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为公司挣了2000万后被辞退,失业来得太突然…


    这几年我经常听到一句话:“我现在只想赚钱”,有时读者发信息,高频问题就是“如何多赚钱”。

    这话不能说它错,毕竟谁不想赚钱呀?

    但如果把赚钱当做唯一,不仅很容易掉入“欲速则不达”的陷阱,而且,就算赚到钱了,也很难快乐。

    真的,就这么魔幻又现实。

    01

    几年前,我前同事和朋友合作创业,其中一款产品被人看中,打算投资。

    那位合伙人为了拿到更高的投资金额,在多个App里加了个工具包,等于任何一个App打开,这些App的日活数据都会增加,大家的数据都很好看。

    坦白讲,这种做法在圈子里不是什么稀奇事。

    大家都喜欢看数据,那就把数据做得漂亮些呗。对内,好向领导交差;对外,好和投资方或客户交差。

    可然后呢?

    领导满意又如何?投资方满意又如何?合着你是为了数据好看而工作的?

    这种现象,其实在现实中很常见。

    • 当员工的,为了KPI采用一些非常手段让数字达标;

    • 做生意的,为了抢客户,用上不了台面的手段踩踏竞争对手;

    • 做自媒体的,为了浏览量(广告费)刷数据。

    短期来看,你确实轻松地达到了目的,可它是有局限性的。

    目的性太强就想走捷径,一想走捷径,就往往朝邪路上拐。

    我以前公司有个部门,一位市场人员为了做高用户数据,每次都不断增加新增用户数、甚至PS了数据图。后来看没人注意他这小项目,开始虚报付费用户数,把其他项目组的数据挪用过来。

    嗯,为了能多些业绩奖金。

    随着上报数据越滚越大,按照他提交的信息,至少帮公司挣了2000万业绩。引起领导注意后,一核对立马露馅,随后被劝退

    人么,骨子里都有惰性的,尝到甜头后很难再回头慢慢吃苦。

    “反正KPI好看奖金就高,我干嘛要那么费劲地去学习or做事?”

    作家安·兰德说:为了将事情做好,首先你得喜欢做这件事,而不是喜欢这件事情的结果,那仅仅是第二位。

    但很多人是反过来的。

    过分强烈的目的性,让他们只喜欢这件事的结果,对漫长的过程缺乏耐心和敬畏,只想一步登天。

    太想弯道超车的结果,大概率是阴沟翻车。

    02

    虽然说如今社会越来越商业化,社交越来越现实化,但大部分人对目的性太强的交往,依然退避三舍。

    一来,太功利的态度,显得太冰冷生硬,有距离感。

    二来,大家其实不是惧怕目标太强的人,而是目标太窄的人。

    什么叫目标窄?

    打个比方,我要是只想挣钱,别人就会担心我会为了钱没底线。如果我还表达出其他目标,比如想早点买房、想攒些奶粉钱,别人就会了解,你的行为是有个校正机制的。

    就好比沃尔特·迪士尼说的:“我们拍电影不是为了赚钱,我们拍电影是为了赚钱拍更多的电影。”

    同样是赚钱,多展示出一层目标,是不是就显得更有意义了?

    从自我感受上,做一件事时带着多个目标,能收获双倍甚至多倍快乐;从他人感受上看,你把自己多层次的目标主动暴露出来,会增加信任感。

    这道理很好理解。

    我一个技术型直男同事,说话一根筋,找上司面谈时反复强调加薪,一会说工资已经两年没加了,一会说必须先加薪他才愿意接某个项目,两人聊得火药味越来越浓,搞得不欢而散。

    回到办公室,同事忿忿不平地说:我说的都是大实话,谁上班不是为了钱啊?

    可开口闭口就聊钱,老板就会想:那别的公司给的钱多些,你是不是就跑了?

    老板对你没有信赖感,就不敢把有价值的任务交给你,你的含金量也体现不出来,变成恶性循环。

    过于单一的判断标准,会让一个人的行为处事比较激进,陷入“只要如何如何,我就如何如何”的模式中。

    我们对于“不够稳”的人,自然不会放心。

    03

    再说点儿感性的吧。

    虽然人人都喊着有钱就好,但如果把赚钱当做唯一目的,幸福感是非常有限的。

    月入3千也好,月入3万、10万也好,人的欲望总是水涨船高,你想要的只会越来越多,终点放的越来越远,最后生生把自个儿累垮。

    就比如我自己吧。

    以前是个普通的上班族,整天想着哎呀啥时多加薪就好了。后来尝试了些副业,又开始码字,拓展了不少收入渠道,其实物质生活上并没有发生太大变化,但我考虑得更多了,焦虑也比之前更多了。

    有一份研究表明:中大奖的人,只需要1个月就会让他的幸福感回归到中奖之前,归于均值水平。

    目标导向的做法,无法给我们带来长久的幸福感,顶多就是发生的当下觉得很爽而已。欲望像一个个车站,满足某个欲望后,又会奔向下一个更大的欲望。

    能带来持久幸福感的事情,一定不是单纯的功利交易。

    所以你发现没,那些说“给钱我就做”的人,通常很难长久地做一份工作。

    被称为“香港最美搬运工”朱芊佩,随着被路人拍的一段视频在网络流传而走红。每天不停歇地做着重体力活,她已经干了8年。走红后呢,她也没去做个网红什么的,依然开心地做着搬运工。

    人家就是喜欢这份工作啊。

    “香港最美搬运工”朱芊佩

    主流观点习惯用商业数据来衡量成功,实际上,不同的职业对应着不同的认知,不同的人有着不同的价值感。

    没必要把每个人都强行塞入模板化的商业标准中。

    04

    有目的当然是好事,但凡事过犹不及,过分单一的目标会变成枷锁,限制了你未来的可能性。

    可口可乐前COO布莱恩·戴森有过一段“五球演讲”:生活就像是不停投掷五个球的杂耍游戏,这五个球分别叫工作、家庭、健康、朋友、灵魂、心灵。

    金钱确实重要,但它只是人生维度中的一种。

    同样,其他也只是一种。

    我一位公务员同学,毕业前几年他在央企下属的建筑单位,做的项目都在深山或港口的那种偏远地区,收入虽然不错,但用他的话说,钱都没地方花。

    后来同学考回家乡公务员。

    工资虽然低了,但生活重新有了烟火气,还能时常和朋友聚会聊天,学习了自己感兴趣很久的板绘,有时看着他在朋友圈晒板绘作品,惬意之情溢于言表,日子过得很满足。

    他活成了自己想要的样子。

    那么,如何不被单一目标裹挟、找到平衡的幸福感?我有时也思考这问题,分享一些想法吧。

    首先,拥有自己的节奏。

    人在缺失自己的节奏感时,就容易被滚滚人潮带偏。

    有的人是慢节奏的,像我同学,想要的就是平淡从容,小富即安,他有他的三餐向往;有的人是快节奏的,比如我,白天上班+晚上码字,就算不写作我也会折腾些其他事情做,就算每天工作12-14小时,但心里是充实愉悦的。

    但如果让我们换成对方的节奏,肯定都会一团乱。

    其次,发展些其他的乐趣。

    我有个同事是工作狂,真的是钱少挣些没关系,就是单纯热爱工作、大年三十还在家写文档的那种。

    这导致什么呢?

    一旦工作受挫,他会极度沮丧和失望。可工作么,本来就会碰到许多不如意的情况,这就让他经常处于消极暴躁的情绪中。

    无论做什么,当你把所有注意力都放在同个目标上,这种all in的做法风险太高了。

    赚钱固然重要,但比赚钱更重要的,是价值感与幸福感。

    别把目标牢牢挂在一棵树上。

    就像我们吃一顿饭,尽吃白米饭,就算吃饱了也不会开心。

    荤素搭配,汤水甜点,配点儿红酒,才更美妙。

    end

    
    
  • 相关阅读:
    c#数据类型
    遮罩层
    图片轮播
    js 获取浏览器高度和宽度值
    bootstrap、jquery
    洛谷P1442 铁球落地 题解
    HDU3016 Man Down 题解
    POJ2892 Tunnel Warfare 题解
    HDU2795 Billboard 题解
    CF920F SUM and REPLACE 题解
  • 原文地址:https://www.cnblogs.com/finer/p/14811687.html
Copyright © 2020-2023  润新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