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C++】const的作用


    const关键字的作用

    (1)作用:

    1)欲阻止一个变量被改变,可使用const,在定义该const变量时,需先初始化,以后就没有机会改变他了;

    2)对指针而言,可以指定指针本身为const,也可以指定指针所指的数据为const,或二者同时指定为const;

    3)在一个函数声明中,const可以修饰形参表明他是一个输入参数,在函数内部不可以改变其值;

    4)对于类的成员函数,有时候必须指定其为const类型,表明其是一个常函数,不能修改类的成员变量;

    5)对于类的成员函数,有时候必须指定其返回值为const类型,以使得其返回值不为“左值”。

    • const修饰变量
      • 变量的值不能改变
    • const修饰指针
      • 如果const位于*的左侧,则const就是用来修饰指针所指向的变量,即指针指向为常量
      • 如果const位于*的右侧,const就是修饰指针本身,即指针本身是常量
      • 指针常量:不能通过指针来修改变量的值。
      • 常量指针:一直指向该变量,不能给该指针赋予其他地址
    • 函数中使用const
      • const修饰函数参数
        • 表示参数不可变
          • 若参数为引用,可以增加效率
            • const引用传递和函数按值传递的效果是一样的,但按值传递会先建立一个类对象的副本, 然后传递过去,而它直接传递地址,所以这种传递比按值传递更有效
            • const按值传递时只是外部对象的拷贝,值的改变不会对外部有什么影响,那么是不是没有什么意义:错,重要的目的就是告诉说这个变量不允许被修改,传引用效率会高一点而已。
        • 疑惑:那么哪些地方要用到const传值呢??(有点困扰)
      • const 修饰函数返回值
        • 含义和const修饰变量和指针的含义相同
    • 类中使用const
      • const修饰成员变量
        • 表示成员变量不能被修改,同时只能在初始化列表中赋值
      • const修饰成员函数
        • 该函数不能改变对象的成员变量
        • 不能调用非const成员函数,因为任何非const成员函数会有修改成员变量的企图
        • const的成员函数才能被一个const类对象调用。即const类对象只能调用const成员函数
        • const关键字不能与static关键字同时使用,因为static关键字修饰静态成员函数,静态成员函数不含有this指针,即不能实例化,const成员函数必须具体到某一实例。
      • const修饰类对象
        • 对象的任何成员都不能被修改
        • 只能调用const成员函数

    问:类中的所有函数都可以声明为const函数吗。哪些函数不能?

                (1)构造函数不能:

    const修饰函数表示该函数的返回值是const类型的,改返回值只能赋值给同类型的const变量。 

    const是可以修饰类的成员函数,但是该函数不能修改数据成员。构造函数也属于类的成员函数,但是构造函数是要修改类的成员变量,所以类的构造函数不能申明成const类型的。

                (2)静态成员函数不行

    static静态成员是属于类的,而不属于某个具体的对象,所有的对象共用static成员。this指针是某个具体对象的地址,因此static成员函数没有this指针。而函数中的const其实就是用来修饰this指针的,意味this指向的内容不可变,所以const不能用来修饰static成员函数

     

    问:对于类中的普通成员函数,都可以将其申明为const函数吗。

    个人理解:对于那些要修改数据成员的函数,不能将其定义为const函数。

  • 相关阅读:
    《JavaScript DOM 编程艺术》读书笔记
    《精通CSS:高级Web标准解决方案》读书笔记
    计算机专业考研复试面试数据结构
    单元测试框架NUnit 之 Extensibility 例子
    单元测试框架NUnit 之 Extensibility可扩展性
    你应该知道的 asp.net webform之异步页面
    viewstate 应该注意的
    必须要知道的session
    javascript应该注意的小case数据类型
    单元测试框架NUnit 之 Attributes特性(二)
  • 原文地址:https://www.cnblogs.com/ganxiang/p/13754351.html
Copyright © 2020-2023  润新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