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个人作业——软件工程实践总结&个人技术博客


    这个作业属于哪个课程 2020春|S班 (福州大学)
    这个作业要求在哪里 个人作业——软件工程实践总结&个人技术博客
    这个作业的目标 软件工程实践总结&个人技术博客
    作业正文 在这
    其他参考文献 《构建之法》

    一、回望

    1.对比开篇博客你对课程目标和期待,“希望通过实践锻炼,增强软件工程专业的能力和就业竞争力”,对比目前的所学所练所得,在哪些方面达到了你的期待和目标,哪些方面还存在哪些不足,为什么?

    • 专业能力有所提升,团队协作沟通方面达到了期待,通过多次的团队合作经历,让我的各方面能力得到提升,体会到团队合作时,队友间的沟通协作的重要性。
    • 由于团队项目需要学习了新的技术,在短时间内消化一门新的技术,所以对于新的技术可能不会了解的特别透彻。希望在之后的学习生涯中可以多接触到这些技术,提升个人能力。

    2.你在第一次作业的个人简历中描述了这门课程结束后,你预期你将增长的能力、技术、技能,并绘制了学习路线图。对比当前你的所学所得,你达到了当时的预期值吗?

    • 并没有完全达到,但是有挺大的提升。整个系列作业完成过程中有使用到以前学的web的知识,也有学新的框架,我认为个人能力是有提升的。团队中的负责部分也是前端,和第一次作业描述的个人路线相符合。然后在团队中还负责博客编写,ppt制作这些部分,在团队沟通能力上也有提升。

    3.哪一次作业让你印象最深刻?为什么?

    • 寒假作业2。当时因为一些bug导致程序无法运行,在修改bug的过程中又因为操作失误导致代码出现问题,人都懵了……后来就通宵赶工,才按时把作业完成了T-T。

    4.在课程问卷中,我们统计了你在课程上花费的精力和提升;现在请你再次将这些数据罗列出来,作为个人的记录。包括以下内容:
    统计一下,你在这门软件工程实践中,一共完成了多少行的代码

    • 3000+行

    软工实践的各次作业分别花了多少时间?(做一个列表)

    作业 花费时间
    软工实践寒假作业(1/2) 6h
    软工实践寒假作业(2/2) 68h
    结对第一次—疫情统计可视化(原型设计) 10h
    团队作业第一次—团队展示和项目展示 4h
    结对第二次作业——某次疫情统计可视化的实现 36h
    团队作业第二次——团队Github实战训练 8h
    团队作业第三次—项目需求分析 8h
    团队作业第四次—项目系统设计与数据库设计 10h
    个人作业——软件评测 8h
    团队作业第五次——站立式会议+alpha冲刺 70h
    团队作业第六次——beta冲刺+事后诸葛亮 43h
    个人作业——软件工程实践总结&个人技术博客 8h

    累计花了多少个小时在软工实践上?平均每周花多少个小时?

    • 大约279h,按20周来算,平均每周14h左右

    学习和使用的新软件;

    • Github Desktop,Axure RP,Idea,HBuilderX。

    学习和使用的新工具;

    • github。

    学习和掌握的新语言、新平台;

    • Vue.js,springboot。

    学习和掌握的新方法;

    • 单元测试,燃尽图制作。

    工程能力的提升;

    • 学习能力,找bug能力,阅读和编写文档能力。

    团队合作上的提升;

    • 沟通能力,团队协作能力。

    其他方面的提升;

    • 博客编写,ppt制作能力。

    二、团队总结

    1.你是组员还是组长?你觉得你自己在哪些地方做得好?你觉得自己还有什么可以改进的地方,具体可以怎么改进?

    • 组员。在任务交接、团队沟通协调方面做的比较好吧。改进的地方是提升自己的个人能力。具体操作可以多实践,学习新的技术,来适应项目需求。

    2.你觉得你的组长(组员们)在哪些地方做得好?你觉得ta(ta们)还有什么可以进一步提升的地方,有什么具体的建议吗?

    • 组长在分配任务和规划方面做的不错,组员们大家的沟通也很好,有问题都及时提出,在群里大家也积极解决问题。因为我们是合作完成一个项目,所以在项目整合上有时会遇到问题,比如在github上传代码后程序无法运行、代码覆盖等问题。虽然最终都想办法解决了,但是如果大家经验更丰富的话可能就会少一些问题。

    3.《构建之法》上说团队的发展有几个阶段,你的团队都经历过么,最后到达了“创造”阶段了么?(参考《构建执法》第17章 人、绩效和职业道德)

    • 团队的发展有萌芽、磨合、规范和创造阶段。我们组经历了萌芽、磨合阶段,规范阶段,没有达到创造阶段。

    4.从开发的角度,你在团队中担任了什么角色?你是否完成了该角色的任务?现在你觉得你适合该角色吗?

    • 前端开发的角色,以及负责文档部分。完成了。我觉得适合,我本身就偏向于选择前端开发,刚好本次团队活动中也分到了前端部分。然后对于文档部分,我觉得女生比较细心,也比较有耐心,在组员的沟通协调方面比较适合。收集信息发布文档

    三、人月神话

    1、怎样证明你学会了软件工程?以下要求你们的团队达到了哪几个?请在随笔中用数据证明上述内容或侧重选择之一。
    (1)研发出符合用户需求的软件
    必须公开发布,有实际的用户,一定的用户量和持续使用量 (3 天后能保持10 - 100个用户);而不是: 做没有用户使用的软件
    (2)通过一系列工具,流程,团队合作,能够在预计的时间内发布 “足够好” 的软件
    有项目规划/需求/设计/实现/发布/维护,有定时的进度发布 ; 而不是: 通过临时熬夜,胡乱拼凑,大牛一人代劳,延迟交付等方式糊弄
    (3)并且通过数据展现软件是可以维护和继续发展的。
    而不是 找不到源代码,代码无文档,代码不能编译,没有task/bug 等项目的发展资料

    • 关于问题(1),我们团队的项目已经公开发布了,并且在最后一次答辩时投入使用啦。 关于问题(2),我们小组的团队分工都是在项目开始前就分好的,也规划了每日进度,并且每天及时发布当天的冲刺进度报告。通过github来完成团队项目,进度也按照计划正常进行。 关于问题(3),组员们都可以在自己的电脑上运行我们组的项目,然后有独立的一份接口文档供接口人员修改,更加方便,也提高修改效率。

    2、写下属于你自己的人月神话——个人或结对或团队项目实践中的经验总结+实例/例证结合的分析,字数不限,开放命题,可以使用你自己喜欢的方式表达

    • 说一说团队项目实践吧,在整个过程中发现团队的沟通非常重要。由于本课程有两个班,隔壁班进度稍稍快了几天,我的好友是隔壁班的,他们的组就会先开始团队合作。然后我在我们组的合作中就是会看到群里几乎每天都有99+的信息,沟通无障碍,但是好友的那组就比较少沟通,他们前后端分开各自完成,交流也很少,导致有些需要前后端沟通合作协调完成的一些部分,比如接口啊,就会比较难处理。而反观我们组,在开始前就规划了前后端交接时需要的数据,当我们前后端进行整合的时候也会及时的交流沟通,问题就会少很多,感觉效率就高了不少。然后沟通多的话,大家有什么想法及时提出,也比任务快完成时再提出来的好很多。

    四、建议

    对下一届同学的建议,或者对于开学初的你,对于大一的你,你有什么建议和想要告知的呢?请写下你对后来人的期许。
    1.对于下一届同学,或者大一的同学,你想说:

    • 多写代码,找bug并改掉它。
    • 可以多参加实践还有和专业有关的比赛,应该会很有帮助,积累经验。

    2.对于自己今后,你有哪些建言?

    • 坚定目标,继续努力

    3.对于助教工作,你有哪些建议?

    • 经过一个学期的课程,老师和助教们辛苦啦!对于助教的工作没有什么建议,都还挺不错的。

    4.对于软工实践课程,你有哪些建议?对于软工实践课程的上课形式和内容,你有什么具体的意见和建议?在哪儿需要强化或者剔除?

    • 也许可以把这门课安排在大三上,因为这门实践课需要学习的时间比较多,完成作业需要的时间也比较多,感觉大三上本专业能空出来的时间会更多。而且大三下开放的专业选修课比较多,大家为了把学分修满可能会选比较多的专业选修课,这样时间就会排得很满,可能对于个人提升方面就没有时间充裕的情况下来得好~
    • 其他都很棒呀!

    五、个人技术总结

    个人技术总结
    概述:Vue.js 入门,如何安装使用并搭好前端环境。

  • 相关阅读:
    《JS权威指南学习总结--3.8类型转换》
    php基础-1
    django的url分配和url捕获参数
    Django项目的创建和设计模式
    1.Tensorflow的基本概念:
    linux下安装pycharm
    url参数和字典的相互转化
    MySQL数据库一
    利用伪装文件夹实现对文件的加密-当然如果你懂,这是很好破解的,只是障眼法而已
    数组有N+M个数字, 数字的范围为1 ... N, 打印重复的元素, 要求O(M + N), 不可以用额外的空间
  • 原文地址:https://www.cnblogs.com/hey-qzai/p/13191438.html
Copyright © 2020-2023  润新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