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项目流程图,详见http://www.cnblogs.com/along21/p/7435612.html
实验一:实现反向代理负载均衡且动静分离
1、环境准备:
机器名称 |
IP配置 |
服务角色 |
备注 |
nginx |
VIP:172.17.11.11
|
反向代理服务器 |
开启代理功能 设置监控,调度 |
rs01 |
RIP:172.17.22.22 |
后端服务器 |
stasic-srv 组 |
rs02 |
RIP:172.17.1.7 |
后端服务器 |
stasic-srv 组 |
rs01 |
RIP:172.17.77.77 |
后端服务器 |
defautl-srv 组 |
rs02 |
RIP:172.17.252.111 |
后端服务器 |
defautl-srv 组 |
2、下载编译安装tengine
原因:nginx自带的监控模式虽然能用,但是很不易理解;tengine的监控模式易设简单,且是在nginx的二次开发,和nginx差不多
(1)官网下载:http://tengine.taobao.org 还支持中文
yum -y groupinstall "development tools"
./configure --prefix=/usr/local/tengine 指定安装后的目录
3、设置代理服务器的配置文件
cp nginx.conf /usr/local/tengine/conf/ 若机器上本有nginx,可以把配置文件直接拷过来,没有也可自己设置
vim nginx.conf 全局段和 http段我就不设置了,默认就好
upstream lnmp-srv1 { server 172.17.22.22:80; server 172.17.1.7:80; check interval=3000 rise=2 fall=5 timeout=1000 type=http; check_http_send "HEAD / HTTP/1.0 "; check_http_expect_alive http_2xx http_3xx; } upstream lnmp-srv2 { server 172.17.77.77:80; server 172.17.252.111:80; server 172.17.1.7:80; check interval=3000 rise=2 fall=5 timeout=1000 type=http; check_http_send "HEAD / HTTP/1.0 "; check_http_expect_alive http_2xx http_3xx; }
server { listen 80; location /stats { #设置监听页面 check_status; } location ~* .jpg|.png|.gif|.jpeg$ { proxy_pass http://static-srv; } location ~* .css|.js|.html|.xml$ { proxy_pass http://static-srv; } location / { proxy_pass http://default-srv; } }
4、启动tengine服务
① 去编译安装的路径开启服务
cd /usr/lib/systemd/system/nginx.service 添加修改,Centos 7
cd cd /etc/init.d/ Centos 6
5、开启后端的web服务
6、测试
(1)测试反向代理是否成功 http://172.17.11.11/ web页面访问成功
(2)测试状态页面 http://172.17.11.11/stats
把静态页面的后端server组的服务宕机,发现没有静态的东西了
实验二:nginx实现缓存功能
缓存的最根本的目的是为了提高网站性能, 减轻频繁访问数据 , 而给数据库带来的压力 。 合理的缓存 , 还会减轻程序运算时 , 对CPU 带来的压力。在计算机现代结构中, 操作内存中的数据比操作存放在硬盘上的数据是要快N 个数量级的 , 操作简单的文本结构的数据 , 比操作数据库中的数据快N 个数量级 。
例如: 每次用户访问网站, 都必须从数据库读取网站的标题, 每读一次需要15 毫秒的时间, 如果有100 个用户( 先不考虑同一时间访问), 每小时访问10 次, 那么就需要读取数据库1000 次, 需要时间15000 毫秒. 如果把页面直接变成页面缓存,则每次访问就不需要去数据库读取,大大提升了网站性能。
原理:
缓存数据分为两部分( 索引, 数据):
① 存储数据的索引 ,存放在内存中;
② 存储缓存数据,存放在磁盘空间中;
分析:如建立a.jpg的缓存,把它的uri作为索引放在内存中,实际图片数据放在磁盘空间中;缓存会有很多,所以索引存放的目录需分层级,把uri做hash运算,换算成16位进制,取最后一个数作为一级目录的名称[0-f];二级目录可以用随机最后第2,3位数作为名称[00-ff];三级目录以此类推...
1、环境准备:同上实验,实验结构图如下:
2、设置代理服务器的配置文件
proxy_cache_path /data/cache levels=1:2:2 keys_zone=proxycache:10m inactive=120s max_size=1g
分析:定义一个缓存,路径在/data/cache 下;三级目录,第一级[0-f]随机数字,第二、三级[00-ff]随机数字;定义缓存的名字proxycache,缓存大小10M;存活时间120s;在磁盘占用空间最大1G。
proxy_cache proxycache; #引用上面定义上的缓存空间,同一缓存空间可以在几个地方使 用 proxy_cache_key $request_uri; #对uri做hash运算 proxy_cache_valid 200 302 301 1h; #200、302、301响应码的响应内容的缓存1小时 proxy_cache_valid any 1m; #其它缓存1分
add_header Along-Cache "$upstream_cache_status form $server_addr"; #给请求响应增加一个头部信息,表示从服务器上返回的cache
3、测试:访问 http://172.17.11.11/
F12调试模式下,看到自己设置的特定头部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