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我们谈论设计的时候我们在谈论什么——《情感化设计》读书笔记


      当你被这个标题吸引而来的时候,我不得不承认,我又标题党了。设计领域涵盖范围如此之广,以至于几乎没有人能够对其一言以蔽之。然而,或许我们可以从其中的某一个角度,研究一下设计的方法论,从而找到进入设计这扇大门的突破口。

      Donald Norman老爷子在《情感化设计》(以下简称《情》)中正是以一个全新的角度,重新探讨了日常生活中的设计。熟悉老爷子的人一定还知道他的另一本著作《设计心理学》。总的来说,老人家对待设计的中心思想就是四个字——以人为本。(这不就是我们社会主义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嘛~ヽ(•̀ω•́ )ゝ)

      在《情》这本书中,作者从人们对待产品的喜好(感情)入手,将产品设计遵从的规律抽象成三个层面的概念,即本能层的设计、行为层的设计和反思层的设计。本能层的设计与产品的最初效果有关系,涉及产品的外形、质地和手感。行为层的设计与产品的效用,以及使用产品的感受有关。反思层的设计则影响到用户使用产品后因文化、个体差异等因素产生的意识、情感、认知。

      纵观市场中常见的产品,都可以从这三个层面去分析和解释。拿苹果手机举例,我们看到它外形漂亮、线条圆润、质感突出从而产生好感,这是本能层上的反应;使用后,认为它结构设计合理、系统运行流畅、交互设计简单易用,这是行为层上的反应;果粉认为它是时尚、是品味,推崇为简极至美的理念,果黑认为它封闭、高姿态、甚至是虚荣,这些都是反思层上的反应。

      书中的一个观点令人印象深刻,即颠覆性的设计是可以由某一个人明确的观点来驱动实现的,掺杂了他人努力的设计产品往往只能是一个成功的产品,与伟大无关。我想,对于这一观点,最好的例子应该要算乔布斯和他的苹果了。

      相信从事设计工作的同学一定能通过阅读这本书而受益匪浅。然而,对于我们外行人而言,这本书能带给我们什么呢?其实,设计在我看来更像是一种生活方式,是对生活哲学的一种重新思考,是意图改善现有境遇的一次勇敢实践。在《情》这本书中,或许我们不一定能找到解决问题的具体方法。但是,也可能更为重要的,它为我们提供了一种独特的视角。让我们在各自运行的轨迹之外,重新审视自己的生活。生活中给我们启发最多的,无疑是生活本身。越细致地观察我们的生活,我们越能发现身边的美好;越深入地体验我们的生活,我们越能享受生活带给我们的乐趣。我们困惑于眼前的难题,或许在其之外,生活已帮我们给出答案。

  • 相关阅读:
    分布式超级账本Hyperledger为什么选择使用kafka引擎实现共识方案
    银行卡所属公司判断 参考自https://blog.csdn.net/well2049/article/details/79429130
    golang GBK与UTF-8互转的例子
    Welcome to Swift (苹果官方Swift文档初译与注解五)---29~34页
    Welcome to Swift (苹果官方Swift文档初译与注解四)---19~28页
    Welcome to Swift (苹果官方Swift文档初译与注解三)---11~18页
    Welcome to Swift (苹果官方Swift文档初译与注解二)---6~10页
    Welcome to Swift (苹果官方Swift文档初译与注解)
    UIButton部分功能设置(一):
    Mac下配置WebDav
  • 原文地址:https://www.cnblogs.com/fortunel/p/6527690.html
Copyright © 2020-2023  润新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