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经典假设检验理论记录一二


           大数据环境下的假设检验问题比较复杂,目前还未详细深入了解,但其思想还是源于经典假设检验理论,故在此先对经典假设检验理论记录一二。

        1.假设检验方法的作用

           实际问题中很多时候需要通过样本去作推断,由于样本带有随机性,基于我们对总体的认知,有时并不确定该推断是否可信(或者说可靠),或者说偏差的程度如何,此时就可以用到假设检验方法,在我们认知范围内去判断该推断是否可信(或可靠)、偏差程度。之前看到过一段话,说假设检验方法背后的哲学思想是:“肯定一件事情有时候是很难的,但是否定一件事情就容易得多”(挺有意思的一句话,就像人们常说的“一世清明毁于一旦”啥的),该思想在概率论中,即为“小概率事件理论”。假设检验的实施过程就是利用小概率事件理论去判断推断是否可信。

        2.假设检验问题的一般处理步骤

         (1)   明确要处理的问题,问题的回答只能是“是”或者“否”

         (2)   设计适当的观察或试验以取得样本X,X的概率分布必须与所提的问题有一定联系

         (3)   把问题的一种回答(例如“是”)作为一个命题,将该命题转化到样本X的分布上,这样即得到关于后者的一个等价命题 ,称为假设

         (4)   依据样本X的具体值,按照一定的规则,作为接受或否定假设的决定(即检验过程)

        3.检验方法       

           当提出合适的假设后,接下来的工作主要是如何去检验提出的假设。检验的方法有很多种,每种方法一般都是针对某一方面问题而针对性提出的,下面介绍几种比较重要的检验方法。

         3.1 拟合优度检验

           拟合优度检验方法是K.Pearson提出的。K.Pearson认为统计的任务是对未来进行预测,故需要得到样本数据的统计模型,也即是一条分布曲线,所以他提出了矩估计法来确定这样一条分布曲线,但是得到的分布曲线对样本的拟合程度该如何判断呢?为此K.Pearson引进了一个统计量——chi ^{2}统计量k,k=k(X_{1},...X_{n};F),统计量k反映样本X_{1},...X_{n}与所拟合的分布曲线F间的偏离,k越小,拟合程度越好,反之亦然。从一组样本中,可以计算出统计量k的值 k_{0},也许k_{0}会很小,总体上觉得拟合程度不错,但是还是存在这样一个问题:统计量k的值取到 k_{0} 这样的程度,可以认为拟合程度比较好、可以认为样本X_{1},...X_{n}是来自于分布曲线F中吗?为了解决这个问题,K.Pearson证明了一个极限定理,通过该定理可以计算出概率P(kgeqslant k_{0}),该定理为

       定理:若样本X_{1},...X_{n}是来自于分布曲线F,则当样本大小n
ightarrow infty时,统计量k的分布收敛于chi ^{2}_{r-1},即自由度为r-1的chi ^{2}分布。

           至此为止,文中还未引入统计量k的定义,这个后面再引入。P(kgeqslant k_{0})越大(小),则表明产生像k_{0}这么大(小)的值的概率越大(小),因此k_{0}的出现并不稀奇(比较稀奇),基于此,可以做出如下假设:

                                                             H:样本X_{1},...X_{n}是从具有分布F的总体中抽样得到

           检验时,指定阈值alpha,若P(kgeqslant k_{0})geq alpha,则否定H;若P(kgeqslant k_{0})< alpha,则接受H。现在开始引入统计量k,文中只讨论总体分布曲线F完全已知的情况,对分布确定、带有参数的情况不予讨论,感兴趣的同学可以自行进一步研究。当样本X为一维时,X只取有限个不同值a_{1},a_{2},,,a_{r},理论分布F集中在a_{i} 的概率为p_{i},则对于以上的假设可以这样提

                                                                            H:P(X=a_{i})=p_{i}

           记v_{i}X_{1},...X_{n}中等于a_{i}的个数,称为观察频数,np_{i}称为理论频数,可知

                                                                                     {sum_{i=1}^{r}}v_{i}=n

          则统计量k定义如下

                                                             k=k(X_{1},,,X_{n};F)=sum_{I=1}^{r}frac{(v_{i}-np_{i})^{2}}{np_{i}}

          当样本X的取值为一维连续值时,则可以将X的取值空间划分为m个连续、互不相交的空间,也即是将其取值范围离散化,之后便可用上述统计量k的定义形式;当样本X为多维数据(离散取值或连续取值)时,也可以按照上述思路引入统计量k,具体过程此处不详述。

         3.2  显著性检验

           显著性检验是Fisher提出的,从字面上理解,该检验最终需要通过结果的显著性程度(概率)去决定是否接受假设。现在通过一个例子来了解显著性检验的思想。 

           为比较A、B两种施肥方法那种更优,选择15块大小近似的地,把每块地分成大小、形状一样的两小块,随机的将一块用A施肥方法,另外一块用B施肥方法,各小块的产量如下  

                                                      

           现做出假设   

                                                                                 H: 施肥方法A与B的效果一样

            由上表的产量结果,可以计算出  sum (A-B)=314 ,由于每块地中的两小块是随机分给A和B的,基于提出的假设,上表中得到的产量差也可能是由于两小块地间的差别导致,因此(A-B)的结果可能会反过来,故  sum (A-B)的计算结果应该有2^{15}种可能,即

                                                                 pm (49)pm (-67)pm (8)...pm (60)pm (48)

           计算得到的314只是2^{15}种结果中的一种,当施肥方法A与B间效果差别较大时,绝对值left | sum (A-B) 
ight |应该取较大值,为此将2^{15}种结果按绝对值大小从大到小排列,在假设H成立的前提下,每个值出现的概率都是2^{-15},而在本例中所有left | sum (A-B) 
ight |geq 314结果出现的概率p< 0.0001,这个概率非常小,即便在alpha =0.0001的显著性水平下,我们也有理由否定假设H,由于本次观察的结果sum (A-B)> 0,因此认为施肥方法A的效果优于B。

            通过该例,可以将显著性检验的一般过程概括如下

           (1)  明确一个命题(假设)H

           (2)  设计一个试验观察与假设相关的变量X,当假设H成立时,X要有明确、已知的分布

           (3)  根据假设H和X的具体内容,对X可能出现的值排序,使越靠前的值对提出的假设H越不利

           (4)  记x为实际观察到的X值,计算x及x更靠前的值出现的概率和 p_{x}p_{x} 越小,则对假设H越不利。

           (5)  依据选择的显著性水平alpha来决定是否接受假设H

         3.3  似然比检验

           似然比检验是J.Neyman和E.S.Pearson提出一种检验方法,这是一种基于直观想法的检验方法。在说明似然比检验方法前,先介绍一下二人在假设检验问题上提出的一系列理论,合称为Neyman-Pearson理论(简称NP理论)。

           (1) 问题的提法,原假设与对立假设

           设有样本X,取值于样本空间vartheta,只知道X的分布属于一个分布族left { F_{	heta }|	hetainTheta 
ight }。设Theta _{H}Theta的一个非空子集,则命题H:	heta in Theta _{H}称为一个假设原假设,也成为零假设,命题H的确切含义为:存在一个	heta in Theta _{H},使X的分布为F_{	heta _{0}}。记Theta _{K}=Theta -Theta _{H},则命题K:	heta in Theta _{K}称为H的对立假设,表述

                                                                                         H:	heta in Theta _{H}leftrightarrow K:	heta in Theta _{K}              

    称为一个假设检验问题。注意此处,在提出原假设H​后,也明确的给出了其对立假设K​,而拟合优度检验、显著性检验理论出现较早,当时并未考虑对立假设的问题。正如在第二小节中提到的,问题的提出十分重要,在NP理论中,这一点更显得重要,不同的问题提出方式将得到完全不同的命题H​和K​。例如3.2节中例子,假设两小块地的土地条件足够均匀,但是由于某些随机因素的影响(如人工操作差别)可能导致两小块地间产量会有所区别,以c记由A与B的不同导致的产量差,第i小块地上观察到的A_{i}-B_{i}=c_{i}+e_{i}​,e_{i}​为上述随机因素导致的误差。假定e_{i}​服从均值为0的正态分布,则样本X_{1},...,X_{n}​独立,各有分布N(c,sigma ^{2})​。原假设为H​:c=0,sigma > 0​任意,对立假设为K​:c
eq 0,sigma > 0​任意。由此可知,原假设和对立假设的提出很重要,要充分考虑和利用已知的背景知识。

          (2)  两类错误与功效函数

          在假设检验时,错误有两类:一是H​为真但被否定了,称为第一类错误(弃真),二是H​不为真但被接收了,称为第二类错误(采伪),假设检验过程犯错是不可避免的,但我们要尽量使犯错的概率减小,为此定义了功效函数,简单的说功效函数  eta _{varphi }(	heta )就是当样本分布参数等于	heta​时,假设H​被否定的概率。

          (3) 检验水平,限定第一类错误概率原则

          若检验函数varphi​犯第一类错误的概率总不超过alpha(不论	hetaTheta内取何值,总不超过alpha),则称alpha是检验varphi​的水平,而varphi​称为水平alpha的检验。通过这个定义,明确了通常所说的检验水平的具体含义。

          现在开始介绍似然比检验。设样本X有概率函数f(x,	heta )(	heta in Theta )Theta _{H}Theta的一个非空子集,考虑本小节中提出的假设问题,可构造统计量

                                                                                  LR(x)=frac{underset{	heta in Theta }{sup}f(x,	heta )}{underset{	heta in Theta_{H} }{sup}f(x,	heta )}                                          (1)

          称为关于该检验问题的似然比。对于统计量LR(x)可以这样理解:基于NP理论中假设的提出方式,由于	heta肯定是属于其取值空间Theta的,也可以认为	heta最大似然估计是接近其真实值的,那么当LR(x)值越大时,表明在得到样本X时,	heta in Theta _{H}的可能性越小,此时更倾向于否定假设。有了统计量LR(x)后,定义如下检验函数varphi (x)

                                                                                 varphi (x)=left{egin{matrix}1,\, \, LR(x)>C & \ gamma ,\, LR(x)=C & \ 0,\, LR(x)<C & end{matrix}
ight.                                     (2)

          当varphi (x)=1,否定假设,当varphi (x)=0时接收假设。至此为止,似然比检验的基本思路已经明了,但是还未说明如何去确定这样一个C值。C值的确定根据具体应用中样本X的概率函数f(x,	heta )确定,下面举个例子来说明似然比检验的过程

               设 X_{1},...,X_{n}sim N(	heta ,1),H:	heta =	heta _{0}leftrightarrow K:	heta 
eq 	heta _{0}	heta _{0}给定,有

                                                              f(x_{1},...,x_{n},	heta )=(2pi )^{-n/2}exp[\, -frac{1}{2}sum_{i=1}^{n}(x_{i}-	heta )^{2}\, ]

              依据极大似然估计方法,可以得到

                                                                     underset{	hetain Theta _{H}}{sup}f(x_{1},...,x_{n},	heta )=f(x_{1},...,x_{n},	heta_{0} )      

                                                                                                      =(2pi )^{-n/2}exp[\, -frac{1}{2}sum_{i=1}^{n}(x_{i}-	heta_{0} )^{2}\, ]

                                                                      underset{	hetain Theta}{sup}f(x_{1},...,x_{n},	heta )=(2pi )^{-n/2}exp[\,-frac{1}{2}sum_{i=1}^{n}(x_{i}-ar{x})^{2} \, ]

            这里

                                                                                     ar{x}=frac{1}{n}sum_{i=1}^{n}x_{i} 

          对于正态分布函数,其均值的极大似然估计即为ar{x}, 则统计量LR(x)计算为

                                                                     LR(x_{1},...x_{n})=exp[\, \, frac{1}{2}(ar{x}-	heta _{0})^{2}\, \, ]                        

          可以看出LR(x_{1},...,x_{n})|ar{x}-	heta _{0}| 的严格增加函数,因此对于我们的假设H有否定域|ar{x}-	heta _{0}|>C,注意此处C值与公式(1)中C值虽然代号相同,但指的不是同一个值,当然这个也不重要。依据ar{x}的定义,有

                                                                                    ar{x}sim N(	heta ,frac{1}{n})

                                                                                   frac{ar{x}-	heta _{0}}{sqrt{n}}sim N(0,1)                                               (3)

          此时ar{x}的分布为连续分布,公式(1)中检验函数varphi (x)取 gamma 那一行没有必要。C值需要依据检验水平来确定,若取水平alpha,则依据式(3)

                                                                                    C=mu _{alpha }/sqrt{n}

          

          

       4.小结

          以上内容简单的介绍了假设检验方法的作用及一般步骤,并介绍了几种常见的检验方法,其中还顺便提到了NP理论。可以看到,假设检验过程比较重要的是采用何种检验方法,除了以上介绍的几种检验方法,其它重要的检验方法还有正态分布均值检验中用到的t检验、正态分布方差检验中用到的F检验(二者都是基于似然比检验方法展开的),它们分别构造了T统计量和F统计量,依据这两个统计量的概率分布和检验水平来检验假设是否可接受。  

        

         

           

          

          

            


         

          

            

  • 相关阅读:
    查看Linux 系统串口信息
    解决:Web server failed to start. Port XXX was already in use
    SpringBoot集成WebSocket长连接实际应用详解
    EMQTT安装与使用
    mysql 分组查每组里创建时间最大的那条数据
    前端 获取本地时间,ios兼容
    SpringBoot:访问Mysql报错message from server: "Host 'XXXX' is blocked because of many connection errors
    Doker:dockercompose安装与操作
    Docker:docker安装操作InfluxDB时序数据库
    ASP.NET Core gRPC服务基础小例子
  • 原文地址:https://www.cnblogs.com/hgz-dm/p/10885956.html
Copyright © 2020-2023  润新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