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关于瀑布流的算法(转淘宝ued)


    1 多列浮动

    各列固定宽度,并且左浮动;

    一列中的数据块为一组,列中的每个数据块依次排列即可;

    更多数据加载时,需要分别插入到不同的列上;

    优点:

    布局简单,应该说没啥特别的难点;

    不用明确知道数据块高度,当数据块中有图片时,就不需要指定图片高度。

    缺点:

    列数固定,扩展不易,当浏览器窗口大小变化时,只能固定的x列,如果要添加一列,很难调整数据块的排列;

    滚动加载更多数据时,还要指定插入到第几列中,还是不方便。

    2 CSS3 

    指定容器的列个数,列间距,列中间边框,列宽度来实现

     1 #container {
     2         -webkit-column-count: 5;
     3         /*-webkit-column-gap: 10px;
     4         -webkit-column-rule: 5px solid #333;
     5         -webkit-column- 210px;*/
     6 
     7         -moz-column-count: 5;
     8         /*-moz-column-gap: 20px;
     9         -moz-column-rule: 5px solid #333;
    10         -moz-column- 210px;*/
    11 
    12         column-count: 5;
    13         /*column-gap: 10px;
    14         column-rule: 5px solid #333;
    15         column- 210px;*/
    16     }

    column-count 为列数; column-gap 为每列间隔距离; column-rule 为间隔边线大小; column-width 为每列宽度; 当只设置 column-width 时,浏览器窗口小于一列宽度时,列中内容自动隐藏; 当只设置 column-count 时,平均计算每列宽度,列内内容超出则隐藏; 都设了 column-count 和column-width,浏览器会根据 count 计算宽度和 width 比较,取大的那个值作为每列宽度,然后当窗口缩小时,width 的值为每列最小宽度。

    优点:

    直接 CSS 定义,最方便了;

    扩展方便,直接往容器里添加内容即可。

    缺点:

    • 只有高级浏览器中才能使用;
    • 还有一个缺点,他的数据块排列是从上到下排列到一定高度后,再把剩余元素依次添加到下一列,这个本质上就不一样了;
    • 鉴于这两个主要缺点,注定了该方法只能局限于高端浏览器,而且,更适合于文字多栏排列。

    3) 绝对定位。示例:KISSY.Waterfall
    优点:

    方便添加数据内容,窗口变化,列数/数据块都会自动调整;

    缺点:

    需要实现知道数据块高度,如果其中包含图片,需要知道图片高度;

    JS 动态计算数据块位置,当窗口缩放频繁,可能会狂耗性能。

    实现思路

    KISSY 的 Waterfall 组件主要包含两个部分,一个是对现有数据块进行排列计算各自所在的位置; 二是下拉滚动时,触发加载数据操作,并把数据添加到目标容器中。

    1) 数据块排列算法:

    • 初始化时,对容器中已有数据块元素进行第一次计算,需要用户给定: a,容器元素 — 以此获取容器总宽度; b,列宽度; c,最小列数; 最终列数取的是容器宽度/列宽度和最小列数的最大值,这样保证了,当窗口很小时,仍然出现最小列数的数据;
    • 获得列数后,需要保存每个列的当前高度,这样在添加每个数据块时,才知道起始高度是多少;
    • 依次取容器中的所有数据块,先寻找当前高度最小的某列,之后根据列序号,确定数据块的left,top值,left 为所在列的序号乘以列宽,top 为所在列的当前高度,最后更新所在列的当前高度加上这个数据块元素的高度,至此,插入一个元素结束;
    • 当所有元素插入完毕后,调整容器的高度为各列最大的高度值,结束依次调整;
    • 性能效率上的注意点:a,如果当前正在调整中,又触发了 resize 事件,需要将上次调整暂停后执行这次调整(见 timedChunk 函数); b,resize 触发会很频繁,可以将回调函数缓存一段时候后执行,即当这段时间内多次触发了resize事件,但回调函数只会执行一次(见 S.buffer 函数)

    2) 异步加载数据

    前面讲的是如何对容器中已有元素进行排列,但很多情况下,还需要不断加载新数据块,为此专门设计了一个独立的模块 KISSY.Waterfall.Loader,其实这个功能就更简单了,仅包含两个步骤:

      • 绑定滚动事件,并确定预加载线高度值,即滚动到哪个高度后,需要去加载数据,其实这个就是列的最小高度值,这样当前滚动值和最小高度值比较一下即可判断出来,是否要触发加载数据;
      • 加载数据,为了不对数据源做太多限制,完全由使用者自己决定数据源从哪边获取和其格式,这样更好的方便用户使用。为此,该组件只提供一个load(success,end) 接口,怎样load 由用户自己去定义,而其中的 success/end,分别给出如何添加新数据(suceess 即同 addItems)/如何停止加载的接口。这样真是太方便了~~
  • 相关阅读:
    ado.net 完整修改删除,攻击防攻击
    ado.net 修改,查询
    navicat连接sqlserver未指定默认驱动程序
    设计模式之Proxy(代理)(转)
    设计模式之Prototype(原型)(转)
    设计模式之Observer(观察者)(转)
    设计模式之Memento(备忘机制)(转)
    设计模式之Mediator(中介者)(转)
    设计模式之Interpreter(解释器)(转)
    信步漫谈之Xfire—基础介绍
  • 原文地址:https://www.cnblogs.com/guoyongfeng/p/3906535.html
Copyright © 2020-2023  润新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