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概述:
定义一个用于创建对象的接口,让子类决定实例化哪一个类。工厂方法使一个类的实例化延迟到子类。
2. 模式中的角色
2.1 抽象工厂(Creator):这个抽象类(或接口)声明一个创建对象的工厂方法,用来返回一个Product类型的对象。
2.2 具体工厂(ConcreteCreator):重定义工厂方法,返回一个具体的Concrete Product实例。
2.3 抽象产品(Product):定义工厂方法所创建的对象。
2.4 具体产品(ConcreteProduct): 具体产品,继承自Product抽象类。
3. 模式解读
3.1 工厂方法模式的一般化类图
3.2 工厂方法模式的代码实现
步骤1: 创建抽象工厂类,定义具体工厂的公共接口
package com.hongmoshui.designMode.factory1; public abstract class Factory { public abstract Product Manufacture(); }
步骤2: 创建抽象产品类 ,定义具体产品的公共接口
package com.hongmoshui.designMode.factory1; abstract class Product { public abstract void Show(); }
步骤3: 创建具体产品类(继承抽象产品类), 定义生产的具体产品
package com.hongmoshui.designMode.factory1; //具体产品A类 class ProductA extends Product { @Override public void Show() { System.out.println("生产出了产品A"); } } // 具体产品B类 class ProductB extends Product { @Override public void Show() { System.out.println("生产出了产品B"); } }
步骤4:创建具体工厂类(继承抽象工厂类),定义创建对应具体产品实例的方法
package com.hongmoshui.designMode.factory1; //工厂A类 - 生产A类产品 class FactoryA extends Factory { @Override public Product Manufacture() { return new ProductA(); } } // 工厂B类 - 生产B类产品 class FactoryB extends Factory { @Override public Product Manufacture() { return new ProductB(); } }
步骤5:外界通过调用具体工厂类的方法,从而创建不同具体产品类的实例
package com.hongmoshui.designMode.factory1; //生产工作流程 public class FactoryPattern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 客户要产品A FactoryA mFactoryA = new FactoryA(); mFactoryA.Manufacture().Show(); // 客户要产品B FactoryB mFactoryB = new FactoryB(); mFactoryB.Manufacture().Show(); } }
4. 模式总结
4.1 优点:
工厂方法去除了条件分支(解除了工厂类与分支的耦合),解决了简单工厂对修改开放的问题。
4.2 缺点:
工厂方法模式实现时,客户端需要决定实例化哪个工厂来实现对具体产品的构建,选择判断依然存在,也就是说,工厂方法模式将简单工厂的逻辑判断交给客户端去处理。
对简单工厂模式来说,增加功能是要修改工厂类的;但对工厂方法模式,修改的是客户端。
4.3 使用场景:
对于某个产品,调用者清楚地知道应该使用哪个具体工厂服务,实例化该具体工厂,生产出具体的产品来。
子类的数量不固定,随时可能有新的功能子类出现
原文链接:https://www.cnblogs.com/wangjq/archive/2012/07/02/25586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