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使用rsync无密码传输


    众多数据库服务器的管理过程中,在不同服务器间的文件传输是免不了的。您可以使用scp命令或FTP方法完成文件的发送和接收,这篇文章我将给大家介绍另外一种方法,这就是rsync命令。
    rsync是文件传输程序,它的功能和算法描述可以参考维基百科中的介绍。
    参考链接:http://zh.wikipedia.org/zh-cn/Rsync

    我来通过实验给大家展示一下rsync命令的常用方法。
    这里我们演示使用的操作系统是Linux,rsync已经预装好。如果是AIX操作系统,需要单独在IBM网站下载安装包安装。

    演示场景:将secDB1服务器SRC目录下的内容同步传输到secDB2服务器DEST目录下,整个过程在secDB1服务器上来完成。

    1.在第一台主机的根目录下创建一个名为“/usr/20160626”的目录,作为我们传输演示的源目录。
    [root@secDB1 /]# mkdir /usr/20160626

    2.创建文件,根据日期生成文件夹,并拷贝每日生成的文件到新的文件夹中

    datestr=$(date +%Y%m%d)
    mkdir $datestr
    cp $(find /orcl/dir -name "*$datestr.txt" ) /orcl/$datestr/




    3.在第二台主机的根目录下创建一个名为“test”的目录,作为我们传输演示的目标目录
    [root@secDB2 /]# cd /usr
    [root@secDB2 /]# mkdir /test

    4.将secDB1服务器20160926目录下的内容同步传输到secDB2服务器test目录下
    [root@secDB1 SRC]#  rsync -av "ssh -i /usr/rsync_id_dsa" /orcl/20160926/ csdn@61.132.54.173:/usr/test
    root@172.17.193.211's password:
    building file list ... done
    ./

    pos898321045110581_20160926.txt
    pos898321045110582_20160926.txt
    pos898321045110583_20160926.txt
    pos898321045110584_20160926.txt
    pos898321045110593_20160926.txt
    pos898321045110594_20160926.txt
    pos898321045110595_20160926.txt
    pos898321045110596_20160926.txt



    sent 162 bytes  received 70 bytes  42.18 bytes/sec
    total size is 0  speedup is 0.00

    5.验证第二台主机的test目录下是否有发送过来的文件
    [root@secDB2 /]# cd /test
    [root@secDB2 DEST]# ls -ltr
    total 0
    -rw-r--r-- 1 root root 0 Feb 21 02:37 f1
    -rw-r--r-- 1 root root 0 Feb 21 02:37 f2

    文件发送成功,目的达到。

    6.修改test目录下的f1文件内容,使之与源目录SRC中的f1目录不相同
    [root@secDB2 DEST]# echo "mod" > f1
    [root@secDB2 DEST]# cat f1
    mod
    [root@secDB2 DEST]# ls -ltr
    total 4
    -rw-r--r-- 1 root root 0 Feb 21 02:37 f2
    -rw-r--r-- 1 root root 4 Feb 21 02:59 f1

    7.再次将20160926目录下的内容向test目录同步
    [root@secDB1 SRC]# rsync -av /SRC/ -e ssh root@172.17.193.211:/DEST
    root@172.17.193.211's password:
    building file list ... done
    f1

    sent 114 bytes  received 48 bytes  46.29 bytes/sec
    total size is 0  speedup is 0.00

    注意,此时仅仅将有变化的内容f1同步到了test目录,这也是rsync命令的优势所在。

    8.在经过再次同步之后,此时DEST目录下的文件再一次与SRC目录下的内容保持一致。
    [root@secDB2 DEST]# ls -ltr
    total 0
    -rw-r--r-- 1 root root 0 Feb 21 02:37 f1
    -rw-r--r-- 1 root root 0 Feb 21 02:37 f2

    9.注意“/”符号带来的差别
    如果将“/SRC/”后面的“/”去掉,此时将会将SRC目录和目录的下的所有内容统统的发送到DEST目录下。
    [root@secDB1 SRC]# rsync -av /SRC -e ssh root@172.17.193.211:/DEST
    root@172.17.193.211's password:
    building file list ... done
    SRC/
    SRC/f1
    SRC/f2

    sent 166 bytes  received 70 bytes  67.43 bytes/sec
    total size is 0  speedup is 0.00

    10.使用rsync命令的联机帮助文档可以获得更多的提示信息
    [root@secDB1 SRC]# rsync -h
    ……此处内容省略……

    11.小结
    rsync在给我们传输文件提供另外一种途径的同时,也提高了我们的工作效率。在存在少量差异需要完成文件同步的场合下是不二选择。善用之。

    Good luck.

     -------------------------------------------------------------------------------------------------------------------------------------

    二、取消输入密码

    问题描述

    在linux平台上常用rsync协议来同步文件和目录,'rsync'也是各种linux发行版标配的命令。当我们基于linux平台开发应用程序时,常常需要从Java或者Python代码中调用rsync命令来实现文件的传输。

    例如,假设我们要按照如下需求来传输文件:

    • 有两台机器:localhost和remotehost
    • Java程序deploy在localhost上,通过rsync将本机文件传送到remotehost,或者从remotehost pull文件到localhost
    • rsync通过ssh连接remotehost
    • 在remotehost有个叫csdn的帐户,专门用来rsync传输文件,只能用密钥文件登陆
    • 最重要的是,在rsync连接过程中不需要输入csdn的帐户密码,否则密码输入界面会block住Java程序的运行

    要实现rsync的无密码传输,基本思路是用一对公私钥来代替帐户密码,实现ssh连接时的认证。

    下面我们来看看一步步如何实现。

    配置rsync

    1. [远端机器] 创建专用帐户csdn

    [plain] view plain copy
     
    1. # 创建用户组csdn  
    2. $ groupadd -g 1212 csdn  
    3.   
    4. # 创建csdn用户,并加入csdn用户组  
    5. $ useradd -m -s /bin/bash -g 1212 -u 1212 csdn  
    6.   
    7. # 为csdn创建.ssh目录  
    8. $ mkdir /home/csdn/.ssh  
    9. $ chown csdn:csdn /home/csdn/.ssh  
    10. 要上传的文件夹$ chown csdn:csdn/usr/test

    注意:

    • gid和uid均为1212,此为示例,也可以选用其它值,只要保证不和现有的用户和组冲突
    • "-m"表示要为csdn用户创建home目录,即/home/csdn/

    2. [本地机器] 用ssh-keygen生成密钥

    [plain] view plain copy
     
    1. [root@xxxx ~]$ ssh-keygen  
    2. Generating public/private rsa key pair.  
    3. Enter file in which to save the key (/root/.ssh/id_rsa): /usr/rsync_id_dsa  
    4. Enter passphrase (empty for no passphrase):  //输入空
    5. Enter same passphrase again:     //输入空
    6. Your identification has been saved in /usr/rsync_id_dsa.  
    7. Your public key has been saved in /usr/rsync_id_dsa.pub.  


    注意:

    • 在提示输入key file path时,为避免覆盖已有的root帐户的id_rsa文件,将其存储到/usr/rsync_id_dsa
    • 在提示输入文件密码时,直接按回车,采用空密码
    • 最后生成了两个文件,分别存储私钥和公钥
     

    3. [本地机器] 将公钥传送到远端机器csdn帐户的.ssh目录下

    [plain] view plain copy
     
    1. $ scp /usr/rsync_id_dsa.pub root@171.69.201.209:/home/csdn/.ssh  


    4. [远端机器] 将传输过来的公钥导入csdn的authorized_keys文件

    [plain] view plain copy
     
    1. $ cd /home/csdn/.ssh  
    2. $ cat rsync_id_dsa.pub > authorized_keys  
    3. $ chown csdn:csdn authorized_keys  

    rsync命令

    这样,我们就可以免输密码在两机器间同步文件和目录了,比如,一个最简单的命令:

    [plain] view plain copy
     
    1. $ rsync -e "ssh -i /usr/rsync_id_dsa" /tmp/testfile csdn@remotehost:/tmp/  
    2. 传递文件代码为   [root@postest ~]# rsync -av -e  "ssh -i /usr/rsync_id_dsa" /orcl/20160926/ csdn@61.132.54.173:/usr/test

    值得注意的是,当从Java或Python代码中构建rsync命令时,有时很难将-e "ssh -i xxxx"作为一个普通的command option,这里有一个简单的替代方法,就是在启动rsync命令之前,往rsync进程中添加一个环境变量:RSYNC_RSH="ssh -i xxxx"

    上面只是一个最简单的rsync命令,其实rsync有许多有意思的选项,可以帮助我们完成很多高端大气上档次的功能。比如,下面是一个更加复杂的命令,用来在两台机器间传输整个目录并在传输完成后删除源文件:

    [plain] view plain copy
     
    1. $ rsync -e "ssh -i /usr/rsync_id_dsa" -v --progress -r -z --compress-level=9 -o -g -p --remove-source-files --temp-dir=/tmp/rsynctmpdir/ --partial-dir=/tmp/rsynctmpdir/ --delay-updates --itemize-changes --out-format=FILEDETAIL::%%n::%%l::%%i::%%M /tmp/testfolder/ csdn@remotehost:/tmp/testfolder/  

    具体参数的含义可参考rsync文档,这里仅作简单说明:

      • -v:传输过程中打印调式信息
      • --progress:传输过程中打印当前进度
      • -r:递归传输所有子目录和文件
      • -z, --compress-level=9:传输过程中对文件进行压缩,可提高传输效率
      • -o, -g, -p:传输过程中保持文件的ownership, group和permission
      • --remove-source-files:传输结束之后删除源文件。注意,在rsync 2.x中,相应的选项为--remove-sent-files
      • --temp-dir, --partial-dir, --delay-updates:将源目录下所有的文件放在一个transaction里,要么全成功,要么全失败。传输过程中将文件放在temp-dir和partial-dir中,全部完成之后再移动到目标目录。这几个选项在remotehost上有其它程序需要consume传输完成之后的文件时特别有用。
      • --itemize-changes, --out-format:按照指定格式输出每一个要传送的文件信息,这在应用程序需要捕获传输的文件列表时很有用。比如,应用程序仅指定在两个机器间要同步的目录(从localhost到remotehost,或者从remotehost到localhost),然后通过这两个选项就可以捕获rsync的output,过滤出相应的输出行(根据--out-format中指定的"FILEDETAIL"前缀字符串),然后就可以构建出目录下的文件列表了,比如文件名(%%n)、文件大小(%%l)等等
  • 相关阅读:
    gojs入门
    chartjs:改变图表的外观
    chart.js入门
    verilog与C语言的6点重大区别
    PCB布线原则【转】_神经火光_百度空间
    verilog中对同一个变量有判断条件的赋值
    同步复位与异步复位——异步复位同步释放
    如何利用TCL文件给FPGA分配引脚
    0欧姆电阻的作用
    独热码
  • 原文地址:https://www.cnblogs.com/fenglan/p/5916170.html
Copyright © 2020-2023  润新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