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inux】MySQL配置


    安装环境/工具

       Linux( centOS 版)

      MySQL(MySQL-5.6.28-1.el7.x86_64.rpm-bundle.tar版)

    MySQL的目录结构

      安装已经说过了,这里不再说了(不明白的看前一张)

      安装完之后用得到一下目录

    1. 数据库目录 /var/lib/mysql/
    2. 配置文件  /usr/share/mysql   //mysql.server命令及配置文件
    3. 相关命令  /usr/bin                //mysql 的一些相关命令
    4. 启动脚本  /etc/rc.d/init.d/         //启动脚本文件mysql的(安装完成后默认开机启动mysql服务)

      其中MySQL默认的配置文件是:/etc/my.cnf

    配置文件my.cnf介绍

      basedir      = path          # 使用给定目录作为根目录(安装目录)。

      datadir      = path          # 从给定目录读取数据库文件。

      pid-file     = filename      # 为mysqld程序指定一个存放进程ID的文件(仅适用于UNIX/Linux系统); 

      log-error  = filename      #指定mysqld保存错误日志文件的位置。

      [mysqld]        

      character-set-server=utf8     #设置MySQL的字符编码      

      socket = /tmp/mysql.sock     # 为MySQL客户程序与服务器之间的本地通信指定一个套接字文件(Linux下默认是/var/lib/mysql/mysql.sock文件)

      port             = 3306      # 指定MySQL侦听的端口 

      key_buffer       = 384M      # key_buffer是用于索引块的缓冲区大小,增加它可得到更好处理的索引(对所有读和多重写)。

                    引块是缓冲的并且被所有的线程共享,  key_buffer的大小视内存大小而定。

      table_cache      = 512       # 为所有线程打开表的数量。增加该值能增加mysqld要求的文件描述符的数量。可以避免频繁的打开数据表产生的开销

      sort_buffer_size = 2M        # 每个需要进行排序的线程分配该大小的一个缓冲区。增加这值加速ORDER BY或GROUP BY操作。
                                   注意:该参数对应的分配内存是每连接独占!如果有100个连接,那么实际分配的总共排序缓冲区大小为100×6=600MB

      read_buffer_size = 2M        # 读查询操作所能使用的缓冲区大小。和sort_buffer_size一样,该参数对应的分配内存也是每连接独享。

      query_cache_size = 32M       # 指定MySQL查询结果缓冲区的大小

      read_rnd_buffer_size    = 8M # 改参数在使用行指针排序之后,随机读用的。

      myisam_sort_buffer_size =64M # MyISAM表发生变化时重新排序所需的缓冲

      thread_concurrency      = 8 # 最大并发线程数,取值为服务器逻辑CPU数量×2,如果CPU支持H.T超线程,再×2

      thread_cache            = 8 # #缓存可重用的线程数

      skip-locking                 # 避免MySQL的外部锁定,减少出错几率增强稳定性。 

      [mysqldump]

      max_allowed_packet      =16M # 服务器和客户端之间最大能发送的可能信息包 

      [myisamchk]

      key_buffer   = 256M

      sort_buffer = 256M

      read_buffer = 2M

      write_buffer = 2M 

     

  • 相关阅读:
    Spring Data MongoDB 一:入门篇(环境搭建、简单的CRUD操作)
    如何大幅提升web前端性能之看tengine在大公司架构实践
    SSM+redis整合(mybatis整合redis做二级缓存)
    Spring中报"Could not resolve placeholder"的解决方案(引入多个properties文件)
    Windows下安装Redis并注册为服务
    关于Local System/Local Service/Network Service账户
    在Windows下将Redis注册为本地服务
    Windows服务已经标记为删除
    SpringBoot集成MyBatis的分页插件PageHelper
    【Tomcat】Tomcat下设置项目为默认项目
  • 原文地址:https://www.cnblogs.com/h--d/p/5094019.html
Copyright © 2020-2023  润新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