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老板的宽容是一味害人的毒药
前两天在公司面试新人,正在看简历,对方是一名毕业半年的小女生。
简历还没看完呢,她就问我“伍经理,贵公司有什么福利吗?”
我简单的回答了他,每周有下午茶。
“那贵公司管理严格吗?”
我们公司老板管理还行吧,松弛有度,但是完不成目标或者达不到要求会收到处分。
她轻声“哦”了一声,但是她的眼神里写满了惊讶。
看完她的简历和她聊了会儿天以后我已经确定了今天的面试结果。
她刚毕业就去了一家初创公司工作,上下班都不用打卡,只要完成了自己的工作,想啥时候走都可以,她说老板人也炒鸡好,领导也炒鸡好,从来不找茬,上班一点压力都没有;每天都有下午茶,员工和领导和老板的关系就像哥们儿一样,公司没有刘经理陈主管,只有老刘和老陈,他们老板还说要把公司打造成中国上班最自由的公司....
后面的结果不同我说想必你们也猜到了,公司倒闭了,我也婉拒了她,因为面试中我问了她几个专业性的问题,发现她的能力根本达不到有半年一年经验的水平。
老板和领导的宽容就是一味害人的毒药,她在那家公司待的半年里除了长胖,能力和经验都没有得到成长,心态也完全和刚毕业的一样,也就是说她浪费了半年的时间在原地踏步。
2。老板越严厉,员工成长的越快
放下小姑娘的简历,看着她的背影消失,我想起了亲历的一件往事。
2010年大学刚毕业时,我和几个班上的同学一起合租;虽然住在一起但我们却没有在同一家公司上班,那时候刚出社会完全都是学生心态,每天下班大家回出租屋里最常干的一件事就是和同学抱怨自己的老板和领导,顺便吐槽公司。
奇哥是我们几个中间吐槽的最凶的一个,也是我们最同情的那个人,他有一个变态的上司和老板,他熬夜做出来的文案和PPT,经常被批的体无完肤,为了给客户呈现最好的方案,他经常加班加点,什么不会的东西都要现学,他说他们一整个公司都特别的变态,高压环境,高压任务,员工上班忙的喝水的时间都没有,每天像急着要投胎一样。
同学勇哥是我们最羡慕的一个人,工资都比我们的高,而且上司炒鸡好,对员工特别宽容,从来不找茬,出了什么错都是面色温和的讲清楚就行了,整个公司的氛围就像在养老,工作也清闲,朝九晚五。
两年后,奇哥从那家公司离职了,到了新公司工资立马翻了两番,从小组长变成了管十几个人团队的小主管,成为了我们几个同学里面成长速度最快的人,他说他很感谢那家变态的公司,不然他也不会成长那么快,人的潜力都是逼出来的。
而“养老式”上班的勇哥,工作两年却只涨了五百块钱工资,还是一个小职员,能力也没有多大的长进。
很多的年轻人找工作的目标就是要求公司工作压力要小,加班要少,氛围要轻松,其实是对自己的不负责任。
老天是很公平的,天上从没有白掉的馅饼,加班少,压力小对应的就是钱少,能力的成长速度慢,而压力大,上司严厉则对应着成长速度快,潜力得到激发,老板越严厉,员工成长的就越快。
3。管理者对员工的严厉就是最大的慈爱
老板的严厉从来就不是坏事,反而这是一种负责任的行为;温暖和谐的工作环境谁都想要,但是你来上班并不是来玩的,老板开一个公司也不是来做慈善的。
员工的能力成长速度对应着工资增长,但是人都是有惰性,没有人盯着催着员工就总想着停一停,坐一会儿休息会儿,老板越严厉,员工就越上进,成长的速度也就越快,披荆斩棘最终抵达梦想的远方。
古语有云,慈不带兵,义不养财,这个社会的法则就是弱肉强食,公司的生存和发展是老板考虑的最多的问题,过于仁慈心软,就带不出强兵,没有一支铁血的强兵公司怎么发展的好?最后公司倒了,员工也失业了,老板的严厉,最能够促进团队的发展,只要公司发展的好了,赚钱了,一切福利自然水涨船高,这就是老板对员工最大的“慈”。
现在为了赚点钱谁不是在拼命!
做生意也好创业也罢,老板不够狠,员工整天像养老一样上班,公司又怎么拼的过别人?
得合伙人,得天下!
万科总裁郁亮说,雇佣时代已经过去合伙人时代已经到来!把核心员工变为合伙人后,奇迹出现了!
华为,为什么能从4万元发展为1000多亿美元,成为世界500强?因为他在90年代就开始实行全员持股合伙人模式,开始与客户在全国建立合资公司!
韩都衣舍,2008年导入合伙人管理制度,连续10年在互联网服装品牌排名第一名,业绩突破20亿。
旭辉地产,2012年导入合伙人管理制度,连续6年业绩保持70%增长,成为地产行业超级黑马。
爱尔眼科,2014年导入合伙人管理制度,5年成为眼科连锁医疗第一名,市值达到800亿。
碧桂园,2014年导入合伙人管理制度,3年成为中国地产第一名,业绩突破5000亿。
合伙人时代:以华为、阿里、碧桂园、旭辉地产、海尔、韩都衣舍,爱尔眼科为代表的著名企业纷纷导入“利益共享”为核心的合伙人制度,越来越多中小型企业纷纷导入合伙人管理模式,培养核心人才,与公司形成利益、事业、命运共同体!
不是你要不要用合伙人管理模式,而是时代已经选择了合伙人管理模式!
老板不懂合伙人股权,如同埋下地雷!
管理学习微课堂
多数工作,多数员工,都是不压就不出成绩的。所谓“慢工出细活”多数是借口。但对于一些开创性的,比较需要创意的工作,靠压就不太行了。
对于多数员工,“压”大概也是从“必然王国”走向“自由王国”的必经之路。但如果层层加码,员工不胜其烦,倦怠或者求变心起,好不容易培养起来的员工就流失了。对老板来说,这样的打击也是够让人郁闷的。
中国许多公司,许多行业都很新,有许多不经世事的基层经理。压和激励,他们可能做得不错,但要海纳百川细水长流,就欠点火候。
文中说的“合伙人”制度,听起来不错,但做的人少。原因很简单:多数老板对自己公司的未来都没有信心,过一年赚一年的钱,懒得花心思忽悠员工跟他卖命。铁打的公司流水的员工,公司都“铁”不了,谁去在员工身上花那么多心思。默认所有员工都是短工。
只有公司前景可期,在业内占据一定地位之时,才有考虑“合伙人”制度的基础。一上来就忽悠搞什么“合伙人”,不靠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