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刚看了一篇关于加班的讨论帖, 不想太多讨论。但是从回帖中可以看到每个人的精神状态差异。 我个人对加班持正面态度,只要不对自己的生活和健康造成太大压力即可(别再纠结过劳死)。但是对别人是否愿意加班,我不评价。人各有志吧。 工作狂人的思想,是厨房里的家庭主妇们无法理解的。
永远记得一点,打工,其实是把你的劳动力出卖给你的老板。质量稳定可靠价格合理,才能让买家愿意光顾你的生意。看看自己办公室里最优秀的那些员工和经理,哪个不是早出晚归? 而上班时打瞌睡干私活,相当于是偷工减料,迟早被客户淘汰。
反对加班的人总爱拿出清华IT生过劳死的问题来说事。这就好比说,过马路会被车撞死,难道就不要过马路了? 加班过劳死是没有把握好度的问题。
下面是另外一个清华IT生的报道:
因为想在清华做出属于中国的第一台量子计算机,他放弃了准备三年之久的出国留学梦;研究生第一年,他作为负责人搭建完成了清华大学量子信息研究中心实验室;过去的4年,他以第一作者身份在《自然》杂志发表论文1篇,在物理学顶级杂志《物理评论快报》上发表论文3篇……媒体评价他是“学神中的学神”,他自己却说自己只是“沉下心来做科研”,他就是2014年清华大学研究生特奖获得者、交叉信息研究院博士研究生祖充。
高中毕业保送进入清华大学数理基础科学专业后,祖充一直期待毕业后出国留学,但与姚期智先生的一番交谈改变了他的初衷。姚期智先生从美国回到清华全职任教,他身上的家国情怀让祖充深受感染。当听姚先生说起自己的量子计算机梦想,并被问及:“你有没有兴趣在清华做出属于中国的、甚至是世界的第一台量子计算机?”祖充放弃了赴美留学的机会,成了交叉信息研究院的第一批直博生,时光荏苒,谈起当年的决定,祖充依然坚定,“一点儿也不后悔。”
2011年5月,清华大学量子信息中心正式建设完工。但实验室虽然建好,里面却空无一物。祖充作为姚期智先生的第一个实验方向研究生,当仁不让地承担起了实验室的建设工作。为了更好地了解量子信息这个交叉学科,他在大四专门选修了量子信息和理论计算机课程,并利用暑假自学了算法设计的内容。充分了解实验系统后,他和几个低年级的同学开始了仪器采购:大到光学平台、激光器,小到一颗一颗螺钉、一片一片镜面,所有仪器的订购、验收和搭建都由这个学生团队独立完成。那段时间,他每周工作6天,从早上8点一直工作到凌晨,疲劳却充实着,“我在搭建自己的事业,很有成就感。”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2012年3月,祖充搭建的光子纠缠源平台的第一个实验成果,在《新物理杂志》上以编辑精选文章的形式发表。这是祖充的第一篇论文,也是清华大学交叉信息院量子信息中心的第一篇实验论文。
2013年初,祖充在哈佛大学进行了2周的访学,哈佛师生们的勤勉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每天凌晨一两点,敲研究组的任何一扇门,里面都有还在工作的学生。和他一起工作的博士生Norman Yao一周的工作时间超过100小时。“没有别人聪明不可怕,可怕的是别人比你聪明也比你勤奋。”经过一年的努力,他负责的金刚石固态混合自旋实验平台迎来了第一个成果:关于抗噪几何量子计算的文章发表在了国际顶级期刊《自然》上,得到了全世界同行的认可。
科研之余,祖充他喜欢看篮球和足球比赛,他还会旁听葡萄酒鉴赏课程,也会客串交叉信息研究院元旦晚会的主持人,甚至还会像其他理工男一样打Dota、品美食。祖充有着让人羡慕的爱情,并计划在三十岁左右结婚。谈及未来,他希望在博士毕业之后,到世界上相关领域最顶尖的研究组做博士后,继续科研理想,进而推动国内相关领域的发展。
@eel:有些人渣的素质真的很low。 自己不爱加班没什么,还眼红别人做出成就,甚至恶毒诅咒别人家破人亡。自己做个普通人没什么不好,但是作人渣就很可耻。 (3小时前)
参考:http://www.oschina.net/question/782107_232214
---------------话题补充---------------
浑浑噩噩是很多人生活的最好标签 [ 香酥烧饼 ]
我也是最近才明白这个道理的。刚进单位那几年,总觉得单位进了一步,我就退了一步。我加班了一个小时,我就缺了一个小时,我在单位闲着一个小时,就是我赚了一个小时。
过了两年才回过味来:“我在单位的一个小时”,不管是怎么度过的,首先是“我的一个小时”。玩手机那是在浪费自己的时间,没有赚到任何,反而是赔大了。活着总要为自己负责,而且首先是对自己的时间负责。想明白这个问题以后,才发现时不我待,只恨时间太少。
经历,就是把自己和自己从事的东西捆绑在一起,多做一些事情完全是为了自己,可能这就是所谓“事业”或者“使命感”吧。
参考:http://www.ccthere.com/alist/41096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