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MariaDB表表达式(2):CTE


    公用表表达式(Common Table Expression,CTE)和派生表类似,都是虚拟的表,但是相比于派生表,CTE具有一些优势和方便之处。

    CTE有两种类型:非递归的CTE和递归CTE。

    CTE是标准SQL的特性,属于表表达式的一种,MariaDB支持CTE,MySQL 8才开始支持CTE。

    1.非递归CTE

    CTE是使用WITH子句定义的,包括三个部分:CTE名称cte_name、定义CTE的查询语句inner_query_definition和引用CTE的外部查询语句outer_query_definition。

    它的格式如下:

    WITH cte_name1[(column_name_list)] AS (inner_query_definition_1)
       [,cte_name2[(column_name_list)] AS (inner_query_definition_2)]
    [,...]
    outer_query_definition

    其中column_name_list指定inner_query_definition中的列列表名,如果不写该选项,则需要保证在inner_query_definition中的列都有名称且唯一,即对列名有两种命名方式:内部命名和外部命名。

    注意,outer_quer_definition必须和CTE定义语句同时执行,因为CTE是临时虚拟表,只有立即引用它,它的定义才是有意义的。

    下面语句是一个简单的CTE的用法。首先定义一张虚拟表,也就是CTE,然后在外部查询中引用它。

    CREATE OR REPLACE TABLE t(id INT NOT NULL PRIMARY KEY,sex CHAR(3),NAME CHAR(20));
    INSERT INTO t VALUES (1,'nan','David'),(2,'nv','Mariah'),(3,'nv','gaoxiaofang'),(4,'nan','Jim'),
            (5,'nv','Selina'),(6,'nan','John'),(7,'nan','Monty'),(8,'nv','xiaofang');
     
    # 定义CTE,顺便为每列重新命名,且使用ORDER BY子句
    WITH nv_t(myid,mysex,myname) AS (
        SELECT * FROM t WHERE sex='nv' ORDER BY id DESC
    )
    # 使用CTE
    SELECT * FROM nv_t;
    +------+-------+-------------+
    | myid | mysex | myname      |
    +------+-------+-------------+
    |    2 | nv    | Mariah      |
    |    3 | nv    | gaoxiaofang |
    |    5 | nv    | Selina      |
    |    8 | nv    | xiaofang    |
    +------+-------+-------------+

    从结果中可以看到,在CTE的定义语句中使用ORDER BY子句是没有任何作用的。

    在这里可以发现,CTE和派生表需要满足的几个共同点:每一列要求有列名,包括计算列;列名必须唯一;不能使用ORDER BY子句,除非使用了TOP关键字(标准SQL严格遵守不能使用ORDER BY的规则,但MySQL/MariaDB中允许)。不仅仅是CTE和派生表,其他表表达式(内联表值函数(sql server才支持)、视图)也都要满足这些条件。究其原因,表表达式的本质是表,尽管它们是虚拟表,也应该满足形成表的条件。

    一方面,在关系模型中,表对应的是关系,表中的行对应的是关系模型中的元组,表中的字段(或列)对应的是关系中的属性。属性由三部分组成:属性的名称、属性的类型和属性值。因此要形成表,必须要保证属性的名称,即每一列都有名称,且唯一。

    另一方面,关系模型是基于集合的,在集合中是不要求有序的,因此不能在形成表的时候让数据按序排列,即不能使用ORDER BY子句。之所以在使用了TOP后可以使用ORDER BY子句,是因为这个时候的ORDER BY只为TOP提供数据的逻辑提取服务,并不提供排序服务。例如使用ORDER BY帮助TOP选择出前10行,但是这10行数据在形成表的时候不保证是顺序的。

    相比派生表,CTE有几个优点:

    1.多次引用:避免重复书写。

    2.多次定义:避免派生表的嵌套问题。

    3.可以使用递归CTE,实现递归查询。

    例如:

    # 多次引用,避免重复书写
    WITH nv_t(myid,mysex,myname) AS (
        SELECT * FROM t WHERE sex='nv'
    )
    SELECT t1.*,t2.*
    FROM nv_t t1 JOIN nv_t t2
    WHERE t1.myid = t2.myid+1;
     
    # 多次定义,避免派生表嵌套
    WITH
    nv_t1 AS (          /* 第一个CTE */
        SELECT * FROM t WHERE sex='nv' 
    ),
    nv_t2 AS (          /* 第二个CTE */
        SELECT * FROM nv_t1 WHERE id>3
    )
    SELECT * FROM nv_t2;

    如果上面的语句不使用CTE而使用派生表的方式,则它等价于:

    SELECT * FROM
    (SELECT * FROM
    (SELECT * FROM t WHERE sex='nv') AS nv_t1) AS nv_t2;

    2.递归CTE

    SQL语言是结构化查询语言,它的递归特性非常差。使用递归CTE可稍微改善这一缺陷。

    公用表表达式(CTE)具有一个重要的优点,那就是能够引用其自身,从而创建递归CTE。递归CTE是一个重复执行初始CTE以返回数据子集直到获取完整结果集的公用表表达式。

    当某个查询引用递归CTE时,它即被称为递归查询。递归查询通常用于返回分层数据,例如:显示某个组织图中的雇员或物料清单方案(其中父级产品有一个或多个组件,而那些组件可能还有子组件,或者是其他父级产品的组件)中的数据。

    递归CTE可以极大地简化在SELECT、INSERT、UPDATE、DELETE或CREATE VIEW语句中运行递归查询所需的代码。

    也就是说,递归CTE通过引用自身来实现。它会不断地重复查询每一次递归得到的子集,直到得到最后的结果。这使得它非常适合处理"树状结构"的数据或者有"层次关系"的数据。

    2.1 语法

    递归cte中包含一个或多个定位点成员,一个或多个递归成员,最后一个定位点成员必须使用"union [all]"(mariadb中的递归CTE只支持union [all]集合算法)联合第一个递归成员。

    以下是单个定位点成员、单个递归成员的递归CTE语法:

    with recursive cte_name as (
        select_statement_1       /* 该cte_body称为定位点成员 */
      union [all]
        cte_usage_statement      /* 此处引用cte自身,称为递归成员 */
    )
    outer_definition_statement    /* 对递归CTE的查询,称为递归查询 */

    其中:

    select_statement_1:称为"定位点成员",这是递归cte中最先执行的部分,也是递归成员开始递归时的数据来源。

    cte_usage_statement:称为"递归成员",该语句中必须引用cte自身。它是递归cte中真正开始递归的地方,它首先从定位点成员处获取递归数据来源,然后和其他数据集结合开始递归,每递归一次都将递归结果传递给下一个递归动作,不断重复地查询后,当最终查不出数据时才结束递归。

    outer_definition_statement:是对递归cte的查询,这个查询称为"递归查询"。

    2.2 递归CTE示例(1)

    举个最经典的例子:族谱。

    例如,下面是一张族谱表

    CREATE OR REPLACE TABLE fork(id INT NOT NULL UNIQUE,NAME CHAR(20),father INT,mother INT);
    INSERT INTO fork VALUES
        (1,'chenyi',2,3),(2,'huagner',4,5),(3,'zhangsan',NULL,NULL),
        (4,'lisi',6,7),(5,'wangwu',8,9),(6,'zhaoliu',NULL,NULL),(7,'sunqi',NULL,NULL),
        (8,'songba',NULL,NULL),(9,'yangjiu',NULL,NULL);
     
    MariaDB [test]> select * from fork;
    +----+----------+--------+--------+
    | id | name     | father | mother |
    +----+----------+--------+--------+
    |  1 | chenyi   |      2 |      3 |
    |  2 | huagner  |      4 |      5 |
    |  3 | zhangsan |   NULL |   NULL |
    |  4 | lisi     |      6 |      7 |
    |  5 | wangwu   |      8 |      9 |
    |  6 | zhaoliu  |   NULL |   NULL |
    |  7 | sunqi    |   NULL |   NULL |
    |  8 | songba   |   NULL |   NULL |
    |  9 | yangjiu  |   NULL |   NULL |
    +----+----------+--------+--------+

    该族谱表对应的结构图: 

    如果要找族谱中某人的父系,首先在定位点成员中获取要从谁开始找,例如上图中从"陈一"开始找。那么陈一这个记录就是第一个递归成员的数据源,将这个数据源联接族谱表,找到陈一的父亲黄二,该结果将通过union子句结合到上一个"陈一"中。再次对黄二递归,找到李四,再对李四递归找到赵六,对赵六递归后找不到下一个数据,所以这一分支的递归结束。

    递归cte的语句如下:

    WITH recursive fuxi AS (
        SELECT * FROM fork WHERE `name`='chenyi'
        UNION
        SELECT f.* FROM fork f JOIN fuxi a WHERE f.id=a.father
    )
    SELECT * FROM fuxi;

    演变结果如下:

    首先执行定位点部分的语句,得到定位点成员,即结果中的第一行结果集:

    根据该定位点成员,开始执行递归语句:

    递归时,按照f.id=a.father的条件进行筛选,得到id=2的结果,该结果通过union和之前的数据结合起来,作为下一次递归的数据源fuxi。

    再进行第二次递归:

    第三次递归:

    由于第三次递归后,id=6的father值为null,因此第四次递归的结果为空,于是递归在第四次之后结束。 

    2.2 递归CTE示例(2)

    CTE示例主要目的是演示切换递归时的字段名称。

    例如,有几个公交站点,它们之间的互通性如下图:

    对应的表为:

    CREATE OR REPLACE TABLE bus_routes (src char(50), dst char(50));
    INSERT INTO bus_routes VALUES 
      ('stopA','stopB'),('stopB','stopA'),('stopA','stopC'),('stopC','stopB'),('stopC','stopD');
    MariaDB [test]> select * from bus_routes;
    +-------+-------+
    | src   | dst   |
    +-------+-------+
    | stopA | stopB |
    | stopB | stopA |
    | stopA | stopC |
    | stopC | stopB |
    | stopC | stopD |
    +-------+-------+

    要计算以stopA作为起点,能到达哪些站点的递归CTE如下:

    WITH recursive dst_stop AS (
        SELECT src AS dst FROM bus_routes WHERE src='stopA'   /* note: src as dst */
        UNION
        SELECT b.dst FROM bus_routes b 
          JOIN dst_stop d 
        WHERE d.dst=b.src
    )
    SELECT * FROM dst_stop;

    结果如下:

    +-------+
    | dst   |
    +-------+
    | stopA |
    | stopB |
    | stopC |
    | stopD |
    +-------+

    首先执行定位点语句,得到定位点成员stopA,字段名为dst。

    再将定位点成员结果和bus_routes表联接进行第一次递归,如下图:

    再进行第二次递归:

    再进行第三次递归,但第三次递归过程中,stopD找不到对应的记录,因此递归结束。 

    2.2 递归CTE示例(3)

    仍然是公交路线图:

    计算以stopA为起点,可以到达哪些站点,并给出路线图。例如: stopA-->stopC-->stopD 。

    以下是递归CTE语句:

    WITH recursive bus_path(bus_path,bus_dst) AS (
        SELECT src,src FROM bus_routes WHERE src='stopA'
        UNION
        SELECT CONCAT(b2.bus_path,'-->',b1.dst),b1.dst
        FROM bus_routes b1
          JOIN bus_path b2
        WHERE b2.bus_dst = b1.src AND LOCATE(b1.dst,b2.bus_path)=0
    )
    SELECT * FROM bus_path;

    首先获取起点stopA,再获取它的目标stopB和stopC,并将起点到目标使用"-->"连接,即 concat(src,"-->","dst") 。再根据stopB和stopC,获取它们的目标。stopC的目标为stopD和stopB,stopB的目标为stopA。如果连接成功,那么路线为:

    stopA-->stopB-->stopA   目标:stopA
    stopA-->stopC-->stopD   目标:stopD
    stopA-->stopC-->stopB   目标:stopB

    这样会无限递归下去,因此我们要判断何时结束递归。判断的方法是目标不允许出现在路线中,只要出现,说明路线会重复计算。

  • 相关阅读:
    在 MVC 控制器中使用 构造函数时行依赖注入 (IoC)
    跟我学 NHibernate (三)
    跟我学 NHibernate (二)
    跟我学 NHibernate (一)
    使用PetaPoco ORM 框架分页查询
    ASP.NET MVC 中使用 AjaxFileUpload 插件时,上传图片后不能显示(预览)
    在 mvc 中使用下拉列表
    String.Join() 方法 的用法
    动态为页面添加CSS样式文件引用
    禁止页面内按F5键进行刷新(扩展知识:禁止复制信息内容)
  • 原文地址:https://www.cnblogs.com/f-ck-need-u/p/8875863.html
Copyright © 2020-2023  润新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