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R语言学习


    生成测试数据
    绘图首先需要数据。通过生成一堆的向量,转换为矩阵,得到想要的数据。
    data <- c(1:6, 6:1, 6:1, 1:6, (6:1)/10, (1:6)/10, (1:6)/10, (6:1)/10, 1:6, 6:1, 6:1, 1:6, 6:1, 1:6, 1:6, 6:1)

    [1] 1.0 2.0 3.0 4.0 5.0 6.0 6.0 5.0 4.0 3.0 2.0 1.0 6.0 5.0
    [15] 4.0 3.0 2.0 1.0 1.0 2.0 3.0 4.0 5.0 6.0 0.6 0.5 0.4 0.3
    [29] 0.2 0.1 0.1 0.2 0.3 0.4 0.5 0.6 0.1 0.2 0.3 0.4 0.5 0.6
    [43] 0.6 0.5 0.4 0.3 0.2 0.1 1.0 2.0 3.0 4.0 5.0 6.0 6.0 5.0
    [57] 4.0 3.0 2.0 1.0 6.0 5.0 4.0 3.0 2.0 1.0 1.0 2.0 3.0 4.0
    [71] 5.0 6.0 6.0 5.0 4.0 3.0 2.0 1.0 1.0 2.0 3.0 4.0 5.0 6.0
    [85] 1.0 2.0 3.0 4.0 5.0 6.0 6.0 5.0 4.0 3.0 2.0 1.0

    注意:运算符的优先级
    > 1:3+4
    [1] 5 6 7
    > 1:(3+4)
    [1] 1 2 3 4 5 6 7
    Vector转为矩阵 (matrix),再转为数据框 (data.frame)
    # ncol 指定列数
    # byrow 先按行填充数据
    # ?matrix 可查看函数的使用方法
    # as.data.frame的as系列是转换用的
    data <- as.data.frame(matrix(data, ncol=12, byrow=T))

    # 增加列的名字
    colnames(data) <- c("Zygote","2_cell","4_cell","8_cell","Morula","ICM","ESC","4 week PGC","7 week PGC","10 week PGC","17 week PGC","OOcyte")
    # 增加行的名字
    rownames(data) <- paste("Gene", 1:8, sep="_")
    # 只显示前6行和前4列
    head(data)[,1:4]
    虽然方法比较繁琐,但一个数值矩阵已经获得了。
     
    还有另外2种获取数值矩阵的方式。
    • 读入字符串
    # 使用字符串的好处是不需要额外提供文件
    # 简单测试时可使用,写起来不繁琐,又方便重复
    # 尤其适用于在线提问时作为测试案例
    > txt <- "ID;Zygote;2_cell;4_cell;8_cell
    + Gene_1;1;2;3;4
    + Gene_2;6;5;4;5
    + Gene_3;0.6;0.5;0.4;0.4"
    
    # 习惯设置quote为空,避免部分基因名字或注释中存在引号,导致读入文件错误。
    > data2 <- read.table(text=txt, sep=";", header=T, row.names=1, quote="")
    > head(data2)
           Zygote X2_cell X4_cell X8_cell
    Gene_1    1.0     2.0     3.0     4.0
    Gene_2    6.0     5.0     4.0     5.0
    Gene_3    0.6     0.5     0.4     0.4
    可以看到列名字中以数字开头的列都加了X。一般要尽量避免行或列名字以数字开头,会给后续分析带去一些困难;另外名字中出现的非字母、数字、下划线、点的字符都会被转为点,也需要注意,尽量只用字母、下划线和数字。
    # 读入时,增加一个参数`check.names=F`也可以解决问题。
    # 这次数字前没有再加 X 了
    > data2 <- read.table(text=txt, sep=";", header=T, row.names=1, quote="", check.names = F)
    > head(data2)
           Zygote 2_cell 4_cell 8_cell
    Gene_1    1.0    2.0    3.0    4.0
    Gene_2    6.0    5.0    4.0    5.0
    Gene_3    0.6    0.5    0.4    0.4
    • 读入文件
    与上一步类似,只是改为文件名,不再赘述。
    > data2 <- read.table("filename", sep=";", header=T, row.names=1, quote="")
    转换数据格式
    数据读入后,还需要一步格式转换。在使用ggplot2作图时,有一种长表格模式是最为常用的,尤其是数据不规则时,更应该使用。
    # 如果包没有安装,运行下面一句,安装包
    #install.packages(c("reshape2","ggplot2","magrittr"))
    library(reshape2)
    library(ggplot2)
    
    # 转换前,先增加一列ID列,保存行名字
    data$ID <- rownames(data)
    
    # melt:把正常矩阵转换为长表格模式的函数。工作原理是把全部的非id列的数值列转为1列,命名为value;所有字符列转为variable列。
    # id.vars 列用于指定哪些列为id列;这些列不会被merge,会保留为完整一列。
    data_m <- melt(data, id.vars=c("ID"))
    head(data_m)
                 ID     variable   value
    1  Gene_1      Zygote   1.0
    2  Gene_2      Zygote   6.0
    3  Gene_3      Zygote   0.6
    4  Gene_4      Zygote   0.1
    5  Gene_5      Zygote   1.0
    6  Gene_6      Zygote   6.0
    7  Gene_7      Zygote   6.0
    8  Gene_8      Zygote   1.0
    9  Gene_1      2_cell   2.0
    10 Gene_2      2_cell   5.0
    11 Gene_3      2_cell   0.5
    12 Gene_4      2_cell   0.2
    13 Gene_5      2_cell   2.0
    14 Gene_6      2_cell   5.0
    15 Gene_7      2_cell   5.0
    16 Gene_8      2_cell   2.0
    分解绘图
    数据转换后就可以画图了,分解命令如下:
    # data_m: 是前面费了九牛二虎之力得到的数据表
    # aes: aesthetic的缩写,一般指定整体的X轴、Y轴、颜色、形状、大小等
    # 在最开始读入数据时,一般只指定x和y,其它后续指定
    p <- ggplot(data_m, aes(x=variable,y=ID)) 
    
    # 热图就是一堆方块根据其值赋予不同的颜色,所以这里使用fill=value, 用数值做填充色。
    p <- p + geom_tile(aes(fill=value))
    
    # ggplot2为图层绘制,一层层添加,存储在p中,在输出p的内容时才会出图。
    p
     
    ## 如果你没有使用Rstudio或其它R图形版工具,而是在远程登录的服务器上运行的交互式R,需要输入下面的语句,获得输出图形(图形存储于R的工作目录下的Rplots.pdf文件中)
    热图出来了,但有点不对劲,横轴重叠一起了。一个办法是调整图像的宽度,另一个是旋转横轴标记
    # theme: 是处理图美观的一个函数,可以调整横纵轴label的选择、图例的位置等
    # 这里选择X轴标签45度。
    # hjust和vjust调整标签的相对位置,具体见 
    # 简单说,hjust是水平的对齐方式,0为左,1为右,0.5居中,0-1之间可以取任意值。vjust是垂直对齐方式,0底对齐,1为顶对齐,0.5居中,0-1之间可以取任意值
    p <- p + theme(axis.text.x=element_text(angle=45, hjust=1, vjust=1))
    p
    设置想要的颜色
    # 连续的数字,指定最小数值代表的颜色和最大数值赋予的颜色
    # 注意fill和color的区别,fill是填充,color只针对边缘
    p <- p + scale_fill_gradient(low = "white", high = "red")
    p
    调整legend的位置
    # postion可以接受的值有 top, bottom, left, right, 和一个坐标 c(0.05,0.8) (左上角,坐标是相对于图的左下角计算的)
    p <- p + theme(legend.position="top")
    调整背景和背景格线以及X轴、Y轴的标题(注意灰色的背景没了)
    p <- p + xlab("samples") + theme_bw() + theme(panel.grid.major = element_blank()) + theme(legend.key=element_blank())
    p
    合并以上命令,就得到了下面这个看似复杂的绘图命令
    p <- ggplot(data_m, aes(x=variable,y=ID)) + xlab("samples") + theme_bw() + theme(panel.grid.major = element_blank()) + theme(legend.key=element_blank())  + theme(axis.text.x=element_text(angle=45,hjust=1, vjust=1)) + theme(legend.position="top") +  geom_tile(aes(fill=value)) + scale_fill_gradient(low = "white", high = "red")
    

    图形存储
    图形出来了,就得考虑存储了
    # 可以跟输出文件不同的后缀,以获得不同的输出格式
    # colormode支持srgb (屏幕)和cmyk (打印,部分杂志需要,看上去有点褪色的感觉)格式
    ggsave(p, filename="heatmap.pdf", width=10, height=15, units=c("cm"),colormodel="srgb")
    至此,完成了简单的heatmap的绘图。但实际绘制时,经常会碰到由于数值变化很大,导致颜色过于集中,使得图的可读性下降很多。因此需要对数据进行一些处理,具体的下次再说。
  • 相关阅读:
    Ajax和Jsonp的工作原理,以及区别。
    git与GitHub
    Cookie的作用以及封装的方法
    关于angular-route后获取路由标签的一些问题
    javascriptDOM节点
    字符串转化为对象的方法
    将"goOd gooD stUdy dAy dAy up"每个单词的首字母转换成大写其余还是小写字母
    利用HashSet对list集合去重
    集合之Iterator迭代器
    java常用API之System类
  • 原文地址:https://www.cnblogs.com/freescience/p/7421056.html
Copyright © 2020-2023  润新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