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成长 |《大厂晋升指南指南》学习总结(上)


    0 写在开头

    今年加入了一家产业互联网平台企业,公司刚好也开始借鉴阿里的职级体系。对于从来没有在互联网企业呆过的我,对于职级体系还比较陌生,刚好华仔的这门课《大厂晋升指南》推出(曾经购入了华仔的另一门课《从零开始学架构》,收获很大),于是我就购入学习了一下。现在总结成学习笔记分享与你,本文是第一篇。

    1 晋升体系

    职级体系

    互联网公司倾向于采用自立体系而不是职称体系,又由于阿里和腾讯强大的影响力,国内的各大中小型互联网公司都在对标它们的职级体系(比如我司就是综合了阿里和腾讯的职级体系)。

    跨越式职级的典型代表是阿里,它的特征是:级别差异大、晋升机会少、同级别回报差异大。

    阶梯式职级的典型代表是腾讯,它的特征是:级别差异小、晋升机会多、同级别回报差异比较小。

    不管是跨越式职级还是阶梯式职级,都存在一个问题,那就是“级别鸿沟”,它是很多人晋升过程中的拦路虎。当你的晋升遇到瓶颈时,不妨想想自己有没有“本质的提升”,是不是充分地向大家证明了这种提升。

    现实中,基本上P7 是“永恒钻石”段位,因为晋升到 P8 很难,需要机遇。

    晋升流程

    一般一个完整的晋升流程大概分为了6个阶段,如下图所示:

    我们直接参与的是提名、评审和沟通这3个阶段,其中评审阶段是最关键的,它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我们能否晋升。当然,在提名、预审、评审、复审阶段中,都有可能被刷下来。

    在职级晋升路途中海油一些和运气相关的因素,大概有三个:

    (1)评委团的不确定性

    (2)公司通过率指标的不确定性

    (3)部门通过率调控的不确定性

    此外,我们要切记:不要以为对方不是我们的主管就可以不理他,甚至直接怼他,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平时给其他部门的合作伙伴留个好印象,晋升的时候也许有意想不到的帮助。

    晋升原则

    什么样的人更容易晋升?华仔总结了三条核心原则:

    第一条:主动原则

    主动做事的人,比等着别人安排的人更容易晋升,所以我们应该定期或不定期地主动找主管沟通,交流关于工作任务的想法和意愿,寻求机会;同时,我们也要主动找同事沟通,了解更多工作相关信息。

    第二条:成长原则

    一边做事一边挖掘成长点、提升自己能力的人,比光顾着做事的人更容易晋升。所以如果我们已经能得心应手地完成现在的任务,就应该主动跳出舒适区,尝试更高难度和更高复杂度的事情;同时,不管事情做好了还是没做好,我们都应该多做复盘总结,找到可以提升优化的点。

    扩展:阅读《刷新》,了解成长型思维

    第三条:价值原则

    有能力为公司产出价值的人,比空有一身能力的人更容易晋升。所以,如果我们的时间很宝贵,就应该优先学能为公司产出价值的技能。

    理解这些原则并能在实际工作中有意识地去应用这些原则,为公司创造更大的价值,拿到好的绩效,又能快速提高自身能力的人,必然会满足晋升的要求。

    晋升逻辑

    努力提升之后,如何判断有没有达到晋升要求呢?华仔总结了四条底层逻辑:

    第一条:在当前级别做下一级别的事情的人,才有机会晋升。

    第二条:只有把当前级别的事情做好了,才有机会晋升。

    第三条:基础、熟练和精通三种水平的区别是,基础意味着会做,标志是能够独立完成;熟练意味着做好,标志是掌握最佳实践;精通意味着优化,标志是创造新的经验。

    第四条:通用的晋升步骤是,先把当前级别要求的能力提升到精通水平,接着按照下一级别的能力要求继续提升,然后主动寻找工作机会,尝试下一个级别的工作,最后拿着工作成果申请晋升。

    图片

    COMD能力模型

    各个互联网公司对于各个级别的能力要求只会给出一个抽象的描述,比如“系统思考”和“前瞻判断”等,但是实际的指导意义不大。有些领域可能会独立定制相关技术方向的能力解读,虽然这种解读比公司的抽象描述稍微具体一些,但因为投入成本和限制创新等原因,很难大范围推广。

    因此,华仔总结了一个COMD能力模型,将能力拆解为 技术、管理和业务三个维度,并通过规模、时间、环境和创新四个复杂度来判断能力的高低。

    COMD的核心知道思想是:通过事情的复杂度来判断能力的高低,级别越高,所做的事情的复杂度也就越高

    图片

    如果我们想了解某个级别的能力要求,为晋升做准备,可以把这个级别的能力模型表格列出来,然后针对表格内容做针对性的提升。

    职级档次

    华仔通过三个类比纵向透视职级档次,可以帮助我们对不同档次的核心能力建立一个形象的认知。

    (1)P5/P6:专业工匠

    核心能力是执行任务,P5和P6的差别在于能否独立完成任务。

    (2)P7/P8:乐团指挥

    核心能力是指挥团队,P7和P8的差别在于指挥的是单个团队还是多个团队。

    (3)P9/P10:电影导演

    核心能力是导演作品,P9和P10的差别在于导演出来的是成熟的作品还是成名的作品。

    图片

    一般来说,高级别的能力要求默认包含了低级别的要求。

    图片

    2 职级详解

    P5提升攻略

    P5的核心能力要求是:在别人的指导下完成任务,主要提升目标是从学生转变为“打工人”。

    技术方面,P5需要打好基础,学习岗位要求的基础技术。采用“碎片化时间,系统化学习”的方法提高技术学习效率。

    业务方面,P5需要熟悉各项业务功能的实现逻辑。对于2C业务,要成为产品的深度用户;而对于2B业务,就需要多个客户交流。
    管理方面,P5的重点是熟悉项目流程,避免踩坑,同时需要注意学习公司的管理制度。

    图片

    P6提升攻略

    P6的核心能力要求是独立负责端到端的项目任务,主要提升目标是成为独立自主额“项目能手”。
    技术方面,P6需要掌握团队用到的各种技术的“套路”,重点提升技术深度,学习时要避免贪多求全的心态,优先深入学习跟工作内容强相关的技术。业务方面,P6需要掌握某类业务相关的所有功能,并深度理解处理逻辑,主要的提升办法是“5W1H8C1D”分析法和竞品分析。(最后一篇会讲到)
    管理方面,P6需要负责项目子任务推进,包括工作量评估、计划制定和沟通协同等。评估工作量的时候,建议使用WBS分解法,先拆解成容易评估的小任务,然后独立评估每项任务,最后汇总。

    图片

    P7提升攻略

    P7的核心能力要求是指挥单个团队达成目标,主要提升目标是成为让人信服的团队专家。技术维度,P7需要精通团队相关的技术,重点提升技术宽度,主要提升方法是“比较学习法”。在这个阶段,既要避免因为管理而丢掉技术,也要避免“生搬硬套”新技术。
    业务维度,P7需要掌握业务整体情况,从用户特征、用户价值、获客方式和获利方式4个方面理解业务6~12月的规划。对于2C业务,AARRR漏斗模型是需要掌握的;而对于2B业务,还需要了解行业强相关的手段和措施。管理维度,P7需要负责指挥单个团队,对于担任Team Leader的P7来说,需要系统化地掌握管理的基本技能,避免因为事必躬亲或者做甩手掌柜;而对于不是Team Leader的P7来说,则要学会做一个靠谱的项目负责人。

    图片

    P8提升攻略

    P8的核心能力要求是指挥多个团队达成目标,主要提升目标是成为有影响力的领域专家。技术维度,P8需要精通领域相关的技术,重点提升领域技术宽度,可以通过研究开源项目和参加技术大会来拓宽自己的技术宽度,也可以在技术大会做主题演讲来提升自己的影响力。业务维度,P8需要熟悉多个业务,并且开始需要掌握战略规划相关的技能,以帮助自己理解业务整体规划,可以采取“宝洁战略模型”的方法快速提升自己的业务理解能力。
    管理维度,P8需要负责指挥多个团队,提升自己管理技能的核心是学会抓住三个重点:搭建团队梯队,参与目标制定,关注技术演进。

    3 总结

    本文总结了华仔老师《大厂晋升指南》课程的晋升体系和职级详解部分,对于我们快速了解晋升职级体系有所帮助。

    对我个人而言,感受最大的就是华仔的COMD模型,只有在技术、业务和管理三个维度都突破我现在能hold的复杂度,我才能有更多的进步。

    希望,我能持续进步,共勉。

    图片

    结课证书

    图片

    推荐学习

  • 相关阅读:
    《面向模式的软件体系结构2用于并发和网络化对象模式》读书笔记(13) 线程安全接口和双检查加锁优化
    《面向模式的软件体系结构2用于并发和网络化对象模式》读书笔记(15) 监视器对象
    《面向模式的软件体系结构2用于并发和网络化对象模式》读书笔记(8) 主动器
    《面向模式的软件体系结构2用于并发和网络化对象模式》读书笔记(6) 扩展接口
    《面向模式的软件体系结构2用于并发和网络化对象模式》读书笔记(12) 策略化加锁
    《面向模式的软件体系结构2用于并发和网络化对象模式》读书笔记(10) 接受器 连接器
    《面向模式的软件体系结构2用于并发和网络化对象模式》读书笔记(11) 同步模式与定界加锁
    《面向模式的软件体系结构2用于并发和网络化对象模式》读书笔记(7) 事件处理模式与反应器
    《面向模式的软件体系结构2用于并发和网络化对象模式》读书笔记(14) 并发模式和主动对象
    Ubuntu 12.04开机默认启动IBus Anny
  • 原文地址:https://www.cnblogs.com/edisonchou/p/learning_notes_of_promotion_experience_1.html
Copyright © 2020-2023  润新知