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Python】洗牌算法及 random 中 shuffle 方法和 sample 方法浅析


    对于算法书买了一本又一本却没一本读完超过 10%,Leetcode 刷题从来没坚持超过 3 天的我来说,算法能力真的是渣渣。但是,今天决定写一篇跟算法有关的文章。起因是读了吴师兄的文章《扫雷与算法:如何随机化的布雷(二)之洗牌算法》。因为扫雷这个游戏我是写过的,具体见:《Python:游戏:扫雷》

    游戏开始的时候需要随机布雷。扫雷的高级是 16 × 30 的网格,一共有 99 个雷。如果从 0 开始给所有网格做标记,那么布雷的问题就成了从 480 个数中随机选取 99 个数。
    第一反应自然是记录已选项

    import random

    mines = set()
    for i in range(99):
        j = random.randint(0480)
        while j in mines:
            j = random.randint(0480)
        mines.add(j)
    print(mines)

    不过这算法看着似乎有点 low 啊。

    其实从 480 个数中随机抽取 99 个数,那么只要将这 480 个数打乱,取前 99 个数就好了。这就引出了:高纳德置乱算法(洗牌算法)

    这个算法很牛逼却很好理解,通俗的解释就是:将最后一个数和前面任意 n-1 个数中的一个数进行交换,然后倒数第二个数和前面任意 n-2 个数中的一个数进行交换……以此类推。

    这个原理很好理解,通俗得不能再通俗,稍微想一下就会明白,确实如此。

    洗牌算法的 Python 实现如下:

    import random

    lst = list(range(10))
    for i in reversed(range(len(lst))):
        j = random.randint(0, i)
        lst[i], lst[j] = lst[j], lst[i]
    print(lst)

    看了吴师兄的文章,我立马去翻了我的扫雷代码,我觉得,我一定是用的那个很 “low” 的算法。翻出代码一看,我用的是 Python 提供了随机取样算法:random.sample,感叹 python 的强大,这都有。然后我就想到了,随机打乱一个序列,random.shuffle 不就是干这事的吗?那么 random.shuffle 会是用的洗牌算法吗?

    翻看 random.shuffle 的源码,发现正是洗牌算法。

    def shuffle(self, x, random=None):
        if random is None:
            randbelow = self._randbelow
            for i in reversed(range(1, len(x))):
                j = randbelow(i + 1)
                x[i], x[j] = x[j], x[i]
        else:
            _int = int
            for i in reversed(range(1, len(x))):
                j = _int(random() * (i + 1))
                x[i], x[j] = x[j], x[i]

    一切都是如此的自然而美好,然后我又去瞄了一眼 random.sample 的源码,然后就一头雾水了。我截了部分源码:

    n = len(population)
    result = [None] * k
    setsize = 21        # size of a small set minus size of an empty list
    if k > 5:
        setsize += 4 ** _ceil(_log(k * 34)) # table size for big sets
    if n <= setsize:
        # An n-length list is smaller than a k-length set
        pool = list(population)
        for i in range(k):         # invariant:  non-selected at [0,n-i)
            j = randbelow(n-i)
            result[i] = pool[j]
            pool[j] = pool[n-i-1]   # move non-selected item into vacancy
    else:
        selected = set()
        selected_add = selected.add
        for i in range(k):
            j = randbelow(n)
            while j in selected:
                j = randbelow(n)
            selected_add(j)
            result[i] = population[j]
    return result

    setsize 变量虽然看得一头雾水,但是下面的 ifelse 部分还是能看懂的。if 里是洗牌算法,而 else 里是那个却是我看着很 “low” 记录已选项算法。

    这是怎么回事?为了弄明白其中的道理,我去搜了很多文章查看,最有价值的是下面这篇:https://blog.csdn.net/harry_128/article/details/81011739

    随机取样有两种实现方式,一是随机抽取且不放回,就是洗牌算法;二是随机抽取且放回,就是我想到的记录已选项算法。random.sample 根据条件选择其中之一执行。那么就是说,洗牌算法和记录已选项算法之间是各有优劣的。这让我有点惊讶,不明摆着洗牌算法更优吗?

    首先,这个抽样算法肯定不能改变原序列的顺序,而洗牌算法是会改变序列顺序的,所以只能使用序列的副本,代码中也是这么做的 pool = list(population) 创建副本,而记录已选项算法是不会改变原序列顺序的,所以无需创建副本。创建副本也需要消耗时间和空间,算法自然也是要把这考虑进去的。当需要取的样本数量 K 相较于样本总体数量 N 较小时,随机取到重复值的概率也就相对较小。

    sample 是依据什么来判断应该用哪个算法的呢?源码中的判断基于 setsize 变量,其中还有一段让人看不懂的公式。其实这是在计算 set 所需的内存开销,算法的实现主要考虑的是额外使用的内存,如果 list 拷贝原序列内存占用少,那么用洗牌算法;如果 set 占用内存少,那么使用记录已选项算法。

    What?居然是根据额外占用内存多少来判断?这有点太不可思议了。Why?

    我们来看一下算法的时间复杂度。对于算法很渣渣的小伙伴(例如我)来说,计算算法的时间复杂度也是件挺困难的事,为了简单起见,我用一种简单的方式来说明。

    先说洗牌算法,时间复杂度是 O(K),这个比较好理解。那么,对于记录已选项算法,时间复杂度是 O(NlogN)。这个别问我是怎么算出来的,我没算,抄的。有兴趣的小伙伴可以自行去计算一下。

    我们来想一个简单的,对于记录已选项算法,如果每次选取的值恰好都没有重复,那么时间复杂度是多少呢?很显然是 O(K)。那么当 K 远小于 N 的时候,我们可以认为时间复杂度就是 O(K)。

    sample 算法的思想就是,当 K 较 N 相对较小时,两种算法的时间复杂度都是 O(K),则选用占用内存较小的;当 K 较 N 相对较接近时,记录已选项算法的时间复杂度就会高于 O(K),这时就选用洗牌算法。

    只得感叹算法真的博大精深。

  • 相关阅读:
    debug: if (va=1) 和 if (va==1)的区别
    必定管用!关于如何在电脑上恢复itunes中的音乐库(Mac Windows统统适用)
    关于Matlab中自动生成的asv文件
    LaTeX表格字体大小控制
    ANSYS中应力强度因子与J积分的计算
    Notepad++取消输入单词时出现提示
    notepad++的apdl高亮xml文件
    Power Graphics
    19个必须知道的Visual Studio快捷键
    APDL命令流:将ansys分析结果输出为tecplot格式
  • 原文地址:https://www.cnblogs.com/gl1573/p/11043886.html
Copyright © 2020-2023  润新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