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说一些关于框架,开发中的框架,主要是用反射技术来封装数据。
先指定规范写出xml,然后通过读写流技术封装好一些API用来映射xml文件,方便取得xml中的配置信息。取得xml内容就可以通过取得的内容反射一个类,然后实例化并对其对象进行直接操作。
组成部分:文档声明,元素,属性,注释,CDATA区,特殊字符,处理指令。
<?xml version = "1.0" encoding = "UTF-8" standalone = "yes"?> 文档声明
<bb> XML元素(指xml文件中出现的标签,空格和换行都会被当成原始内容处理)
<input name="text"></aa> 属性(一个标签可以有多个属性,name就是aa的属性)
</bb>
标签属性锁代表的信息也可以被改成用子元素的形式描述,例如
<input>
<name>text</name>
</input>
<!--大段注释,文档声明之前不能有注释。注释不能嵌套
...
...
-->
<!--局部注释-->
CDATA区中的内容,不会被解析,而是原封不动的输出,写法:
<![CDATA[ 内容 ]]>
<![CDATA[
<it>
<br/>
</it>
]]>
特殊字符 替代符号
& &
< <
> >
" "
' '
处理指令(Processing Instruction)。处理指令用来指挥解析器(如浏览器)如何解析XML文档内容:
<?xml-stylesheet type="text/css" href="1.css" ?>
示例验证文件:
新建"1.xml "保存为utf-8格式。
<?xml version="1.0" encoding="UTF-8"?>
<?xml-stylesheet type="text/css" href="1.css"?>
<soft>
<a>
<a1 id="a1">中国 </a1>
</a>
</soft>
新建“1.css”
#a1{
font-size:300px;
color:red;
}
用IE打开1.xml就可以看到验证效果。可以看到xml和html页面很相似,因为xml本来就是为了取代html的,但是最后xml由于学习成本高等一些原因,最后沦为了配置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