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私董会”是干啥的?


    私董会是干啥的?我用一句话概括:一群老板在一位教练的主导下为其中一位老板的问题提供解决方案!私董会,既要为老板们开思路,更要为老板们寻出路。以问题解决为导向的学习型研讨,是私董会的本质特征。
     
     
     
     
    “私董会”是干啥的?
    穆胜
       
      “博士,您也做私董会?我们这里也常做,像头脑风暴、世界咖啡、主题演讲……学员们可喜欢了。”一家培训机构的负责人曾对我这样说。
      类似的场景有过多次。如果再不正本清源,不明就理的人就会认为:“私董会,不就是一群人坐在一块儿聊吗?!”
      作为私董会的一个推广者,我有必要在此分享主持私董会的经验,以及私董会的真正本质,以期带给大家更透彻的认知。
      要聚焦
      私董会不是漫谈,而是有主题的,而且一定要把主题锁定在一个“点”上。如果没有这个“点”就不是私董会,而是“各种会”。
      这个“点”就是“问题所有者”的“痛点”。参加一场私董会的私董伙伴(企业家)有15人左右,每次仅选择其中一位作为“问题所有者”,将所有私董伙伴的“火力”(智慧)都集中到他/她身上,要找出痛点,打穿打透。这种追求极致体验的做法,也是颇为“互联网化”的。
      但是,这种选择其实是“没有选择的选择”。私董伙伴的企业不同,视角不同,问题不同,如果我们贪大求全,同时处理几个私董伙伴的问题,只会造成主题混乱,对于问题浅尝辄止,所有人都不会尽兴。
      很多机构根本不了解这一点,而是深怕自己的VIP们成了配角,“您到时候多给他发言机会,让他发挥发挥。”一般说到这里,我就基本不约了。因为他们没有领会私董会2.0的要义:这里不是茶话会、演讲会、领导见面会,而是“解决问题的会”。在私董会上,所有人都是配角,全部服务于“问题所有者”,这就是聚焦。如果不聚焦,大家自说自话,观点都浅尝辄止,VIP们水平又高,根本学不到东西,照不到镜子,怎么服务好“问题所有者”?
      另外,这种捧着VIP的态度,还会破坏私董会里平等沟通的氛围。只有当你真正为他们提供价值时,他们才会尊重私董会并融入这个群体。
      找痛点
      每个私董伙伴在进入私董会时,都是带着自己的问题来的,但他们对于问题并没有想得太清楚,否则,他们自己早就解决问题了。同时,他们认为的问题,不一定是真的问题,所以,我们必须要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表及里、由此及彼。
      这个过程就是总裁教练和私董伙伴们共同努力的结果。我把这一过程描述为一个漏斗(见图表),总裁教练负责开闸,让“问题所有者”的问题涌进来,而十余位私董伙伴则负责探究,让问题收缩到一个“痛点”上。
      具体来说,总裁教练会先做一个引领,界定问题,铺陈背景,引发思考,这一步骤是“开闸”。一般来说,“问题所有者”敢于提出问题,肯定是自己有切肤之痛,而且,这个痛一定会引发连锁反应。正因为反应太多,才会造成“问题所有者”描述失真。此时,教练需要将讨论限定在一定的范围内,描述企业的基础背景,引入相似的案例作为对比,初步聚焦一个问题。为了做到心中有数,我一般会提前一两个月与“问题所有者”进行沟通,听他/她吐槽,并准备相应的周边资料(前两期介绍过)。教练把“闸”开在哪里,就会有什么样的问题涌进来,所以这一步至关重要。
      随后,私董伙伴们开始发问,这些问题可能是关于背景的,也可能是刺探痛点的,前者是“铺陈”,后者是“杀招”。这个时候,教练唯一要管控的,是一定不能出现企业家将建议“包裹”成问题。例如,“你要不要这样?”“你能不能那样?”私董伙伴都是企业家,当然有豪气去解决问题。但一定要让他们记住:第一,你没有弄清他/她的问题之前,仅仅凭借经验就给出建议有可能误导当事人;第二,大家要保持在同一个沟通频道上,否则无法同频共振。
      现实的私董会中,当你聚集了十几位一定级别的企业家,就会发现这群人简直就是智慧的宝库,眼光毒辣者,视野广阔者,绵里藏针者等各类人,简直把“问题所有者”剥解得体无完肤。这个时候,教练大可以作壁上观,仅仅起到控场、翻译和推进流程的作用,让私董伙伴们“自相残杀”。
      临门一脚
      当然,有些私董伙伴已经走到了问题的门口,但还是没有完成临门一脚。所以,有时教练也要负责找出问题,把这临门一脚的事情给做了。当大家经过一轮炮轰之后,才突然发现“问题所有者”提出的问题根本不是他的问题,或者说不是痛点。
      在此,我举几个例子。
      一位正在转型互联网的传统企业老板作为“问题所有者”,将自己的问题描述为“互联网人才的稳定性管理”。这很好理解,在“互联网+”时代,供需关系推高了互联网人才的价格,加上年轻人追逐冒险,自然出现了大量的人才流动,企业肯定迫切希望稳定人才。但经过我们的发问,才发现,这位老板并不在乎花钱激励,也不在乎为互联网模块制定专门的领先薪酬机制,他的难处在于无法识别互联网人才的真伪。他害怕自己把钱投进去变成了打水漂,但互联网人才却觉得他太纠结,没有诚意。于是,来了一批又走了一批,一边喊缺人,一边骂虚伪。他还以为是这批人有问题。
      另一位多次尝试互联网的餐饮企业(火锅)老板作为“问题所有者”,将自己的问题描述为“餐饮企业应不应该全盘对接互联网”。在互联网风潮袭来之际,她的企业是最先尝试互联网的餐饮企业,但“一入网络深似海”,就发现接网带来了诸多问题:一是网络是价格战的红海,产品的售价被压到最低;二是在网络上获取流量需要高额成本,必须要向其他平台(如美团、大众点评)等买流量;三是用O2O的方式将本来在门店的服务送上门,也造成了产品品质不可控,成本也不可控(如外卖产生的包装、运送等成本)。这样一来,整个收益和成本倒挂,他们苦不堪言。试错之后,老板将心思放在了挖掘火锅文化的内涵上,并重新打造了线下门店的“场景”,引入了诸多的怀旧元素,增强了门店内就餐的体验感。这种措施取得了让人惊喜的效果,很多人甚至将他们别具特色的门店晒到朋友圈里,通过“自传播”引入了大量的免费流量。通过我们的发问才知道,这位老板已经想清楚了“打造线下体验,利用互联网营销界面”是正途,提出问题只是希望得到验证,但除了她自己经营这个行业,又有谁能够帮她验证?她的焦虑是,这群“自传播”的流量依旧不稳定,只是路人(消费者),不是情人(用户),更不是老婆(粉丝)。她真正的问题是“如何做社群管理,将消费者变成用户甚至粉丝”。
      还有一名归国的“投行高富帅”,创立了一个消费领域的互联网金融商业模式并获得了A轮融资,他作为“问题所有者”将自己的问题描述为“如何收割流量”。他已经完成了基础用户的累积,有交互,有数据沉淀,他希望找到更多的收割方式。我们发现,他的商业模式决定了用户是低频消费,相对怎么收割,如何黏住用户才是关键。他所谓的收割,也是为了给用户提供更多的体验,粘性是互联网商业的基础。在私董会上,我单刀直入,问他是否因为金融产品玩得太熟而忽略了用户分析。这位“高富帅”大方承认,而后,问题就自然浮出水面了。
      找到“痛点”是极具挑战的,但也是最有成就感的。通常,找到了“痛点”,私董会就成功了一大半。而这时,所有人都有一种拨云见日的快感。这一步,对于私董会1.0(聚焦领导力的私董会)和私董会2.0(深入专业的私董会)都是一样的。不同在于,由于深入了专业,私董会2.0中“问题所有者”的痛点往往更难找,且每次都不一样。
    私董会1.0和私董会2.0在路程上,最大的区别在于找到“痛点”后的玩法。
    无论是私董会1.0还是2.0,只要用集体的智慧和见识找到痛点,都是固定程序。但是,找到痛点之后的玩法,两者却有天壤之别。
        私董会1.0专注于领导力,最后一般不给出解决方法,只修炼了企业家自身。这个逻辑也很强劲,你几乎无法反驳——企业的对都是企业家的对,企业的错都是企业家的错。所以,找到痛点之后会不断聚焦,最终把“命门”找到企业家的身上。真是应了那句话“企业要做多大,唯一的限制条件就是企业家自己”。
        但是,除了用这种“当头一棒”让企业家自省以外,他们更需要的是一种方向和引领。企业家都不是圣人,都是在自我修炼的路上。但你挖了一个“坑”,要让他们自己爬出来,太慢了,而这个残酷的互联网时代显然不会等他们。
        事实上,我在做私董会之初就对于私董会1.0的定位颇有微词。道理很简单,你集中了云端的十几位高级智囊(私董伙伴)来找到痛点,但在解决问题这个程序上,又让企业家依赖本地资源(他自己),这完全不是“互联网思维”了!
        所以,我们开始思考如何继续使用云端,如何让私董伙伴们将智慧用得淋漓尽致,将痛点打穿打透。这就是私董会2.0的另一半程序。
    要发散
        针对痛点,可以有若干解决方案。例如:企业的人才队伍不强,可以外引优质人才,可以自己培养人才,甚至还可以外包。严格意义上说,这些解决方案都是“条条大路通罗马”。但是,放到企业的现实情境中,有的方案就不太可行。你可能会问,私董伙伴们的建议不是在充分了解企业现状的情况下提出的吗?
       其实,没有任何的私董会可以完全呈现“问题所有者”的企业现实情境,不仅因为时间所限,也因为问题所有者的陈述始终带着个人视角(尽管他是最了解企业的人)。所以,私董伙伴们的建议只能是建议,不可能成为决策。尽管这些建议是“顶级智慧”,但真正的“遥控器”仍然掌握在“问题所有者”手中。通常的情况是,“问题所有者”带着某个方案回到企业,在执行的过程中却发现方向需要进行“大手术”式的调整,究其原因,有些“堵点”是自己没有摆上私董会桌面的,私董伙伴的建议自然就被诱导到了“弯路”上。
        要求“问题所有者”精心准备是必须的。事实上,“问题所有者”越是精心准备,他(她)越能得到自己想要的智慧支持;反之,“问题所有者”越是敷衍了事,不仅痛点抓不住,建议也不好给。
        有了对于“问题所有者”企业情况的充分掌握,我们就能够确保“大方向”不会跑偏。此时,就需要针对“大方向”给出若干条“路”,或者说要准备A计划、B计划和C计划……“问题所有者”可能选择其中一种,也可以混搭。多数情况下,“问题所有者”选择什么代表了他心中的一些“约束条件”,但这些约束条件又不能直接说(即使是在私董会这样开诚布公的场合),所以,就让他(她)选吧,总有一款适合他(她)。
        一个常见的误区是私董伙伴的“代入感”。由于在“找痛点”阶段把“问题所有者”架到了火上去“烤”,大多私董伙伴对于企业的情况都有了一定程度的了解,此时,他们的建议会如洪水喷涌而出。而且,他们对于某些解决方案会特别坚持,甚至出现“恨铁不成钢”的情绪,“这个问题很简单,你就应该……”这其实很正常。私董伙伴作为企业家都是做决策的人,让他们作壁上观,显然有点为难他们。另外,他们提出的建议,一部分是基于“问题所有者”的企业情况,另一部分则是基于自己企业的情况。换句话说,他们说的是对方,想到的是自己,他们过于“代入”了。这时,我就会提醒私董伙伴,遥控器是在“问题所有者”手中,他们考虑的更多。
        举个例子,一位“问题所有者”将自己的经营困境问题提到私董会上,相当一部分私董伙伴认为电商大势不可逆,应该勇敢触网,督促他要走上“风口”。他却一直坚持要走区域市场的线下,大家都很困惑。于是我问他:“是不是怕烧钱也烧不上去?”这时他敞开了心扉:“XXX比我有钱吧,后面是马云,他烧上互联网了吗?穆老师,您告诉我一个例子,我们这个行业有哪个传统企业转型电子商务是成功了的?”说到此,问题便搞清楚了。
    我告诉他,线上线下都是导流的端口,线下导流的效果也不差(在这个时代甚至更好),只要有“终端+云端”的思路,不是不可以触网。
         给建议
        在找痛点阶段,再天马行空的问题也可以呈现企业在某一个维度上的现状。所以,专家教练不要过于严格地控制大家的发言方向。但在“提建议”的阶段,由于私董伙伴们的建议都是碎片化的,如果不加以“统合”,就容易让讨论变成“头脑风暴”,只“发散”而背离了私董会2.0解决问题的宗旨。
        私董会2.0是解决问题的私董会,一定要形成能够让“问题所有者”带回去执行的方案。在私董会的道场里,好比是专家教练带着十几个全明星阵容的咨询师(私董伙伴)为企业提供解决方案。每个咨询师都可以独当一面,放到任何一个咨询团队都可以带项目,这群人组合在一起,就好比足球领域皇家马德里队一样的一艘“银河战舰”。所以,教练不仅要是一个“腕儿”,还必须有执教的技巧。
       具体来说,执教技巧就是教练的“框架”,只有基于框架,才能高效整合私董伙伴们的智慧,形成解决方案。但一方面,这个框架不是专家教练一开始心中就有的——那样,就是专家教练而不是私董伙伴们在主导制定解决方案。另一方面,如果专家教练心中完全没有框架,就只是个“主持人”或“小粉丝”,只能随着私董伙伴们海阔天空地聊。直观点说,专家教练基于平时知识和经验的累积,心中存在若干个框架,好比他(她)的武功套路。这些框架以Demo(小样,基础版本)的形式存在,会随着私董伙伴们的建议被调出某个进行对接。而后,这个Demo会随着私董伙伴们不同的建议快速迭代,直到形成最终的解决方案。只有这样,私董会2.0的道场才能发挥出那种“知识交互”并“形成方案”的神奇功能。
        框架是越大越好,还是越小越好?是越深越好,还是越浅越好?毫无疑问,大的浅的框架是纲领,小的深的框架才是方案,在寻找方案的过程中,框架都是从大到小、从浅入深的。为了推动这种迭代,我一般会设置两轮以上的建议环节。具体来说,第一轮是针对痛点的发散建议,是为了探测私董伙伴们针对痛点,希望把“问题所有者”带向何方;第二轮则是针对建议进行整合,给出初步的框架,让私董伙伴们在这个框架里玩。通过将第二轮反复重复,就可以让方案越来越小,越来越深。
    ——来源于《中外管理》
  • 相关阅读:
    HDU 1874 畅通工程续(dijkstra)
    HDU 2112 HDU Today (map函数,dijkstra最短路径)
    HDU 2680 Choose the best route(dijkstra)
    HDU 2066 一个人的旅行(最短路径,dijkstra)
    关于测评机,编译器,我有些话想说
    测评机的优化问题 时间控制
    CF Round410 D. Mike and distribution
    数字三角形2 (取模)
    CF Round410 C. Mike and gcd problem
    CF Round 423 D. High Load 星图(最优最简构建)
  • 原文地址:https://www.cnblogs.com/flyingsir/p/15062958.html
Copyright © 2020-2023  润新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