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pring的启动过程——spring和springMVC父子容器的原理


    要想很好理解这三个上下文的关系,需要先熟悉spring是怎样在web容器中启动起来的。spring的启动过程其实就是其IoC容器的启动过程,对于web程序,IoC容器启动过程即是建立上下文的过程。

    spring的启动过程:

    1. 首先,对于一个web应用,其部署在web容器中,web容器提供其一个全局的上下文环境,这个上下文就是ServletContext,其为后面的spring IoC容器提供宿主环境;

    2. 其次,在web.xml中会提供有contextLoaderListener。在web容器启动时,会触发容器初始化事件,此时contextLoaderListener会监听到这个事件,其contextInitialized方法会被调用,在这个方法中,spring会初始化一个启动上下文,这个上下文被称为根上下文,即WebApplicationContext,这是一个接口类,确切的说,其实际的实现类是XmlWebApplicationContext。这个就是spring的IoC容器,其对应的Bean定义的配置由web.xml中的context-param标签指定。在这个IoC容器初始化完毕后,spring以WebApplicationContext.ROOTWEBAPPLICATIONCONTEXTATTRIBUTE为属性Key,将其存储到ServletContext中,便于获取;

    3. 再次,contextLoaderListener监听器初始化完毕后,开始初始化web.xml中配置的Servlet,这个servlet可以配置多个,以最常见的DispatcherServlet为例,这个servlet实际上是一个标准的前端控制器,用以转发、匹配、处理每个servlet请求。DispatcherServlet上下文在初始化的时候会建立自己的IoC上下文,用以持有spring mvc相关的bean。在建立DispatcherServlet自己的IoC上下文时,会利用WebApplicationContext.ROOTWEBAPPLICATIONCONTEXTATTRIBUTE先从ServletContext中获取之前的根上下文(即WebApplicationContext)作为自己上下文的parent上下文。有了这个parent上下文之后,再初始化自己持有的上下文。这个DispatcherServlet初始化自己上下文的工作在其initStrategies方法中可以看到,大概的工作就是初始化处理器映射、视图解析等。这个servlet自己持有的上下文默认实现类也是mlWebApplicationContext。初始化完毕后,spring以与servlet的名字相关(此处不是简单的以servlet名为Key,而是通过一些转换,具体可自行查看源码)的属性为属性Key,也将其存到ServletContext中,以便后续使用。这样每个servlet就持有自己的上下文,即拥有自己独立的bean空间,同时各个servlet共享相同的bean,即根上下文(第2步中初始化的上下文)定义的那些bean。

    说完了spring上下文的初始化过程,这三个上下文的关系应该就了解了。如还是不太清楚,我就爱莫能助了,只能自行看代码去了。

    ===============================================================================================================

    最近在做项目时牵扯到有关父子上下文的概念。

    何为父子上下文呢?

    父上下文:

    使用listener监听器来加载配置文件,如下:

    ?
    1
    2
    3
    < listener >   
       < listener-class >org.springframework.web.context.ContextLoaderListener</ listener-class >   
    </ listener >

    Spring 会创建一个WebApplicationContext上下文,称为父上下文(父容器),保存在 ServletContext中,key是WebApplicationContext.ROOT_WEB_APPLICATION_CONTEXT_ATTRIBUTE的值。

    可以使用Spring提供的工具类取出上下文对象:WebApplicationContextUtils.getWebApplicationContext(ServletContext);

    子上下文:

    使用Spring MVC 来处理拦截相关的请求时,会配置DispatchServlet:

    ?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 servlet >
         < servlet-name >dispatcherServlet</ servlet-name >
         < servlet-class >org.springframework.web.servlet.DispatcherServlet
         </ servlet-class >
         < init-param >
             < param-name >contextConfigLocation</ param-name >
             < param-value >/WEB-INF/applicationContext-mvc.xml</ param-value >
         </ init-param >
         < load-on-startup >1</ load-on-startup >
    </ servlet >
     
    < servlet-mapping >
         < servlet-name >dispatcherServlet</ servlet-name >
         < url-pattern >/</ url-pattern >
    </ servlet-mapping >

    每个DispatchServlet会有一个自己的上下文,称为子上下文,它也保存在 ServletContext中,key 是"org.springframework.web.servlet.FrameworkServlet.CONTEXT"+Servlet名称。当一 个Request对象产生时,会把这个子上下文对象(WebApplicationContext)保存在Request对象中,key是 DispatcherServlet.class.getName() + ".CONTEXT"。

    可以使用工具类取出上下文对象:RequestContextUtils.getWebApplicationContext(request);


    父上下文(父容器)和子上下文(子容器)的访问权限:

    子上下文可以访问父上下文中的bean,但是父上下文不可以访问子上下文中的bean。


    父上下文使用与否

    方案一,传统型:

    父上下文容器中保存数据源、服务层、DAO层、事务的Bean。

    子上下文容器中保存Mvc相关的Action的Bean.

    事务控制在服务层。

    由于父上下文容器不能访问子上下文容器中内容,事务的Bean在父上下文容器中,无法访问子上下文容器中内容,就无法对子上下文容器中Action进行AOP(事务)。

    当然,做为“传统型”方案,也没有必要这要做。

     

    方案二,激进型:

    Java世界的“面向接口编程”的思想是正确的,但在增删改查为主业务的系统里,Dao层接口,Dao层实现类,Service层接口,Service层实现类,Action父类,Action。再加上众多的O(vopoo)和jsp页面。写一个小功能 7、8个类就写出来了。 开发者说我就是想接点私活儿,和PHP,ASP抢抢饭碗,但我又是Java程序员。最好的结果是大项目能做好,小项目能做快。所以“激进型”方案就出现了-----没有接口、没有Service层、还可以没有众多的O(vopoo)。那没有Service层事务控制在哪一层?只好上升的Action层。

    本文不想说这是不是正确的思想,我想说的是Spring不会限制你这样做。

    由于有了父子上下文,你将无法实现这一目标。解决方案是只使用子上下文容器,不要父上下文容器 。所以数据源、服务层、DAO层、事务的Bean、Action的Bean都放在子上下文容器中。就可以实现了,事务(注解事务)就正常工作了。这样才够激进。

    总结:不使用listener监听器来加载spring的配置文件,只使用DispatcherServlet来加载spring的配置,不要父子上下文,只使用一个DispatcherServlet,事情就简单了,什么麻烦事儿也没有了。

     

     

     

    Java--大项目能做好--按传统方式做,规规矩矩的做,好扩展,好维护。

    Java--小项目能做快--按激进方式做,一周时间就可以出一个版本,先上线接受市场(用户)的反馈,再改进,再反馈,时间就是生命(成本)。

    只有把命运掌握在自己手中,从今天起开始努力,即使暂时看不到希望,也要相信自己。因为比你牛几倍的人,依然在努力。
  • 相关阅读:
    storm 学习教程
    Scala 面向接口编程
    Scala 继承
    IntelliJ IDEA 代码检查规范QAPlug
    Spark入门实战系列
    IntelliJ Idea 常用快捷键 列表(实战终极总结!!!!)
    使用DOM解析XML文档
    栈结构Stack
    队列Queue ,双端队列Deque
    集合转换为数组toArray(),数组转换为集合asList()
  • 原文地址:https://www.cnblogs.com/freesky168/p/14358258.html
Copyright © 2020-2023  润新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