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内向者相关


    该部分为学习笔记,部分素材源自网络侵删

    内向者的特点

    更加敏感,容易受到干扰,关注细节与世界

    不太愿意谈论个人成就,不能有效进行自我推销

    想要深度的沟通因此不善于应付社交中的表面寒暄

    假性外向者

    外向者的能力,内向者的内核。

    使用一种伪装的、热情外放的社交方式生活,使自己陷入自我疑惑与自我耗竭的境地。

    内向者的社交优势

    不太会给他人错误信号,更加了解自己,容易形成深度交流与关系,善于观察细节

    容易结交质量高的时间范围内较长的朋友,单个个体投入时间较长

    如何进行社交

    1.运用口头表达之外的方式比如文字,内向者是最好的写作者。
    2.你可以不用谈论自己,而是找到共同的话题
    3.在多人的场合,把自己放到少数人沟通的语境下
    4.假装对面的人不是陌生人
    5.做好常用话题的准备
    6.把谈论自己变的很自然
    7.有计划社交,并且给自己"充电"的时间

    假性外向者的社交方式

    把有限的精力投入到核心目标 (core project) 上去

    评判标准:意义、胜任、联结、情感

    解释:

    一件事情做了之后对自己是否有意义,这件事情无关紧要还是非常重要

    胜任,是否擅长做这件事情,还是会产生挫败进而阻止自己进一步尝试的激情

    联结,这件事情做了会与哪些事情有关系,哪些人有关系

    情感,是主动还是被动,是摸鱼划水还是充分投入

    精神内耗 ego deleption 相关

    为什么会有精神内耗的现象存在呢?

    1.是过度活跃的 DMN 默认模式网络(Default Mode Network,DMN)。

    导致无法集中注意力,源源不断把负面想法灌输到意识里,使得大脑进入损失厌恶与威胁识别的模式,减少了行动的可能性。

    1. 由威胁识别所带来的恐惧

    过去的延伸记忆较弱,导致更加难以对抗恐惧。

    我们大脑的「显意识」和「潜意识」, 正常情况下,显意识和浅意识会友好相处,但是对于精神内耗比较严重的人,显意识和潜意识就会经常打架。

    导致不安的根本原因,是我们维持内心安全的错误方式。小小的不安也会掀起内心的波澜,然后自己又会投入大量的内在资源去消化和解决,结果就是越来越虚弱不堪。

    这个负面循环的结果是什么呢?

    幸福感的下降。

    当我们被 DMN 主宰时,我们不但会分心,从而无法最大限度地「绞尽脑汁」,反之,还会想起一系列负面的、不快的念头,让我们感受到自己的无能为力。

    方法论

    • 掌控自己的想法

    与负面想法对话:说我知道了,有空时我会去处理的,现在你先退下来
    准备笔记本记录负面想法并不要去想,制作垃圾篓装负面想法小纸条
    定期问自己「它是真实的吗?」「它发生的可能性大吗?」「我有没有方法可以应对它?」并当自己能够解决时把他删去

    • 锻炼专注和感知能力

    把注意力保持在某个对象
    1.呼吸训练10~15分钟
    2.停止手上的事情,深呼吸1~2此,问自己看到了什么?提高到了什么?闻到了什么?手和脚触碰到了什么?专注于感受感官中传来的信息

    • 注意力转换和饱和

    手头的事情不能让我们完全集中注意力
    1.用另外一件事情把注意力再次吸引过去
    2.建立「问题」清单,里面记录了一系列我需要思考、作出决策的问题,由其来占满我的注意力

    我们无法阻挡自己「分心」,但我们可以引导这个分心的目标,让它朝着更有意义、更符合我们需求的方向去「分心」。

    • 把行动变成默认模式

    如果一件事情,你想不到特别有力的「不去做」的原因,那么,优先选择去做。

    • 白熊效应

    不要想一头白色的熊;

    是不是脑子里全都是一头白熊的样子?

    该过程是对潜意识加工的过程,因为在你提示自己要忘记的同时,也是对信息再认,加深的过程。

    一些观点

    我们设想的坏结果,有90%没有发生,有10%结果并没有那么糟糕。所以,我们要放轻松一些。
    少看负面的社会事件,激励自己多想想好的情况(其实深深的想坏的,真,没必要!)行动起来,粗暴的去做,大胆尝试了一次二次就不怕了,渐渐形成了正向反馈。
    顺其自然,随遇而安~
    一个人的时候悟自己,会得到升华。一个人的时候悟别人,大多数会狭窄。
    生活不是为了社交,而真正有意义的社交是能给内心带去充实感的,独处也一样。你需要社交,便去社交,你需要独处便去独处。反而是有一些人,为了社交而生活,生怕被人看穿寂寞的身影。这些人,表面会社交,但内心还是充斥着各种不安全感。他们的安全感来源于他人,而不是自己。

    720px

    提问

    "假装对面的人不是陌生人"比较难做到,心中产生一种恐惧(不了解对方),或者害怕外界的声音,等到熟了或到非公共场合(私底下)就聊的来了

    把谈论自己变的很自然也很难做到,会感觉尴尬害羞,挺难接受的其实,害怕外界的声音。

    如何减少自我耗竭?经常对小事情产生思维风暴,即便这件事情并不重要,浑浑噩噩缠绕脑海中难以忘却,就睡不着觉了。

  • 相关阅读:
    ul前面有40px的距离怎么办
    JQuey中 attr('checked', true)设置状态只有第一次有用
    只有一个RADIO的单选框如何在选中后取消选中
    为Table中的thead加上边框
    ADB 无线连接设备
    面试准备的内容
    蓝牙MESH相关代码
    怎样重构代码
    safari 调试iPhone web页面
    Appium1.6.4 真机运行ios10.3.1 填坑记
  • 原文地址:https://www.cnblogs.com/foreverpiano/p/15487229.html
Copyright © 2020-2023  润新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