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思考力,才是真正的第一生产力-快思考、慢思考


    心理学家、思想家和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卡曼尼认为,我们的大脑有快慢两种做决定的方法。

      常用的、无意识的“系统1”依靠情感、记忆和经验迅速做出判断。它见闻广博,使我们能够快速对眼前的情况做出反应。但“系统1”也很容易上当,它固守眼见即为事实的原则,任由错觉引导我们做出错误的选择。有意识的“系统2”通过调动注意力来分析和解决问题,并做出决定。它比较慢,不容易出错,但它很懒惰,经常“走捷径”,通过直接采纳“系统1”的直觉型判断结果,应付了事,敷衍塞责。“系统1”是快思考,“系统2”是慢思考。

      “系统1”的自主运作能够诱发极其复杂的理念模式,但只有相对缓慢的“系统2”才能按部就班地构建框架、设置路径、提出方案。

      完全处于自主控制状态的“系统1”的运行是无意识且快速的,不怎么费脑力。但正是它形成了人们自主而初始的印象和感觉。这种印象和感觉既是“系统2”清晰理念的主要来源,也是“系统2”进行深思熟虑并做出决策的主要依据。

      因此,决定人们思考基础的是“系统1”,决定人们思考质量或者水平的是“系统2”。由此也可以推论,那些在平时无所用心,对周边环境熟视无睹、漠不关心的人,既无以积累更多印象和感觉,无以形成各种初步的理念,也无以形成深思熟虑的思考力和决策依据。

      “系统1”与“系统2”在人生的不同阶段或者对环境熟悉的不同程度,发挥着不同的作用。年少时“系统1”更多地主导,随着年龄的上升,“系统2”开始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而一旦随着见闻、经验、记忆的积累,“系统1”会再次顽固地发挥作用。刚进入新的环境,“系统1”更多地发挥作用,当对环境熟悉到一定程度之后,“系统2”的作用必然会上升。因此,自认为成熟的人或者在对环境认识达到一定程度之后,思考力会下降而不是上升。

      下列现象会实质性地影响人的思考力。

      首先,让脑力劳动沦落为体力劳动。如果没有自己的思想、主见,或者不能不断地更新、丰富自己的思想,而是不断重复自己过往的经验、见识,那么你就是个体力劳动者。任何人,只要是凭过去的经验或者知识工作,那么就已经是体力劳动者了,或者已经最大限度地接近体力劳动者了。

      其次,找不到思考问题的角度与着眼点。

      思考如何完成工作目标,能够进步,但也就是“爬楼梯”——虽然步步高,但速度较慢;思考工作方法,比纯粹完成工作目标进了一步,算是“坐电梯”——速度快了许多;思考如何成功或者卓越,将工作方法上升到方法论高度,一旦突破,个人进步就好比“坐飞机”了。

      最后,思考本身太过功利。

      功利性思考的特点是一旦目标达成,思考就会中断。而只有那些基于个人兴趣或者追求的思考,才能持续深入。

      思考力包括知识力、信息力、分析力、概括力、结构力、创新力和呈现力。人在职业生涯的途中,所面临的最大考验就是思考力。当个人的思考力高于自己职业需要时,对于工作就能游刃有余,否则,就自顾不暇。

      相对于工作和发展需要,知识和经验总是有限的,而思考力则是无限的——如果你愿意训练的话。

      人们会认为学习是个苦差事,所谓的十年寒窗。殊不知思考是比学习更苦的差事。对于这个差事,如果不是基于兴趣,是无法坚持的。

      人在功成名就之后,首先丧失的是什么?是思考力和对思考的兴趣。

      思考是创新的源泉,思考是进步的引擎。如果拥有了思考力,那么办法总比困难多。

    首先,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本质区别

     

    我认为其区别不在于职业本身,而在于是否用大脑工作。如果你没有自己的思想、主见,或者不能不断地更新、丰富自己思想,而是不断重复自己过往的劳动、经验、见识,那么,你就是个体力劳动者。

     

    中国的大学所以不出大师,原因正是,有太多的人,占着脑力劳动岗位,从事体力劳动---站在讲台上讲别人的东西,没有任何自己的智慧,难道不是体力劳动?

     

    任何人,只要是凭过去的经验或者知识工作,那么,就已经是体力劳动者了,或者已经最大限度地接近体力劳动者了。

     

    https://www.douban.com/note/493297705/

  • 相关阅读:
    Extjs4 关于设置form中所有子控件为readOnly属性的解决方案
    Chrome调试(转)
    ExtJS4 动态加载
    CSS display和visibility的用法和区别
    利用Java调用OpenCV进行人脸识别
    Mac上安装openCV(Java版本)
    关于mysql的Fetch Time 和 Duration Time
    数据库相关中间件介绍
    JVM和java应用服务器调优
    探索 ConcurrentHashMap 高并发性的实现机制
  • 原文地址:https://www.cnblogs.com/feng9exe/p/8472430.html
Copyright © 2020-2023  润新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