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链接:
Linear-Time Constituency Parsing with RNNs and Dynamic Programming好像已经很久没有看论文了呢,开学了一堆事情,以后还是要抽空阅读论文,保持一定的阅读量,并且不能光看最新的论文,还得去前人传统的方法中去寻找有没有能应用于深度学习的东西,说不定就发ACL了呢(手动滑稽)。
论文地址:Linear-Time Constituency Parsing with RNNs and Dynamic Programming
代码地址: github
介绍
这次要介绍的论文是huang liang发表在ACL18的一篇短文,提出了一个基于转移系统的线性时间句法分析器。本文的主要贡献点主要有如下几点:
- 传统的基于转移的句法分析模型都是贪心解码,不能考虑到所有的状态空间,所以本文的模型采用beam search将状态空间提升到了指数级别。
- 首次采用cube pruning将分析的时间复杂度降低到了 。
- 采用max-violation损失函数代替原来的求和的损失函数,并且对cross-span的span进行了惩罚。
- 在单模型上取得了最高的F1值。
- 采用图结构的栈(GSS)代替了原来的stack,这样不需要时刻保存历史信息。
模型基础
基于span的转移系统
这个我已经在之前的文章
成分句法分析综述中详细阐述过了。核心思想就是stack里面保存的不再是短语结构树,而是span的左右边界下标 ,初始时stack里面是 ,终止状态栈里是 ,SHIFT之后栈顶变为 ,REDUCE之后栈顶变为 (假设之前栈顶两个元素是 和 )。
Bi-LSTM特征
状态转移时用双向LSTM两端的差值计算每个span的表示,然后计算出得分,用来预测action。
动态规划
句法树得分
还是和之前chart-based模型一样,用每个span的label得分之和作为句法树的总得分。
图结构栈(Graph-Struct Stack, GSS)
因为要采用动态规划来枚举每个时刻所有的状态,不是用普通的stack,使用GSS来保存每个时刻的状态。GSS每个时刻只需要保存栈顶的span就行了,假设为 。如果action是SHIFT,那么下一步就变成了 ,如果action是REDUCE,那么还需要知道栈顶第二个元素是什么。因为考虑到了所有的状态空间,所以所有的 都是有可能的。
GSS的具体结构如下图所示:
每个时刻的状态仅用一个span表示,在具体实现的时候,每个span还保存了一个span指针数组,指向它前面所有可能的span,还保存了当前span以及之前所有span的分数之和 和当前span子树的分数之和 。每个状态还保存了一个时刻标记 ,易知一共有 个时刻。
当采取SHIFT动作时,状态变为了 ,并且新的span 的指针数组中新增加一个span也就是 。prefix分数变为 ,其中 是span 的最高label得分,而inside分数就是span 的分数 。
当采取REDUCE动作时,枚举span 指针数组中所有的前一个span ,然后合并成一个span ,prefix分数变为 ,其中 就是span 的最高label得分,inside分数变为了 。实际代码实现中,REDUCE完了后,span 的指针数组要更新为span 的指针数组。
Beam Search和Cube Pruning
在每个时刻,只保存prefix得分最高的前b个span状态,这样时间复杂度可以降为 ,但是 相对于句子长度来说还是太大了,所以采用cube pruning继续降到 。
cube pruning原理是这样的:普通的beam search每个时刻枚举至多b个span,每个span和之前的至多b个span结合,所以一共最多产生 个span。
而cube pruning在每个时刻都建立一个堆,首先用上一个时刻的beam里的b个span,来产生b个SHIFT的span,送入堆里。理论上来说还应该产生至多 个REDUCE的span,但是在这里对于每个span,只取它的指针数组里得分最高的那个span,来和它结合产生新的span,送入堆里。然后在产生好的堆里,每次取出得分最高的span,出堆,如果它是REDUCE得到的span,那么就继续按照它的指针数组得分从高到低顺序产生一个span,REDUCE完之后送入堆里。依次下去,直到出栈了b个span为止。
训练
还是使用max-margin loss来训练,但是有几点小小的改进。
cross-span损失
以往的损失函数里有个 ,衡量的是预测树和标准树不同的span的数量。但是这有个问题,因为用了隐式二叉化,所以在预测树里存在label为空的情况。如果这个span在标准树中label也是空,那么原来的损失就不惩罚这一项了,但是要考虑到如果这个span在标准树中与某个标准的span产生了交叉,那么它根本就不可能是对的,也得进行惩罚。
max violation updates
这是huang liang在2012提出来的,其实就是计算出每个时刻预测得分和标准得分的差距,然后取差距最大的那个时刻的得分差距作为最终的损失函数,之前都是用每个时刻得分差距之和来作为损失函数的。
实验
下图是不同的beam大小对不同长度句子分析速度的影响:
最终综合考虑速度和准确率,选择beam大小为20。
最后是beam-span模型在PTB测试集上的准确率,在单模型上取得了最好的结果:
总结
这篇论文是短论文,所以相比之下创新没有那么的大吧,主要还是速度上比chart-based有了提升,准确率上比普通的转移系统有了提升,另外还提出了几点小的改进吧,例如cross-span问题、max-violation损失之类的,转移系统也改成了适合用来进行beam search的GSS,为了进一步加快速度,还用了cube剪枝。
这么多改进其实个人感觉也是影响不大的,不是很通用,cross-span和max-violation损失可以考虑拿来用一下。下一步的工作还是考虑如何增加特征表示、加入头结点之类的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