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50914-构建之法:现代软件工程-阅读笔记


    我阅读了本书的第一章和第二章。第一章开篇引导了软件工程的概念,又通过一则故事引导出了一个程序员编写一个程序到需求变成一个软件的过程。通过生动的举例让读者生动的认识到了,什么是程序,什么是用户,后面有了需求。把一个随手的程序变成了软件。紧接着介绍了软件后面的各种后期维护。

    1.软件=程序+软件工程

    2.用户提出了需求,程序满足需求,程序多了复杂了变成了工程,扩展了各种功能变成了应用软件,又扩展到质量服务。

    3.软件开发的不同阶段:

      玩具阶段

      业余爱好阶段

      探索阶段

      程序的产业阶段

    4.软件的特殊性:

      复杂性,不可见性吗,易变性,服从性,非连续性

    5,.软件工程的知识领域

    6.软件工程是为了创造“足够好”的软件

    紧接着介绍了个人技术和流程

    讲到了单元测试对于软件整体的稳定性,后期修改会造成很大的麻烦,所以要在单元测试对程序的效率,质量,稳定性做出测试。写代码就想建大楼一样,单元测试做得好就好像地基打得稳。回归测试在多个单元测试结束的情况下,针对各个单元组合起来的情况看看互相有没有干涉和影响,进一步稳定软件的质量,后面完成的单元越多遇见的麻烦可能越多,所以遇见问题一定要第一时间或者早早的解决,皆不能拖到后面。效能分析可以说是软件质量好坏的一个评定标准,好的程序员能写出效能高的代码,提高运行速度。从而使得整个软件质量都得以提升。效能分析应该也可以在单元测试的时候就进行测试吧?总之为了高质量的程序和软件,效能分析是必须的,同时也是判断一个程序员或者一个团队的标准

    1.单元测试可以保证模块的质量稳定

    2.单元测试应该在最基本的功能/参数上验证程序的正确性,而且要快,保证效率

    3.单元测试应该是最熟悉代码的作者来做,少数情况也有其他人负责

    4.回归测试单个模块能正常工作但是在新的构建中出现问题,回归测试就是为了解决这个问题

    5.效能分析可以有效的检测程序中那些部分效率低下,从而做出修改,提高程序质量

  • 相关阅读:
    java类加载机制
    java反射
    java注解
    设计模式 单例模式
    #1015 : KMP算法
    idea 快捷键
    基础数据类型综合
    工厂模式 VS 策略模式
    AtomicI 多线程中的原子操作
    ThreadLocal<T>
  • 原文地址:https://www.cnblogs.com/guo961231/p/7522396.html
Copyright © 2020-2023  润新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