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看法是:
日志一定要能够起到提供切实有效的信息的作用。
如果作为原有产品开发维护人员,
只要客户给你打个电话,报一下日志中的错误、警告号码或信息,你立即就可以知道具体哪个模块的哪个函数出错了,这是最好的。
没有产品是完美的,一个可以很快定位错误便于修正的产品是一个相对理想的选择。
那种产品卖出去就拉倒了,bug定位很慢,更新补丁不及时的公司,客户在暗叹倒霉的同时,会很生气的,后果会很严重!
我的建议是这样:
例如A模块调用B模块,B模块调用C模块
A模块中日志信息输出格式(假定为log级别,而不是error或fatal级别):
log_A_001
log_A_002
log_A_003
...
B模块中日志信息输出格式:
log_B_001
log_B_002
log_B_003
...
C模块中日志信息输出格式:
log_C_001
log_C_002
log_C_003
...
这样,任何时候,看日志,就可以知道系统里出现了什么问题,可以精确定位到函数级别。
但是,对于公用模块,还需要考虑,是谁调用了它。
由A调用了D 还是 由B调用了D?这种问题怎么办?
可以考虑这样输出:log_D_begin_called by A 或者 log_D_begin_called by B。 换句话说:把调用者的名字传入进来。
如果使用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语言,也可以考虑传入调用者的类名称。
还有很重要的一点,那就是:大量输出日志,会导致系统负担很重。
应该允许通过设定文件等进行配置:可以指定专门针对某些模块来特殊输出详细的日志,而其它模块则输出少量的概要性的日志。
如果有可能,日志系统最好可以独立于整个应用,最好可以实现网络写日志方式,以缓解对系统造成的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