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能测试是与时间相关的。
主要内容
性能测试基础
概念和术语介绍
性能测试模型
性能测试分类介绍
性能测试实施与管理
性能测试基础
为什么要进行性能测试(WHY)(最重要)
应用程序是否能够很快的响应用户的要求?
应用程序是否能处理预期的用户负载并有盈余能力?
应用程序是否能处理业务所需要的事务数量?
在预期和非预期的用户负载下,应用程序是否稳定?
是否能够确保用户在真正使用软件时获得舒服的体验?
问题的根源一般是:
误区:提高一下硬件配置就可以提高性能了,因此性能测试不重要?
进行性能测试时,要关注什么?(WHAT)
并发用户数、吞吐量
平均响应时间
服务器资源占用情况
可靠性、可扩展性
发现引起系统问题的原因,关注采用何种技术提高系统性能
软、硬件配置是否合适(容量规划、硬件选型)
谁来关注?(WHO)
开发人员
系统架构:架构是否合理?
数据库设计:数据库设计是否存在问题?
代码:代码是否存在性能问题?系统中是否存在不合理的内存使用方式?
设计和代码:系统中是否存在不合理的线程同步方式和不合理的资源竞争?
系统管理人员
资源利用率:应用服务器和数据库使用状况合理吗?
系统容量:系统最多能支持多少用户的访问?最大的业务处理量是多少?
系统稳定性:系统能否支持7*24小时的业务访问?
系统可拓展性:系统能否实现拓展?系统性能可能的瓶颈在哪?
用户
响应时间过长会是用户烦躁不安(3/5/8)。
系统稳定性:出现HTTP 500 错误或数据库崩溃会让用户对系统失去信心。
业务人员
参数:如何向用户提供参数,例如:支持多少用户使用?响应时间是多少?
测试人员
以上都要关注
能否发现系统中出现的瓶颈?
能否真实有效的评估系统性能能力?
关注的领域主要是?(WHERE)
能力验证
性能测试中最简单也是最常用的一种。主要关心:在给定的条件下,系统能否具有预期的表现?
规划能力
主要关心:应该如何才能使系统具有我们要求的性能能力?
性能调优
性能调优活动回合其他领域的活动交杂在一起。是一种在开发阶段和测试阶段都可能会涉及到的性能测试应用领域。
发现缺陷
误区:
主要目的是:通过性能测试的手段来发现系统中存在的缺陷。
何时进行性能测试?(WHEN)
一般在功能测试的中后期进行。
概念和术语介绍
性能测试是通过自动化的测试工具模拟各种正常、峰值以及异常负载条件来对系统的各项性能指标的测试。
做性能测试一般关注的性能指标是什么?
并发数
系统用户数:该系统的注册用户数。例如,QQ有100个注册用户。
在线用户数:即登录的用户数。例如,100个人里面有60个人为在线状态。
并发用户数:是对服务器产生压力的用户。例如,这60个人里面只有20个人在进行通信或其他操作。这20个人就是并发用户数。
并发用户数:同一时间进行同一操作的用户数。
响应时间
网络请求的时间 + 服务器处理的时间 + 网络响应的时间
1
事务响应时间
每秒事务通过数
点击率
吞吐量
从业务角度,吞吐量也可以用访问人数/天或是处理的业务数/小时来衡量;
思考时间
资源利用率
性能测试模型
曲线拐点模型
总结:随着并发用户数的增加,吞吐量与资源利用率增加,说明系统在积极处理,所以响应时间增加的并不明显,处于比较好的状态。但随着并发用户数的持续增加,压力也在持续加大,吞吐量与资源利用率都达到了饱和,随后吞吐量急剧下降,造成响应时间急剧增长。轻压力区与重压力区的交界点是系统的最佳并发用户数,因为各种资源都利用充分,响应也很快;而重压力区与拐点区的交界点就是系统的最大并发用户数,因为超过这个点,系统性能将会急剧下降甚至崩溃。
性能测试分类
基准测试、性能测试、负载测试、压力测试、配置测试、并发测试、可靠性测试、失效恢复测试、大数据量测试
基准测试
可以在制定的标准下通过基准测试建立一个性能基准,这样以后当系统的环境、参数发生变化之后,再进行一次相同标准下的测试,即可看出变化对性能的影响。
系统进行基准测试可以在较早的阶段发现性能问题。
某系统从来没有进行任何性能测试,需要对该系统做一次性能评估作为后续开发调优的参考。
狭义性能测试
负载测试
压力测试
负载测试和压力测试两者可以结合进行。
配置测试
并发测试
并发用户数和并发数是不一样的。
可靠性测试
失效恢复测试
失效恢复测试方法是针对有备份和负载均衡的系统设计的,这种测试方法可以用来检验如果系统局部发生故障, 用户能否继续使用系统,以及如果这种情况发生,用户将受到多大程度的影响。
一般的关键业务系统都会采用热备份或是负载均衡的方式来实现。这种业务系统一般要求有一台或几台服务器出 现问题,应用系统仍然可以正常执行业务。该方法就是在测试中模拟设备故障,验证预期的恢复技术是否可以正常发挥作用 。
.不是所有的系统都需要进行这种类型的测试,尤其是并没有明确给出系统需要持续运行指标的系统。
大数据量测试
独立的数据量测试
综合数据量测试
各个测试类型的测试目的
性能测试:能力验证
负载测试:规划能力、性能调优
压力测试:能力验证、规划能力、性能调优、发现缺陷
配置测试:规划能力、性能调优
并发测试:发现缺陷
可靠性测试:能力验证
失效恢复测试:能力验证、性能调优、发现缺陷
性能测试实施
性能测试的实施:
前期准备(功能稳定、组件团队)
选择工具(进行对于工具的培训)
性能测试方案(需求、计划、方案、策略、资源)
性能测试设计(准备环境—设计场景—编写脚本—辅助工具)
性能测试执行(执行脚本—记录结果)
性能调优与分析
性能测试报告
性能测试前期准备
系统基础功能验证
组建测试团队
测试工具
工具选择
工具应用技能培训
确认工具应用过程
性能测试方案
调研测试需求
测试业务范围
测试环境:硬件环境、软件环境、网络环境
测试目的
性能指标:业务性能指标、系统性能指标
测试策略和测试资源需求
测试策略:测试工具、测试方式、测试执行
性能测试计划:即是如何实施性能测试,概括为以下5点:
编写性能测试方案
测试环境准备:
测试脚本、测试数据
测试执行
编写性能测试报告
各种测试通用的实施步骤:需求—方案—代码实现—执行—产出报告
性能测试设计
测试环境设计
测试场景设计
测试用例的设计
脚本和辅助工具开发
性能测试执行
建立测试环境
部署测试脚本和测试场景
执行测试和记录结果
性能测试分析与调优
测试结果分析是最难的部分。是一个灵活的过程,每次性能测试结果的分析都需要测试分析人员具有相当程度的对 软件性能、软件架构和各种性能测试指标的了解,性能测试分析需要借助各种图表。 通用方法:拐点分析法。
性能测试报告
要测试的目标
测试概要描述
测试结果和数据
测试结论
本文转自:https://blog.csdn.net/bit666888/article/details/817465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