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导者应具备什么素质,建议可以看下《领导力必读12篇》,这本书很好,对领导能力的提升有帮助。
最近看过一个分享,简单说领导需要四个方面的能力,简称“德、才、利、气”。
德:优秀的品德操守,可以吸引优秀的人在你身边;
才:才华本领,跟着你可以学到东西;
利:利益好处,提供社会意义上的物质财富;
气:气魄目标,规划能力强,会设定引领目标;
四项里面满足一项,就可以带团队了,一项都没有团队人心会散。
此外,好领导不等于要做好人,这点你要分清。
好人的评判标准主要针对第一项“德”,德高者可以带团队,是做好领导的充分非必要条件。
“好人”,是就其作为一个普通人来说。只要他符合社会的公序良俗和道德标准,我们通常就可以把他算作好人。而“好领导”,则需要考察他对于其所领导组织的作用,以组织的兴衰成败来评判他是否算是个好领导。举例来说,做一个好人并不必须要有魄力,但做好领导就必须要有魄力。
齐桓公曾经向管仲坦承自己对于是否能做个好领导缺乏信心,因为自己有三个很大的毛病(寡人有大邪三)。
第一个毛病是喜欢打猎。经常跑出去打猎玩,有时候追捕猎物玩到天黑都还不肯回来。(不幸好畋,晦夜从禽不及,一)
第二个毛病是喜欢喝酒。经常夜以继日、通宵达旦的喝酒。(不幸好酒,日夜相继,二。)
第三个毛病是喜欢美色。君王好色,这原本也是天经地义,可是齐桓公连自己家里的姐妹也下手。(寡人有污行,不幸好色,姊妹有未嫁者,三。)
如果你是管仲,听到齐桓公这样说,你心里怎么想?如果你是选民,候选人被爆料有这三大毛病,你会投他票吗?
管仲的回答是:你这三个毛病确实挺糟糕,但也没什么大不了的,也并不急着改正。对于做领导的人来说,最关键的是要有爱心有智慧。如果领导者缺乏爱心,就会失去民众的支持。如果领导者缺乏智慧,就无法达成目标。(管仲曰:恶则恶矣,非其急也。人君惟不爱与不敏,不可耳。不爱则亡众,不敏则不及事。 )
你现在搞清楚状况了吗?就道德品质而言,马英九是好人,齐桓公不是。就领导素质而言,齐桓公是好领导,马英九不是。
读者中有许多已经是领导,有许多现在还不是领导,但将来会做领导。你们大概都听说过,做领导首要是用人。那么,怎样才算会用人呢?
用人的第一步在于发现人才。任何组织都不会缺乏人才,凡是人才匮乏的组织,问题一定出在领导。正如韩愈说:“世有伯乐,然而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发现人才之后就要重用人才。将人才拔擢到重要岗位上,就意味着把原来重要岗位上的人替下,这需要胆识,需要勇气,需要承担。汉文帝明知道贾谊是个人才,却终究未能重用他,以至于贾谊最终郁郁而终。
重用人才之外还要适用人才。人才都是有优缺点、强弱项的。领导需要对此深刻了解,将他放到最合适的岗位上。诸葛亮确实重用了马谡,可是马谡本来是出谋划策的智囊型人才,诸葛亮却在关键时刻舍弃经验丰富的沙场老将不用,而让马谡领兵驻守街亭,结果误了大事也害了马谡。
适用人才之后还要支持人才。人才来到新岗位后,可能存在经验不够丰富,资源不够充沛,人脉不够顺畅等问题。这时就需要领导给予强力支持,否则任由人才孤苦打拼,可能最终耽误了工作,连累了人才,也有损自己的威望。譬如汉景帝任用晁错主持削藩,却始终未能得到朝中文武的支持。结果搞出了个“七国之乱”,晁错本人也被腰斩。
支持人才之后还要保护人才。当人才在你的支持下做出成绩后,就一定有人或出于成见、或处于嫉妒来打击人才,这时候领导必须保护好人才,不但让他能够在岗位上继续做下去,还要保证他的能力发挥不受到影响。譬如屈原被楚怀王提拔并有不错政绩后遭到旧贵族的挑拨陷害,最终被流放。
保护人才之后还要协调人才。组织内部持有不同观点和路线是很正常的。反对优秀人才的人往往不但不是小人,而且同时也是优秀人才。领导者就应该设法让双方能够和谐共处,至少一方不给另一方使绊子。譬如北宋时变法的王安石是人才,反对王安石变法的司马光也是人才。可是宋神宗及之后的统治者没有处理好改革派和保守派之间协调关系,致使北宋最终在新旧党争中灭亡。
协调人才后还要监督人才。人才在做出成绩后,可能会骄傲自满,可能会拉帮结派,可能会腐化堕落,甚至谋权夺位。领导者对这些都需要防患于未然,而不是把他惯出毛病后再杀。
监督人才之外还要培养人才。人才在这个岗位表现很好,应该设法交给他新的任务,这样既可以让他继续成长,接触到新的思想,还可以为组织培养新的人才。很多组织的衰败通常都是曾经的优秀人才长期霸占特定岗位,以至于这些人才无法适应新时代的发展,而年轻人才又缺乏成长锻炼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