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发流程:
一,创建项目
二,创建文件夹,分层(vc,m)
三,添加需要的库
四,搭建骨架,
1,基类
2,导航类:navigation controller,tab bar controller
3,工具类
4,网络请求类
五,开发(分层一层一层开发,专门负责解析层,专门负责表现层;还是垂直开发,从解析到前台显示)
1,根据接口写解析
2,根据ui画页面
发布流程:
1,申请苹果开发者账号
2,创建证书,添加appid,添加设备id,创建描述文件
3,设置项目签名,以及描述文件,运行到真机
4,发布到AppStore
现有项目的基本描述:
1,业务代码,可复用代码(如果布局不变化的话,那么解析数据呈现数据改变下就好了,基本上是可以用的,盛放代码容器的这些view)
2,系统库,引用库,框架(没有容器类的框架)介绍
3,整体架构布局(默认的就是 vc+m,这个里面是 mvc耦合在一块的)
4,效果,功能对应 讲解
项目评价:
1,没有远程推送
2,没有用 nsnotification center,通知,用的都是代理
3,没有用ARC
4,没用封装model
5,封装 的第三方支付,登陆,分享比较好,
6,屏蔽了社交,关注与粉丝模块
7,崩溃的地方挺多
8,支付 总是提示系统繁忙(有app支付,有web支付)
关键:
1,一个效果对应的代码,怎么实现,
2,一个库怎么使用
3,如果有两套方案,那个更合适,优缺点
4,对工期的评估(从零开发的话4人月)(界面基本一样的话2个月)
5,实时的找到对应的代码,实时的调整一个效果,
6,有能力驾驭这些代码
看啊,把一个人的 内脏器官掏出来了,然后 塞进去了新的 器官内脏,做了一些调整,命名叫新生
拿到一个项目的好处:
1,能复用的复用
2,能借鉴的借鉴
3,如果数据变了,如果装数据的页面,盒子变了,那么就只能用那些工具类了
架构(颗粒比较大,比较宏观):把一类代码放一块,比如把所有的网络请求放一块,比如把 所有的解析类放一块,所有控制类放一块
设计模式:是针对问题的一种解决方案
库,框架:用到其中的一个小功能,小方便,IOS中的库更像是工具类,而不像JAVA,比如spring框架,是一种容器,strust是控制的,所谓的框架是帮你管理类,是容器,
框架:提供一组功能,比如验证,比如容器,比如,框架就是 公共类集合,提供一组功能,最后镶嵌或者填充 在 发现代码当中,
除了业务代码,还有什么代码呢,也就是说 把跟业务有关的代码去掉,看看还剩下来什么代码,能直接拿来用的,比如 工具类。比如网络类。这样说吧,如果 一个项目拿过来,你改吧改吧 能用些什么,也就是复用的代码。数据访问层也有业务逻辑,dao,不是里面也是根据service写的么,逻辑永远是从头到底啊,这个不用说啊,你说 一个房子拆了,改造改造如何。
量子理论是 没法证明错误的,因为 你不成功因为 你放弃不够,调整自己不够,如果你成功了就是量子理论了,
49+44 +20, 480 - 93 -20= 367
49+44+20 ,568 - 93 - 20 = 367+88 = 455
我只是找到了在那个位置,具体 每个参数是 做什么的,没有看那么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