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发网站:www.pinstudy.com经验分享(二)*
访问记录一般可分1、通用的访问记录 2、问题域的访问记录
(*这里所讲的是指将访问记录写入数据库,同时禁用IIS的“记录访问”的情况;)
1、通用的访问记录:主要包括了 AccessTime(访问时间), ClientIP(客户端IP), Referer(从哪个链接访问), Cookies(上次访问用的客户端IP等), Method(方法), UserAgent(用户代理)等
2、问题域的访问记录:针对英语单词查询的特点,使用了:QueryTime(查询时间), ClientIP(客户端IP), 拼写、音标、词义、词性、长度,页次等;记录上述信息,可以分析用户的使用特征,更重要的是能从中挖掘出问题点,进尔改善网站质量,包括响应速度、功能完善等。
一、通用的访问记录的利用
1、查看访问记录,发现有一部分用户,只有一条访问记录;说明用户试图访问网站,但没有成功进入(一般情况下,成功进入网站,会进行尝试查找一个词);为此增加一个HTML的桥页和一个定时访问的程序,让用户很快得到响应,以有信心等待Aspx网页的编译或应用程序池创建的短暂时间。看来,针对新网站的新客户,连3S的时间都不等啊!
2、通过Referer/Cookies/UserAgent来充分了解网站的客户来向、回头情况等,并针对较多人使用Firefox,进行测试,其余的暂不测试
二、问题域的访问记录的利用
1、自动拼写缩短功能:通过记录发现有用户第一次尝试输入“terator”等找不到结果,就会退出;而不会缩短长度,再次尝试。这是架构前未考虑到的事,通过记录了解到这种情况,马上进行“自动拼写缩短”的开发,尽可能保证每次按拼写查询都能得到答案。结论:应可能给用户“答案”
2、任一组合查询时间不超过1S:通过记录发现超过1S的查询,用户马上就会退出;经过对全文检索功能的优化,已经实现任一组合,含或未输入的情况,查询时间都尽可能在1S内。原计划在下一个版本进行改善的功能,改为马上实现。用户对查询的要求,一定要控制在1S以内,否则对广域网未确定的用户是没有吸引力的
3、奇奇怪怪的输入都有可能:除了防止SQL注入,会发现用户的输入和设计者的预期有很多的不同,包括测试人员在内,由于对产品的了解和惯性作用也未能注意到。比如提示用户输入“%”,有人会无意识的输入全角的等;所以,最后只能以红色的字明示了。结果发现,非预期的输入大大减少了。看来,“培训”是多么的重要,针对用户群的不同特点,要有不同的针对性。现在才理解,Sina的Blog功能很简单,但用者众(故然有其它很多因素)
以上分享,请指正。
*体验:网址-http://www.pinstudy.com 产品:英语单词查找-返回表格式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