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寻找终身事业,而非升职加薪


    阅读本文大概需要5分钟。

    一个读者突然找我聊起了职场的困惑,他工作五年,在公司发展还不错,薪资和title一路上升,但最近他突然感觉对工作提不起兴趣了。

    深聊后发现:他对目前的工作没有兴趣,但薪资和岗位还不错,又没法作出换岗位从头再来的选择。

    和他聊完后也陷入了思考,曾经我也跟他一样:同样拿着高薪和不错的title,同样陷入了对工作提不起兴趣的窘境中,相信类似的情况很多职场人都有。

    我在陷入这种状态之后,开启了很长一段时间的职业转型期,幸运的是,我基本算转型成功了。

    回头看这段时光虽然痛苦但意义非凡,因为它让我找到了终身事业,而不仅仅只考虑涨多少工资,得到什么title。

    职场上很多朋友因为薪资、福利、tilte而奋斗,而跳槽,殊不知职场最重要的却是找到自己能一直奋斗的事业。

    要找到终身事业,首先要找到三个圈的交集:

    1.能力圈

    你擅长做的事情,就是你的能力圈。能力圈其实就是我们的舒适区,是我们的天赋和技能所在。

    判断一件事或者一份工作是不是在你的能力圈有两个简单标准:

    • 你跟周边同级别的竞争者相比,应该比60%以上的人干得都好

    • 这个事情由你来承担,你有信心和能力100%将它搞定

    2.兴趣圈

    每个人都是独特的个体,独一无二的存在,自然也有各不相同的兴趣。

    比如有的人爱好社交、有的人喜欢钻研细节、有的人充满好奇心、有的人钝感十足。

    判断对一件事感不感兴趣也很简单:不赚钱也愿意做的事情就是了。

    3.赚钱圈

    不是所有事情都能赚钱,也不是所有工作都能赚大钱,社会分工和价值理论导致不同事情和不同工作的货币价值千差万别。

    以上三个圈的交集,就是你的终身事业!

    试想一下:一件事,你既有能力又有热情去做,同时还能赚钱,这不是终身事业是什么?

    希望至美但现实残酷,实际上能找到终身事业的人少之又少。

    这里也给几点建议:

    1.扩展能力圈

    能力圈是我们的立身之本,没有硬核技能我们压根无法在职场立足。

    引用旧文说的一句:没有能力之际,抓住一切可能实践的机会,抓住一切可能提升自己的机会。多思考、多干活、少说话。

    2.探索兴趣圈

    有些人很幸运,从事的第一份职业恰好就是自己热爱的职业,但有更多人刚开始工作只是为了赚钱或者养家糊口。

    在构建一定的安全边界之后,要探索自己真正热爱的工作。

    也有读者问过洋哥:我根本不知道自己对什么感兴趣!

    这种情况其实很好办:

    • 读书学习,通过阅读经典的书籍,跟大佬对话,从别人的经验中学习,快速提升自己的认知和见识

    • 了解身边同事和朋友的工作和状态,扩大信息源

    坚持这两个步骤,大概率能找到感兴趣的事或者工作。

    3.改变的两种路径

    当你拥有足够的能力,也找到感兴趣的事情或工作之后,剩下的就是勇敢走出改变的那一步。

    激进的路径:

    这里举一个技术总监朋友的例子,这哥们本来是百度产品经理,因为发现对技术更感兴趣,毅然决然辞职参加技术培训,随后加入一家小公司担任工程师,再之后又重回大厂,晋升到技术总监。

    直接行动的好处是破釜沉舟,坏处是风险高。

    稳妥的路径:

    拿我自己举例,2010年在360做到技术专家岗之后,我逐渐发现自己对产品运营和商业更感兴趣,这之后一边继续精进技术一边开始学习产品运营相关知识,晋升技术管理岗之后开始尝试做产品,随后开始带产品团队,也算曲线完成了转型。

    选择激进还是稳妥要结合自身情况作出最好判断,但核心都是要尽快行动起来。

    另外,如果在职场很难实现兴趣圈和能力圈的交汇,也可以在职场之外发掘一些感兴趣的事业,这些事业可能暂时没法帮你赚钱,但保留可能性非常重要。

    最后用乔老爷子的一句话结束:我们生来就随身带着一件东西,这件东西指示着我们的渴望、兴趣、热情以及好奇心,这就是使命。

    祝愿我们都能找到这件东西!一起共勉~

    71c37248867406ee52f8ddfe921595c1.png

    end

  • 相关阅读:
    Codeforces461E Appleman and a Game 做题心得
    关于贪心问题的处理
    各种容斥 笔记
    博弈论 笔记
    家庭多个路由器组网方案(AP+AC)
    21.06.06 训练赛
    Redirect...
    Web Api实践系列(三)route特性使用
    《Red Tuner》隐私政策
    前缀和-1915. 最美子字符串的数目
  • 原文地址:https://www.cnblogs.com/finer/p/16157220.html
Copyright © 2020-2023  润新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