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harePoint 2010的高可用性(HA)


    所谓的高可用性(High Availability),是指在服务器出现硬件或者网络故障的时候,尽可能不会中断服务,并尽可能减少对用户的影响。

    在实际项目中,是否需要考虑高可用性方案,除了IT部门的意识外,也有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就是高可用性的成本。几乎所有的高可用性方案都是靠冗余的硬件来实现的,因此在一些小型SharePoint项目、以及一些对服务和数据并不十分敏感的项目中,出于成本或其他因素的考虑,往往不会考虑使用高可用性方案,一个适当的备份计划可能就足够了。

    SharePoint服务器场本身是一个典型的三层架构(从2007、到2010、再到2013,这个基本的架构都是一样的),也就是前端服务器 - 应用服务器 - 数据库服务器(在一些小型部署中,前端服务器往往同时充当了应用服务器的角色、甚至同时充当了数据库服务器的角色)。因此,在高可用性方便,也必须同时考虑到这三个层面。

    首先,前端服务器。

    前端服务器的高可用性其实是这三层里面最容易的了,因为前端服务器上只有程序、配置文件和一些模版文件,所有的“实际”数据都存放在最后端的数据库中。因此在前端服务器一层,只需要保证所有的自定义程序都是一致的(这也是用SharePoint标准部署方案WSP的好处,系统会自动帮你部署到所有的服务器场中、甚至新加入的服务器场),多台服务器只需要一个简单的负载均衡(NLB,可以通过软件或者硬件实现),就可以实现这一层的高可用性。

    需要说明的是,在SharePoint 2013中,新增加了一个“Request Management”功能,这个功能其中一项应用就是根据服务器的运行情况,来把用户的请求(Request)分配到合适的前端服务器上去执行。

    其次,应用服务器。

    这里的“应用”主要指的是SharePoint中的那些Service Application,包括但不限于Excel Service、Secure Store Service、Managed Metadata Service、Search Service、User Profile Service等等。这些“应用”——或者叫服务——基本上都可以同时运行在多台服务器中,它们的数据(如果有的话),也都是存放在数据库服务器中(部分服务的临时数据是放在这些服务器本地的,另外搜索服务器中的索引也是放在本地的),因此也可以比较方便地实现这一层面的高可用性。这些服务器之间是靠SharePoint自身来实现负载均衡的。

    下面这张图是SharePoint 2010中Service Application的一个架构图:

    image

    从图中可以看出来,这些“服务”是运行在“云端”的一到多台服务器上的,服务的调用是由前端服务器上面的代理,通过WCF接口去访问的,具体调用哪一台服务器的逻辑是由SharePoint负责维护的,有其中一台挂掉的话,并不影响其他服务器的运行。我们在管理中心的管理服务应用程序中,会看到每个服务都可以看到两个链接,其中上面那个是对服务本身的设置,下面那个就是运行在前端服务器上的这个服务代理的设置。

    从图上也可以看出来,所有的用户请求都是发送到前端服务器上的,并不会直接连接到后面的应用程序层和数据库层,因此这两层的服务器可以完全对最终用户隔离从而保证其安全性。最近这两次微软组织的SharePoint培训,因为时间原因,都把服务架构的课程砍掉了(上面这张图就来自于这个课程的PPT),不过我在介绍BCS的时候,也都大概提了几句,我觉得这个架构对于IT管理员而言还是比较重要的。——这是题外话,嗯。

    不过,对于SharePoint的众多服务而言,搜索服务是一个特例。搜索的服务器角色设置是由搜索服务本身来完成的,搜索分为管理、查询、爬网三个组件,细说起来可能会比较复杂,篇幅所限,有兴趣的人可以到这个链接去看详细介绍:规划企业级搜索的拓扑

    需要说的是,在SharePoint 2007中,一个搜索服务中的索引服务器角色只能由一台服务器充当,因此在高可用性方面是一个潜在的风险,从2010开始,这个问题已经得到了解决。

    最重要的,数据库服务器。

    就如同前面所说的,SharePoint中所有“实际”数据,都是存放在数据库中的,因此,高可用性最重要的,也就是针对数据库层的规划。因为其他几个层面即使不做高可用性,最多带来的就是用户在一段时间内无法访问网站,或者无法使用网站某些功能的问题;而一旦数据库服务器出了问题,带来的很可能就是数据本身的丢失,这往往是更严重的问题。

    首先,来介绍一下SharePoint对数据库的要求:必须在1毫秒内对ping作出相应;必须在20毫秒内返回数据的第一个字节——当然,这个要求并不是强制性的,即使达不到这个要求,一般情况下也不会造成什么大问题,只不过在设计数据库方案,尤其是高可用性方案的时候,这也是必须要考虑到的一个问题。

    在SharePoint服务器场中,数据库一层的所有高可用性方案,本质上都是由SQL Server所提供的,因此,我们就从SQL Server的角度,来衡量一下几种方案的优劣。

    SQL Server的高可用性方案可以分为如下4种:

    0、复制(Replication)

    1、日志传送(Log Shipping)

    2、数据库镜像(Mirroring)

    3、故障转移群集(Failover Cluster)

    其中的第0种Replication是不被SharePoint支持的,因此我们只考虑剩下的三种。

    1、日志传送(Log Shipping)

    image

    Log Shipping的主要原理,就是主数据库服务器,定时将事务日志(Transaction Log),通过网络传送到第二台数据库中,这第二台数据库根据日志内容进行数据的还原。这个时间间隔,是分钟级别的。

    但是由于不是所有的SharePoint数据库都支持Log Shipping(支持的有Managed Metadata Service的数据库、Secure Store Service的数据库,以及最重要的内容数据库等;不支持的比如配置数据库、搜索数据库等等)。尤其是每个服务器场必须的,也是最重要的配置数据库不支持这一技术,因此只能针对Log Shipping后的数据库再建立一个“备用”的服务器场,在这个服务器场中,Log Shipping过来的几个数据库需要设置成只读的(Ship过来的Log是数据的唯一来源,从而保持数据的一致性)。当原始的服务器场挂掉之后,再通过DNS的方式切换到这个“备用”服务器场中,以只读的方式进行访问(SharePoint支持使用只读数据库模式)。当然,你可以再切换之后把数据库重写设置为读写模式,但这样的话想再切换回原始的服务器场,可能由需要做一些额外的工作了。

    Log Shipping方式的优点

    • 独立的数据库,由于对带宽的需求并不严格,甚至可以和原始数据库分布在不同的地理位置。
    • 可以作为一个“只读”的备份场来使用,可以用于某些场景下跨地域部署的方案。
    • 由于日志备份、传送、恢复的过程是异步的,所以这种方案对原始的服务器场几乎没有性能上的影响

    Log Shipping方式的缺点

    • 由于日志传送是异步的,因此在主服务器场故障之后,可能会造成一些数据丢失。
    • 在出现故障之后,需要手动进行切换(当然也可以通过一些脚本的方式自动实现),后期维护的成本比较高
    • 因此,Log Shipping的方式在实际运用中,主要是用来做灾难恢复(Disaster Recovery),而不是高可用性。

    2、数据库镜像

    image

    (请忽略左下角的那个东西)

    数据库镜像从基本原理上来讲其实很简单,就是一份数据写在两处(就像RAID1一样),一个挂了另一个顶上去。

    SQL Server的数据库镜像有几种方式,主要差别就是在写两次的具体过程:“高可用性”方案就是写完第一台之后就不管了,立即返回;由第一台去负责写第二台,是不是写成功了也不管,这个其实Log Shipping差不多,主要为了减少镜像功能对原始数据库带来的性能损失;第二种方式就是镜像数据库写完之后返回一个成功标志,然后写数据库这个操作再返回,这样可以保证两个数据库的绝对一致性;第三种方式其实是在第二种方式的基础之上,增加了一台额外的“见证”服务器(也是一台SQL Server,但是本身不存储任何数据),负责实时监控主数据库和镜像数据库的状态,当主数据库挂掉之后,会自动切换到镜像数据库。

    数据库镜像的方式其实也是SharePoint比较推荐的一种方式,在SharePoint所有设置数据库的地方,都有两个数据库名称可以填,一个填主数据库、一个填镜像数据库,点确定的时候SharePoint会验证这两个数据库是不是真的配好了镜像。

    image

    上图来自SharePoint 2013(懒得再切换到2010的虚机了,其实是一样的),需要特别注意的是,SharePoint的配置数据库是没有界面可以设置镜像的,只能通过PowerShell脚本进行设置。

    数据库镜像的优点

    • 支持SharePoint中所有的数据库
    • 故障后可以自动进行切换(对于SharePoint来说,如果你想用这种方式的话,最好是使用带见证服务器的那种最保险的方式;如果想追求性能的话,还不如用Log Shipping)
    • 数据完整,不会丢失(见上文的括号内容)
    • 可以做成“延伸式服务器场”,也就是主前端+主应用+主数据库在一起,二前端+二应用+镜像数据库在另一个机柜/机房,这样可以防止因为电源或者网络原因造成的硬件故障(但是镜像数据库不支持异地部署,因为无法保证带宽)

    数据库镜像的缺点

    • 对性能略有影响(写完两次数据库才返回)
    • 需要额外的一台见证服务器(不过这台服务器可以使用SQL Server Express)
    • 不支持RBS

    3、故障转移群集(Failover Cluster)

    image

    故障转移群集其实就和SharePoint没什么关系了,完全是SQL Server自己玩的功能,很多非SharePoint的应用也在利用这种方式来做高可用性。

    其基本原理,就是两台数据库服务器,连接一个共享存储(使用SAN或NAS),平时由其中一台数据库处理所有操作,当这台服务器故障的时候,SQL Server会自动切换成使用另一台数据库来进行操作。所以共享存储其实在任何时刻,都是只有一台机器在对它进行读写。

    SQL Server的标准版支持2台数据库做群集,而企业版支持最多16台数据库做群集。

    群集是通过一个虚拟节点暴露给外界的(就像NLB一样),所以对数据库的使用者而言,这种方法是透明的,因此SharePoint表示毫无压力。

    故障转移群集的优点

    • 故障之后可以自动切换,后期维护成本低
    • 因为同时只有一台机器在写,所以对性能没有任何影响

    故障转移群集的缺点

    • 因为要使用共享存储(SAN或者NAS),所以硬件成本会比使用本地直连存储(DAS)要高
    • 需要操作系统级别的群集功能的支持(必须是Windows Server企业版),所以软件成本也会高一些
    • 对RBS的支持需要考虑:如果使用SQL Server自带的RBS FILESTREAM Provider,因为它只支持本地存储(也就是存储必须被数据库服务器识别成本地磁盘,而不是网络磁盘),所以只能使用SAN的方式,不能使用NAS;如果使用第三方的Provider,那就看第三方的硬件需求了
    • 这个高可用性只针对服务器,不针对存储本身(因为是共享存储),所以存储本身也需要考虑高可用性方案(可以使用RAID1、RAID5或者RAID1+0)

    4、混合模式

    对于要求更高的需求而言,可以把上面三种方式混合使用:比如群集的同时再做镜像,或者同时通过Log Shipping的方式实现异地部署的灾备方案等等。

    参考资料:

    1、存储和SQL Server容量规划和配置(http://technet.microsoft.com/zh-cn/library/cc298801

    2、规划可用性(http://technet.microsoft.com/zh-cn/library/cc748824

    3、规划灾难恢复(http://technet.microsoft.com/zh-cn/library/ff628971

    4、规划RBS(http://technet.microsoft.com/zh-cn/library/ff628583

    5、《SharePoint 2010 Disaster Recovery Guide》,这本书对各个方面都写的很详细,包括配置的步骤等等,如果有需要的话可以细读一下。(我不会告诉你网上可以搜到电子版的)

  • 相关阅读:
    拒绝喝酒理由1
    动态调用事件,事件的方法
    c#发送图片
    c#截屏功能的实现
    devexpress中文讨论论坛
    解析javascript变量
    devexpress_PivotGrid说明
    python学习之老男孩python全栈第九期_day022知识点总结——初识面向对象
    python学习之老男孩python全栈第九期_day022作业
    员工信息表
  • 原文地址:https://www.cnblogs.com/erucy/p/2603382.html
Copyright © 2020-2023  润新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