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程
是系统进行资源分配的独立单元
1
设计思想:为了允许多个程序同时在内存中运行
特点
进程是程序的一次执行过程。若程序执行两次甚至多次,则需要两个甚至多个进程。
进程是是正在运行程序的抽象。它代表运行的CPU,也称进程是对CPU的抽象。(虚拟技术的支持,将一个CPU变幻为多个虚拟的CPU)
系统资源(如内存、文件)以进程为单位分配。
操作系统为每个进程分配了独立的地址空间
操作系统通过“调度”把控制权交给进程。
线程
cpu调度的基本单元
1
设计思想:
在一个进程内也需要并行执行多个程序,实现不同的功能。
进程切换的代价、开销比较大;
在进程内创建、终止线程比创建、终止进程要快。同一进程内的线程间切换比进程间的切换要快,尤其是用户级线程间的切换。线程之间相互通信无须通过内核(同一进程内的线程共享内存和文件)
进程与线程区别
定义方面:进程是程序在某个数据集合上的一次运行活动;线程是进程中的一个执行路径。(进程可以创建多个线程)
角色方面:在支持线程机制的系统中,进程是系统资源分配的单位,线程是CPU调度的单位。
资源共享方面:进程之间不能共享资源,而线程共享所在进程的地址空间和其它资源。同时线程还有自己的栈和栈指针,程序计数器等寄存器。
独立性方面:进程有自己独立的地址空间,而线程没有,线程必须依赖于进程而存在。
开销方面。进程切换的开销较大。线程相对较小。(前面也提到过,引入线程也出于了开销的考虑。)
ps:
处于安全性的考虑,android规定,进程间不能直接通信。
为了解决进程见通信的问题,android采用binder机制实现IPC
binder机制如图:
client通过binder驱动,在sm中找到server的注册,通过与注册类(可能就是代理类)的通信,实现和server的通信。
举例:
android四大组件的底层通信机制都是基于Binder的。
client端和server是根据消息的发送和接收方不同,随时在改变。
一下是我的猜测,可能不准确。
以activity跳转为例:
首先activity1要告诉ams我要进行跳转了,跳转的目的地是activity2。
client:activity1;
sm:ServerManager
server:ActivityManagerService
代理类:ActivityManagerProxy
ams接到消息后,会告诉activity1我知道了
client:ActivityManagerService
sm:ServerManager
server:activity1
代理类:ApplicationThreadProxy
android系统在启动的时候,本地的系统服务(SystemServer)都会注册到ServerManager上。
我们常见的ActivityManagerServer、PackageManagerServer都属于SystemServer
---------------------
作者:tjoven
来源:CSDN
原文:https://blog.csdn.net/u012221046/article/details/78010365
版权声明:本文为博主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博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