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knn学习笔记


    #knn算法学习笔记

    1.定义

        邻近算法,或者说K最近邻(kNN,k-NearestNeighbor)分类算法是数据挖掘分类技术中最简单的方法之一。所谓K最近邻,就是k个最近的邻居的意思,说的是每个样本都可以用它最接近的k个邻居来代表。俗话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kNN算法的核心思想是如果一个样本在特征空间中的k个最相邻的样本中的大多数属于某一个类别,则该样本也属于这个类别,并具有这个类别上样本的特性。
       用最近的邻居来代表自己,若你的邻居很脑残,那不好意思,the same to you

    图片来自https://baike.baidu.com/item/%E9%82%BB%E8%BF%91%E7%AE%97%E6%B3%95/1151153?fr=aladdin 

    K值若较小,这里取内圈,红色三角占2/3,则绿色的未知物被判断为红色三角;

    K值若较大,这里取外圈,蓝色方块占3/5,则绿色未知物被判断为蓝色方块。

     
    2.适用范围
       一般来说这算法适用于比较小的数据集进行分类或者回归在,适用于小样本
     
    3.基本要素
    3.1 k选择问题
          k值的选择会对结果有很大的影响。如果选择较小的k值,相当于用较小的邻域中训练实例进行预测,近似误差会变小,只有与输入实例较近的训练实例才会对预测结果起作用。k值较小意味着整体模型算法变得复杂了,容易发生过拟合。如果k值过大的话,相当于模型算法变得简单,可能会到欠拟合。在实际使用中,k值一般取一个较小的数组,然后通过交叉验证的方法选择最优的k值。就是你选择几个邻居问题,你是选择哪几个能代表你呢。。尽量选择的人少一些,但是他们身上能够多一点你的特性。
     
    note:
    knn为k近邻算法,需要解决的一个问题是选择合适的k值,k值过小或过大都会影响模型的准确性,一般考虑将k值设为3~10,或是将k值设为训练集样本数量的平方根。还有一种选择k值的方法是结合训练集和测试集,循环k值,直到挑选出使测试集的误差率最小的k值
    > for(i in 1:round(sqrt(dim(train)[1]))) {
    +   pre_result <- knn(train=train,test=test,cl=train_lab,k=i)
    +   Freq <- table(pre_result,test_lab)
    +   print(1-sum(diag(Freq))/sum(Freq)) #误差率
    + }
    [1] 0.08219178
    [1] 0.06849315
    [1] 0.08219178
    [1] 0.06849315
    [1] 0.05479452
    [1] 0.06849315
    [1] 0.05479452
    [1] 0.09589041
    [1] 0.04109589

    一般来说就是找误差率最小的k

    3.2 距离问题
          空间中两个实例点的距离反应两个实例点的相似程度。k近邻算法的特征空间一般是n维向量空间,使用的是距离度量方式为欧氏距离,欧氏距离我们高中就学过。当然也可以使用其他距离度量方式。欧式距离就是中学学习的点到点的距离,这个应用居多。还有一些比如:曼哈顿距离,马氏距离,绝对距离,Hammi汉明距离,夹角的余弦。。。等
     
    3.3 分类决策规则
          k-nn中的分类决策规则往往是多数表决,即输入实例的k个近邻的训练实例中的多数类决定输入实例的类。(少数服从多数)
    总之,分类的原理很简单。
     
    4 代码的实现过程

     以UCI数据库中的鸢尾花数据集举例,UCI地址:http://archive.ics.uci.edu/ml/index.php,不过iris是R自带的数据集,可以直接加载使用。

    4.1 包

          R中有许多包都可以实现knn算法,以下以class包、DMwR包和kknn包为例进行说明。

    4.2 class包中的knn函数

    主要步骤:

    knn()函数的语法和参数如下:
    knn(train, test, cl, k = 1, l = 0, prob = FALSE, use.all = TRUE)
    train:指定训练样本集
    test :指定测试样本集
    cl :指定训练样本集中的分类变量
    k :指定最邻近的k个已知分类样本点,默认为1
    l :指定待判样本点属于某类的最少已知分类样本数,默认为0
    prob:设为TRUE时,可以得到待判样本点属于某类的概率,默认为FALSE
    use.all:控制节点的处理办法,即如果有多个第K近的点与待判样本点的距离相等,默认情况下将这些点都纳入判别样本点,当该参数设为FALSE时,则随机挑选一个样本点作为第K近的判别点
    > # z-score数据标准化
    > iris_scale <- scale(iris[-5]) 
    > train <- iris_scale[c(1:25,50:75,100:125),] #训练集
    > test <- iris_scale[c(26:49,76:99,126:150),] #测试集
    > train_lab <- iris[c(1:25,50:75,100:125),5]
    > test_lab <- iris[c(26:49,76:99,126:150),5]
    > pre <- knn(train=train,test=test,cl=train_lab,k=round(sqrt(dim(train)[1])),prob = F)  
    > table(pre,test_lab)
                test_lab
      pre          setosa versicolor virginica
      setosa         24          0         0
      versicolor      0         24         3
      virginica       0          0        22

    4.3 DMwR包中的Knn

    KNN()函数的语法和参数如下:
    kNN(form, train, test, norm = T, norm.stats = NULL, ...)
    form:分类模型
    train:指定训练样本集
    test:指定测试样本集
    norm:布尔值,指示是否在KNN预测前将数据标准化,默认为TRUE
    norm.stats:默认FALSE,采用scale()进行标准化,也可提供其他标准化方法(标准化方法很多的,scale只是其中一种)
    > train<-iris[c(1:25,50:75,100:125),] #训练集
    > test<-iris[c(26:49,76:99,126:150),] #测试集
    > pre2 <- kNN(Species~.,train,test,norm=T,k=round(sqrt(dim(train)[1])))
    > table(pre2,test$Species)
                
    pre2         setosa versicolor virginica
      setosa         24          0         0
      versicolor      0         24         3
      virginica       0          0        22

    4.4 kknn包中的kknn

    kknn()函数的语法和参数如下:
    kknn(formula = formula(train),train, test, na.action = na.omit(), k= 7, distance = 2, kernel = "optimal", ykernel = NULL, scale=TRUE, contrasts= c('unordered' = "contr.dummy", ordered ="contr.ordinal"))
    formula一个回归模型:分类变量~特征变量;
    train指定训练样本集;
    test指定测试样本集;
    na.action缺失值处理,默认为去掉缺失值;
    k近邻数值选择,默认为7;
    distance闵可夫斯基距离参数,p=2时为欧氏距离;
    其他参数略,详情可以查询kknn包的说明

    > train<-iris[c(1:25,50:75,100:125),] #训练集
    > test<-iris[c(26:49,76:99,126:150),] #测试集
    > # 调用kknn
    > pre3 <- kknn(Species~., train, test, distance = 1, kernel = "triangular")
    > # 获取fitted.values
    > fit <- fitted(pre3)  
    > table(fit,test$Species)
                
    fit          setosa versicolor virginica
      setosa         24          0         0
      versicolor      0         22         4
      virginica       0          2        21

    其实knn实现过程,每个包里面的knn函数差别不太大,参数的设置的时候有一定的差别,这可能是,写包的人的语言风格不太一样吧

    Reference:
  • 相关阅读:
    select选中值传递到后台action中
    select into from 与insert into select from区别
    存储过程
    layer
    下拉框两级联动
    无限纠结——Zedboard上跑ubuntu详解
    静态时序分析SAT
    设计模式-(构型模式)
    内存断点调试的原理
    C语言中使用静态函数的好处
  • 原文地址:https://www.cnblogs.com/gaowenxingxing/p/11829424.html
Copyright © 2020-2023  润新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