void)
{
char* str = {"abcd"};
return str;
}
int main(int argc, char* argv[])
{
char* p = get_str();
printf("%s/n", p);
return 0;
}
"Hello world"作为静态字符串实际上存储在数据区,但写程序的人不知道这个地址,而程序本身知道。当某一函数以
{ char p[] = "Hello world"; ...}
方式使用此静态字符串时,实际上相当于:
char p[12];
strcpy(p, "Hello world");
....
p[12]是在栈里临时分配的。虽然p指向的内容是"Hello world", 但是这是复制品,不是原件。当函数结束,char p[]就被程序回收了,所以p[]的内容就不再是"Hello world"了。
但如果以char *p="Hello world"的方式使用,p指向的是静态字符串存储的位置,也就是说指向"Hello world"的原件,当然没有问题了。
如果想坚持用char p[]而不使用char *p, 有效方法必须是:
{
static char p[]="Hello world";
return p;
}
原因我想很清楚了。static char []是静态的,存储在数据区。
o 试图修改常量
在函数参数前加上const修饰符,只是给编译器做类型检查用的,编译器禁止修改这样的变量。但这并不是强制的,你完全可以用强制类型转换绕过去,一般也不会出什么错。
而全局常量和字符串,用强制类型转换绕过去,运行时仍然会出错。原因在于它们是放在.rodata里面的,而.rodata内存页面是不能修改的。试图对它们修改,会引发内存错误。
下面这个程序在运行时会出错:
int main(int argc, char* argv[])
{
char* p = "abcd";
*p = '1';
return 0;
}
o 误解传值与传引用
在C/C++中,参数默认传递方式是传值的,即在参数入栈时被拷贝一份。在函数里修改这些参数,不会影响外面的调用者。如:
#include <stdlib.h>
#include <stdio.h>
void get_str(char* p)
{
p = malloc(sizeof("abcd"));
strcpy(p, "abcd");
return;
}
int main(int argc, char* argv[])
{
char* p = NULL;
get_str(p);
printf("p=%p/n", p);
return 0;
}
在main函数里,p的值仍然是空值。当然在函数里修改指针指向的内容是可以的。
o 重名符号。
无论是函数名还是变量名,如果在不同的作用范围内重名,自然没有问题。但如果两个符号的作用域有交集,如全局变量和局部变量,全局变量与全局变量之 间,重名的现象一定要坚决避免。gcc有一些隐式规则来决定处理同名变量的方式,编译时可能没有任何警告和错误,但结果通常并非你所期望的。
下面例子编译时就没有警告:
t.c
#include <stdlib.h>
#include <stdio.h>
int count = 0;
int get_count(void)
{
return count;
}
main.c
#include <stdio.h>
extern int get_count(void);
int count;
int main(int argc, char* argv[])
{
count = 10;
printf("get_count=%d/n", get_count());
return 0;
}
如果把main.c中的int count;修改为int count = 0;,gcc就会编辑出错,说multiple definition of `count’。它的隐式规则比较奇妙吧,所以还是不要依赖它为好。
o 栈溢出。
我们在前面关于堆栈的一节讲过,在PC上,普通线程的栈空间也有十几M,通常够用了,定义大一点的临时变量不会有什么问题。
而在一些嵌入式中,线程的栈空间可能只5K大小,甚至小到只有256个字节。在这样的平台中,栈溢出是最常用的错误之一。在编程时应该清楚自己平台的限制,避免栈溢出的可能。
o 误用sizeof。
尽管C/C++通常是按值传递参数,而数组则是例外,在传递数组参数时,数组退化为指针(即按引用传递),用sizeof是无法取得数组的大小的。
从下面这个例子可以看出:
void test(char str[20])
{
printf("%s:size=%d/n", __func__, sizeof(str));
}
int main(int argc, char* argv[])
{
char str[20] = {0};
test(str);
printf("%s:size=%d/n", __func__, sizeof(str));
return 0;
}
[root@localhost mm]# ./t.exe
test:size=4
main:size=20
o 字节对齐。
字节对齐主要目的是提高内存访问的效率。但在有的平台(如arm7)上,就不光是效率问题了,如果不对齐,得到的数据是错误的。
所幸的是,大多数情况下,编译会保证全局变量和临时变量按正确的方式对齐。内存管理器会保证动态内存按正确的方式对齐。要注意的是,在不同类型的变量之间转换时要小心,如把char*强制转换为int*时,要格外小心。
另外,字节对齐也会造成结构大小的变化,在程序内部用sizeof来取得结构的大小,这就足够了。若数据要在不同的机器间传递时,在通信协议中要规定对齐的方式,避免对齐方式不一致引发的问题。
o 字节顺序。
字节顺序历来是设计跨平台软件时头疼的问题。字节顺序是关于数据在物理内存中的布局的问题,最常见的字节顺序有两种:大端模式与小端模式。
大端模式是高位字节数据存放在低地址处,低位字节数据存放在高地址处。
小端模式指低位字节数据存放在内存低地址处,高位字节数据存放在内存高地址处;
在普通软件中,字节顺序问题并不引人注目。而在开发与网络通信和数据交换有关的软件时,字节顺序问题就要特殊注意了。
o 多线程共享变量没有用valotile修饰。
关键字valotile的作用是告诉编译器,不要把变量优化到寄存器里。在开发多线程并发的软件时,如果这些线程共享一些全局变量,这些全局变量最好用valotile修饰。这样可以避免因为编译器优化而引起的错误,这样的错误非常难查。
o 忘记函数的返回值
函数需要返回值,如果你忘记return语句,它仍然会返回一个值,因为在i386上,EAX用来保存返回值,如果没有明确返回,EAX最后的内容被返回,所以EAX的内容是随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